有些腰痛,只看骨科是不會好的!日本名醫教你6點檢視:慢性腰痛的「真相」
photos放大顯示
有些腰痛,只看骨科是不會好的!普遍來說,大家都認為腰痛是由骨科負責的項目。
但現在開始了不同的治療方式, 把這樣的既定印象翻轉了180度。 那就是 「聯合會診」 。
一開始是在1996年,距離現在大約20年前左右。在日文中, 「會診」是引進帶有「合作」、「仲介」意義的法文字 Liaison,所謂的「聯合會診」是指針對伴隨身體疾病的各種心理問題,由不同科別的醫師相互合作,進行診斷的醫療團隊。
在大學醫院的聯合會診中,除了我們這些骨科醫師之外,還包含負責心理問題的身心精神科的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護理師、復健專家、藥劑師、社工等等,共同組成一個團隊。
眾人各自發揮自己的專業,一同決定患者的治療方針,與收集能夠幫助患者順利重返社會的資訊。
慢性腰痛並不是可怕的疾病
慢性腰痛既不屬於持續惡化的疾病,也不是癌症、心臟病等要命的疾病,因此以疾病而言並不恐怖。
只要把纏繞在患者身上的線,一條條抽絲剝繭,就可以克服疼痛。
在此,來一一破解腰痛演變為慢性腰痛的原因。
1 體驗到(器質性或機能性的)疼痛(例如,閃到腰)。 2 原本就對疼痛抱持悲觀的思考模式與行動(要是產生疼痛就會痛得受不了)。 3 做出疼痛行為,避免與疼痛相關的狀況(例如,拖著腳走路)。 4 會因家人體諒、工作請假等狀況,導致疼痛行為增加。 5 越是拒絕運動,身體的機能就會降低。再加上處方藥的副作用(想睡、暈眩、注意力無法集中、體重增加、浮腫、視覺障礙等等),讓本來就不是很好的身體更加惡化。 6 靜養會使得活動範圍縮小,不但將失去人際關係等社會性的連結和角色,也會喪失自我管理的能力,心情也會陷入沮喪,疼痛更加增強。
這就是慢性腰痛的「真相」。
只要有強烈的 「想要克服腰痛」 意志與動機, 再搭配日記療法, 要脫離疼痛苦海並非不可能。
一個人在家也能做的腰痛伸展運動
課程1 了解自己的腰痛類型
一開始請各位確認自己腰痛的類型。
如同前面所提過的,大多數慢性腰痛的患者,都不是腰部有問題,而是大腦某部分的機能障礙所導致。即便如此,也有真的問題是在腰部。因此,請確認,你的腰痛是否屬於和大腦機能障礙有關的類型。
輔以繪畫的測驗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日本名醫教你一個關鍵治好腰痛:透過大腦認知療法,90%的腰痛都能不藥而癒!》 請試著說出看到上面這張圖的第一印象。 這張圖帶給你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呢? 有沒有覺得「很痛」?或者自己腰也怪怪的,好像要跟著痛起來的感覺? 「對!就是那樣!」點頭表示贊同的人,他的慢性腰痛仍舊有可能與腦部機能障礙有關。順帶一提,沒有腰痛困擾的人,看到這張圖並不會有任何的感覺。接著,將介紹對慢性腰痛的人很有效的伸展運動。請試著做做看。
課程2 做「腰部伸展運動」
患者常常都會問我們:「做什麼運動比較好?」然而,老實說,我們也不是很確定。
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腰痛,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究竟什麼樣的動作,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具體的方法、次數,都還處於在實驗階段。
我們都會回答患者:「坊間出版了很多『腰痛體操』的相關書籍,只要不是太奇怪的體操, 基本上做哪一種,效果都差不多」。只要選擇自己認為「可以持續做下去」的運動就好。
不過,如果光只是這樣講,就稱不上課程,因此向各位介紹我們醫療中心骨科 脊髓外科的白土修醫生獨創的「腰部運動」。
另外,在此申明一個重要的前提。本書中所推行的課程(認知行為療法)當中,並非透過運動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有慢性腰痛煩惱的人,仍會殘存著過去的疼痛記憶,對於疼痛的感覺也會較為敏感。
只要稍微有一點痛或對疼痛感到不安,就會過度反應,產生更強烈的疼痛。運動主要目的在於,讓患者實際了解到活動腰部也不會怎麼樣,使他知道自己沒問題,找回自信心。
因此,讓自己習慣這個運動很重要。
photos放大顯示
有些腰痛,只看骨科是不會好的!普遍來說,大家都認為腰痛是由骨科負責的項目。
但現在開始了不同的治療方式, 把這樣的既定印象翻轉了180度。 那就是 「聯合會診」 。
一開始是在1996年,距離現在大約20年前左右。在日文中, 「會診」是引進帶有「合作」、「仲介」意義的法文字 Liaison,所謂的「聯合會診」是指針對伴隨身體疾病的各種心理問題,由不同科別的醫師相互合作,進行診斷的醫療團隊。
在大學醫院的聯合會診中,除了我們這些骨科醫師之外,還包含負責心理問題的身心精神科的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護理師、復健專家、藥劑師、社工等等,共同組成一個團隊。
眾人各自發揮自己的專業,一同決定患者的治療方針,與收集能夠幫助患者順利重返社會的資訊。
慢性腰痛並不是可怕的疾病
慢性腰痛既不屬於持續惡化的疾病,也不是癌症、心臟病等要命的疾病,因此以疾病而言並不恐怖。
只要把纏繞在患者身上的線,一條條抽絲剝繭,就可以克服疼痛。
在此,來一一破解腰痛演變為慢性腰痛的原因。
1 體驗到(器質性或機能性的)疼痛(例如,閃到腰)。 2 原本就對疼痛抱持悲觀的思考模式與行動(要是產生疼痛就會痛得受不了)。 3 做出疼痛行為,避免與疼痛相關的狀況(例如,拖著腳走路)。 4 會因家人體諒、工作請假等狀況,導致疼痛行為增加。 5 越是拒絕運動,身體的機能就會降低。再加上處方藥的副作用(想睡、暈眩、注意力無法集中、體重增加、浮腫、視覺障礙等等),讓本來就不是很好的身體更加惡化。 6 靜養會使得活動範圍縮小,不但將失去人際關係等社會性的連結和角色,也會喪失自我管理的能力,心情也會陷入沮喪,疼痛更加增強。
這就是慢性腰痛的「真相」。
只要有強烈的 「想要克服腰痛」 意志與動機, 再搭配日記療法, 要脫離疼痛苦海並非不可能。
一個人在家也能做的腰痛伸展運動
課程1 了解自己的腰痛類型
一開始請各位確認自己腰痛的類型。
如同前面所提過的,大多數慢性腰痛的患者,都不是腰部有問題,而是大腦某部分的機能障礙所導致。即便如此,也有真的問題是在腰部。因此,請確認,你的腰痛是否屬於和大腦機能障礙有關的類型。
輔以繪畫的測驗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日本名醫教你一個關鍵治好腰痛:透過大腦認知療法,90%的腰痛都能不藥而癒!》 請試著說出看到上面這張圖的第一印象。 這張圖帶給你什麼樣的第一印象呢? 有沒有覺得「很痛」?或者自己腰也怪怪的,好像要跟著痛起來的感覺? 「對!就是那樣!」點頭表示贊同的人,他的慢性腰痛仍舊有可能與腦部機能障礙有關。順帶一提,沒有腰痛困擾的人,看到這張圖並不會有任何的感覺。接著,將介紹對慢性腰痛的人很有效的伸展運動。請試著做做看。
課程2 做「腰部伸展運動」
患者常常都會問我們:「做什麼運動比較好?」然而,老實說,我們也不是很確定。
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腰痛,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但是,究竟什麼樣的動作,要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具體的方法、次數,都還處於在實驗階段。
我們都會回答患者:「坊間出版了很多『腰痛體操』的相關書籍,只要不是太奇怪的體操, 基本上做哪一種,效果都差不多」。只要選擇自己認為「可以持續做下去」的運動就好。
不過,如果光只是這樣講,就稱不上課程,因此向各位介紹我們醫療中心骨科 脊髓外科的白土修醫生獨創的「腰部運動」。
另外,在此申明一個重要的前提。本書中所推行的課程(認知行為療法)當中,並非透過運動的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有慢性腰痛煩惱的人,仍會殘存著過去的疼痛記憶,對於疼痛的感覺也會較為敏感。
只要稍微有一點痛或對疼痛感到不安,就會過度反應,產生更強烈的疼痛。運動主要目的在於,讓患者實際了解到活動腰部也不會怎麼樣,使他知道自己沒問題,找回自信心。
因此,讓自己習慣這個運動很重要。
早安健康/丹羽真一(精神科醫學教授)、大谷晃司(骨科醫學教授)、笠原諭(大麻醉科醫師暨疼痛醫學教授)】 「疼痛行為」會使疼痛更加惡化當患者說 ...
A-A+. 2018-12-31 14:30蘋果屋文/摘自《根治腰痛自癒操:復健科醫生首創疼痛導航,教你每天1動作,只要3分鐘,免開刀、免吃藥,永遠不復發!》 ...
A-A+. 2018-12-25 10:25蘋果屋文/摘自《根治腰痛自癒操:復健科醫生首創疼痛導航,教你每天1動作,只要3分鐘,免開刀、免吃藥,永遠不復發!》 ...
A-A+. 2018-12-20 10:14蘋果屋文/摘自《根治腰痛自癒操:復健科醫生首創疼痛導航,教你每天1動作,只要3分鐘,免開刀、免吃藥,永遠不復發!》 ...
【早安健康/丹羽真一(精神科醫學教授)、大谷晃司(骨科醫學教授)、笠原諭(大麻醉科醫師暨疼痛醫學教授)】. 「疼痛行為」會使疼痛更加惡化. 當患者 ...
德爵牙醫診所胃癌 腹腔洪家 杏林 筆記
一天從「飯菜」竟可能攝取高達「40顆方糖」!日本內科醫師揭:你不知道的「醣類」...
photos放大顯示以下我將列舉實際病例,並詳實說明治療經過。讀過這些取材自我門診病患的案例之後,各位便會明白,即使少吃點...
台灣Omicron死亡率是日本6~14倍!專家呼籲:向日本學習3C防疫
今年1~7月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在世界各地流行,對日本來說,這已經是2020年大流行以來的第六波,但對台灣而言,卻是第二...
日劇《冷暖人間》女演員「有紀」疑中暑過世醫籲:感覺無力、疲累是中署前兆
日本播出超過20年的長壽劇「冷暖人間」,描述廚師爸爸和5個女兒的生活故事,不只風靡日本婆婆媽媽,在過去也是許多台灣媽媽...
水腫的腳是「橘皮組織」的寶庫!日本美容師:3個壞習慣,橘皮組織找上身
photos放大顯示穿著短裙最令人在意的還是大腿肌膚凹凸不平的橘皮組織吧?就算是纖瘦的人也有橘皮組織且特徵為較難變瘦,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