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右側息肉案例激增,大腸鏡需要年年做嗎? 贊助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受訪者 鄭乃源醫師
photos放大顯示
各種健檢項目中,一般人認為最基本也最重視的是大腸鏡檢查,但腸鏡必須檢查到腸道的關鍵位置,才能提高檢查品質,有效預防腸癌。
右腸息肉生長激增我們以往認知腸息肉好發在左側直腸或乙狀結腸處,然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近年來發現,距離肛門更遠的右腸息肉發生率攀升,增加篩檢難度。
根據聯安診所自2012年起每年近萬筆大腸鏡數據結果,屬於身體右側橫結腸、升結腸至迴盲瓣的「息肉罹患率」,從以往認知的30%,近年攀升至52%,激增1.5倍。顯示若只做乙狀結腸鏡,已不能滿足腸癌篩檢的完整意義,建議應做全大腸鏡檢查,並且檢查到達迴盲瓣,才能更有效防範腸癌發生。
腸鏡檢查到達迴盲瓣才夠完整人體的大腸呈「ㄇ」字型,檢查是否徹底與實在,必須仰賴健檢執行技術。大腸鏡檢查的軟式內視鏡,由肛門進入腸腔,觀察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一直到盲腸、迴盲瓣部位,中間要經過兩次大轉彎。
整個腸腔,全長約120公分到150公分,拉直後,相當於一名小學生的身高。腸鏡檢查若只做到直腸或乙狀結腸部位,等於只伸進腸道約60公分,並未涵蓋整個大腸。而且大腸息肉生長的位置,有往右邊大腸遷移的趨勢。過去息肉發現率有七成發生在左側大腸,現在左右大腸的發現率已各占一半。
photos放大顯示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日本國家癌症中心在1999年的研究也發現,日本右側大腸的癌症發生率已達48%。尤其民眾須認知,不完整的檢查,得到的是假心安,如果身體已有警訊,反而因做了檢查以為沒事而忽略。
大腸鏡檢查範圍蓋全大腸結構檢查,到終端站迴盲瓣,不會漏掉右腸部分的息肉的篩檢,大腸鏡清腸準備要求也比乙狀結腸鏡高,檢查前需進行低渣飲食、服用瀉劑等清腸準備。
另外,大腸鏡檢查屬侵入性檢查,考量每個人的腸道彎曲程度不同,受檢者檢查時內心的恐懼、醫師檢查或處置時的安全性等考量,仍建議做大腸鏡時採取「無痛麻醉」方式進行。而檢前麻醉的詳細評估更是執行無痛腸胃鏡檢查最重要的一步,聯安專業麻醉科醫師與護理團隊,會先行評估受檢者的靜止心電圖、胸部X光、血壓等目前生理狀態,事前也會完整蒐集受檢者的既往病史、現今用藥狀況、抗凝血保健食品服用等資訊做整體評估,才能為受檢者的安全做到最好的把關。
腸鏡檢查 兩大黃金品質標準大腸鏡是被公認為有效篩檢腸癌的工具之一,聯安預防醫學機構27年來累計逾40萬人次龐大健檢資料庫,其中大腸鏡就有逾10萬人次以上的檢查資料。透過事前檢查,可發現並處理癌化前的腸息肉,中斷大腸癌症發生的可能,才能提早遠離疾病風險。
鄭乃院長源強調,精準的檢測是健康檢查最重要的基礎,腸胃健康亦是國人最重視的健康問題,因此聯安診所對於腸鏡檢查的品質有其嚴苛的標準。以大腸鏡來說,即參考國際指引,作為醫療品質掌控的依據。以美國為例,美國對於大腸鏡檢查的要求是需至少要有九成的檢查達到迴盲瓣部位,且腺瘤息肉發現率需達到兩成,才堪稱是檢查品質優良的檢查。
而聯安最新統計,聯安診所的大腸鏡檢查到迴盲瓣的達到率達99.6%,腺瘤型息肉的發現率達25%,都高於美國的品質標準。聯安更精益求精,於2019年通過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的健康檢查品質認證,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提昇。
※腸癌三大高危險族群需做大腸鏡:一、 不良飲食、生活習慣者:愛吃醃漬、燒烤、炸物等重口味者;嗜吃火腿、熱狗、火鍋料等加工食品;蔬菜、水果每日攝取不足;抽菸、喝酒、少運動、肥胖等,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二、有腸癌家族史或帶有好發腸癌基因者:家族中有人50歲以前罹患大腸癌或一等親(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大腸癌病史者;或是本身帶有腸癌高風險基因者,更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降低風險。
三、前次大腸鏡檢查結果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或有腺瘤型息肉者:腸道長期慢性潰瘍會造成腸黏膜受損,患有腸癌的風險高;「腺瘤型息肉」容易演變成為腸癌,且曾有過腺瘤型息肉者,再次復發的機率也幾近2成,因此更需定期做大腸鏡檢查。
上述三大高危族群者,建議30歲後可作第一次大腸鏡檢查,並視前次腸鏡結果,安排每1至2年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若非高危族群者,建議可2至3年定期檢測。當然,每個受檢者何時開始、多久做一次大腸鏡,都需要個人化評估,可藉由專業醫療人員協助作好規劃。
食物過敏 腸道功能失衡 連帶影響大腦健康腸道健康和食物過敏也有密切相關。食物過敏的關鍵可能在於腸道微生物菌叢。過敏是身體的阻隔結構及功能有滲漏,腸道是外來物質進入人體的最大入口,腸道中本來充滿了各種抗原,如微生物菌叢。但這些菌叢的菌相若起了變化,則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引起腸道功能嚴重失衡。
腸道中的共生菌種類至少有數百種之多,腸道菌種透過迷走神經與大腦連結,構成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顯示腸道與大腦兩者雙向互動,主掌消化、免疫功能,甚至掌控荷爾蒙的製造與代謝,左右情緒,腸與腦的健康也息息相關。
聯安診所發現,41至60歲成年人的血液中,有明顯過敏原存在的比率為40.4%,而年紀越輕比例越高。過敏症狀包括頭痛、焦慮、失眠、腹瀉、腸胃不適。長期慢性食物過敏,讓身體、腸道慢性發炎,影響消化、免疫功能。鄭乃源院長建議,如果腸胃結構無異常,卻仍有功能性異常症狀,可考慮透過「功能醫學」如過敏原檢測,瞭解是否有腸漏症、腸躁症等問題,腸保健康。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簡介
在預防醫學領域已邁入第27年的聯安,深知1日健檢之後,後續364天的健康促進亦為重要,故以「1+364」為出發點,將旗下版圖橫跨:健康檢查、高資產健康管理、功能醫學、整合醫學、營養醫學、心理諮詢及健康蔬食等各領域,以「全人」的觀點,從生理、心理、營養、正念等多面向著手,服務每一位貴賓回歸良好的生活型態,協助達到身心靈平衡的Wellness 狀態。
👉「1+364日日好健康」預防醫學新觀念 更多新知看這邊
然而,若腸內的息肉多達30~50顆,要一次切完實在太折騰病人,我從事腸胃專科20年來,就碰過這麼一個罕見案例,年事已高的張媽媽,在二度罹患腸癌後,靠著極高 ...
然而,若腸內的息肉多達30~50顆,要一次切完實在太折騰病人,我從事腸胃專科20年來,就碰過這麼一個罕見案例,年事已高的張媽媽,在二度罹患腸癌後,靠著極高 ...
案例29:大腸鏡檢查穿孔□案例事實原告於94年11月23日,就診於台北榮民總醫院 ... 又大腸息肉多為大腸、直腸癌之癌前病灶,尤其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之中、老年 ...
國內資料顯示,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有13人因大腸癌死亡,97年新診斷大腸癌個案有11,004人,大腸癌已成為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 ...
陳炳諴解釋,「大腸瘜肉是指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之總稱。舉個例子,我們的皮膚有些人會長痣或凸出一顆小肉塊,若這些東西發生在大腸黏膜, ...
舉個例子,我們的皮膚有些會長痣或突出一顆小肉塊,若這些東西發生在大腸黏膜,我們會稱之為『瘜肉』。我們的黏膜組織,會不斷被破壞、再不斷重建 ...
糞便潛血檢查衛生所大腸 息肉切除 理賠金額台中無痛大腸鏡檢查費用長庚無痛大腸鏡費用大腸息肉復發大腸息肉英文管狀 腺瘤切除大腸癌腫瘤長這樣tubular adenoma with low grade dysplasia中文大腸腫瘤10公分 性狀特徵內分泌 腫瘤 Neuroendocrine tumor NET 生技 投資 Genet 觀點屏東十大美食
1公分腫瘤,就有10億個癌細胞在裡面!癌症醫師真心告白:治癒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
photos放大顯示台灣人發生率最高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多年台灣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每年有1.5萬個新診斷的病人,相當於每十萬人...
日本大胃王大腸癌病逝!暴飲暴食引發腸癌?4大族群應提早做大腸鏡
有著「魔女菅原」稱號的日本女大胃王菅原初代,去年6月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3/9不幸病逝,享年59歲。醫師表示,暴飲暴食雖...
「糞便潛血」陽性是痔瘡流血、吃鴨血、米血造成?再做一次陰性就好?1情況快做大腸鏡
糞便潛血檢查是很重要的大腸癌篩檢,不過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檢查若是陽性,只要再檢查是陰性就沒事。醫師表示,糞便潛血只要...
嗯嗯不出來,就在身體裡積毒素!2大「助便神穴」,每天按一按活化大腸
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便 若沒有定時排便,糞便在體內囤積後便會腐敗、產生毒素,身體吸收了這些毒素,就會使身體狀況變差。便...
高端疫苗出現昏倒、暈眩案例!陳時中:「這2類人」先不要打!高端副作用有哪些?...
photos放大顯示國產高端疫苗今天開打,總統蔡英文甚至直播接種高端疫苗現場,向國人證明對國產高端疫苗的信心十足。蔡總統隨...
本土案例累積破560萬大關!今日確診人數仍維持3萬例以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11)公布國內新增32,1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1,854例本土個案及27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
國內已有不少案例!染疫康復後心跳加速、胸悶小心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
新冠病毒感染後若出現突然心跳加速、胸悶等問題要小心!醫師指出,不少病患在染疫康復後,因發生心悸胸悶而就醫,檢查後發現...
便祕偶而腹痛?小心自己亂吃藥更慘!恐是大腸「罹這病」醫授5招降低發生率
40歲的陳先生因下腹劇烈疼痛無法忍受,至急診就醫,經醫師診斷為大腸憩室炎。陳先生表示,平常經常熬夜加班,餐餐外食喜歡吃...
余皓然長「不規則腫瘤」胸部噴血送醫!醫曝:乳突瘤惡化機率高4症狀注意了
女星余皓然與王中平結婚26年,婚後幸福恩愛模樣讓許多人欣羨不已!只是她日前上節目分享,剛結婚時非常辛苦,第二年就出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