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再生個小寶寶好不好?」劉墉從問孩子的一句話,看出華人「爭家產」原來可能是跟長輩學的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劉軒臉書 如果霜淇淋掉在地上給學齡前孩孩子健康的人格教育最近有好幾位朋友建議我,談一談生第二胎的問題,因為據說當爸爸媽媽問孩子:「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好不好?」多半的孩子都會反對。有些父母就因為這樣,不生了。
這並不會令我驚訝,因為我兒子小時候也這樣,每當我問他再給他生個弟弟妹妹好不好,他都反對,正因此,我們一直沒生。直到他進高中,每天早出晚歸,家裡空了,才再問他。他居然改了,一翻白眼,還聳聳肩,說:「你們要生是你們的事,為什麼問我呢?」
正因此,他妹妹比他小了17歲。
孩子會用大人的態度看世界我後來常想,是不是因為他進了中學,受到美國同學的影響,所以改變想法。
是啊!不知是不是文化差異,如果你問美國小孩,爸爸媽媽再生個貝比好不好?他們多半興奮極了,又叫又跳,還可能每天俯在媽媽肚子上問小貝比呢?
我女兒出生後,我兒子美國同學的反應也跟華人同學不一樣,洋孩子常會問劉軒:「你的貝比妹妹好嗎?多好啊!你這麼大了,還能有個貝比妹妹。」
相對的,華人孩子就不一定這麼問。尤其是中國朋友,常會壓低嗓音,小聲問我們夫妻:「兒子會不會吃醋啊?」連我80歲的老母,都會問孫子:「你吃味兒嗎?」
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小孩不太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看事情的態度」常常受到大人的影響。譬如在美國很多「有色人種」,在學校裡被白人同學歧視,家長跑到學校去吵,找白人家長來溝通也沒什麼用,因為八成那些孩子的家長就歧視少數民族。搞不好,學校老師在骨子裡也有這問題,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改,孩子當然會有偏見。
同樣的道理,在華人社會似乎有個心態,就是多生個孩子,會搶去父母對前面孩子的寵愛,甚至將來分去父母的財產。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劉軒臉書 如果霜淇淋掉在地上給學齡前孩孩子健康的人格教育最近有好幾位朋友建議我,談一談生第二胎的問題,因為據說當爸爸媽媽問孩子:「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好不好?」多半的孩子都會反對。有些父母就因為這樣,不生了。
這並不會令我驚訝,因為我兒子小時候也這樣,每當我問他再給他生個弟弟妹妹好不好,他都反對,正因此,我們一直沒生。直到他進高中,每天早出晚歸,家裡空了,才再問他。他居然改了,一翻白眼,還聳聳肩,說:「你們要生是你們的事,為什麼問我呢?」
正因此,他妹妹比他小了17歲。
孩子會用大人的態度看世界我後來常想,是不是因為他進了中學,受到美國同學的影響,所以改變想法。
是啊!不知是不是文化差異,如果你問美國小孩,爸爸媽媽再生個貝比好不好?他們多半興奮極了,又叫又跳,還可能每天俯在媽媽肚子上問小貝比呢?
我女兒出生後,我兒子美國同學的反應也跟華人同學不一樣,洋孩子常會問劉軒:「你的貝比妹妹好嗎?多好啊!你這麼大了,還能有個貝比妹妹。」
相對的,華人孩子就不一定這麼問。尤其是中國朋友,常會壓低嗓音,小聲問我們夫妻:「兒子會不會吃醋啊?」連我80歲的老母,都會問孫子:「你吃味兒嗎?」
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小孩不太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看事情的態度」常常受到大人的影響。譬如在美國很多「有色人種」,在學校裡被白人同學歧視,家長跑到學校去吵,找白人家長來溝通也沒什麼用,因為八成那些孩子的家長就歧視少數民族。搞不好,學校老師在骨子裡也有這問題,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改,孩子當然會有偏見。
同樣的道理,在華人社會似乎有個心態,就是多生個孩子,會搶去父母對前面孩子的寵愛,甚至將來分去父母的財產。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劉軒臉書 如果霜淇淋掉在地上給學齡前孩孩子健康的人格教育最近有好幾位朋友建議我,談一談生第二胎的問題,因為據說當爸爸媽媽問孩子:「給你生個弟弟或妹妹好不好?」多半的孩子都會反對。有些父母就因為這樣,不生了。
這並不會令我驚訝,因為我兒子小時候也這樣,每當我問他再給他生個弟弟妹妹好不好,他都反對,正因此,我們一直沒生。直到他進高中,每天早出晚歸,家裡空了,才再問他。他居然改了,一翻白眼,還聳聳肩,說:「你們要生是你們的事,為什麼問我呢?」
正因此,他妹妹比他小了17歲。
孩子會用大人的態度看世界我後來常想,是不是因為他進了中學,受到美國同學的影響,所以改變想法。
是啊!不知是不是文化差異,如果你問美國小孩,爸爸媽媽再生個貝比好不好?他們多半興奮極了,又叫又跳,還可能每天俯在媽媽肚子上問小貝比呢?
我女兒出生後,我兒子美國同學的反應也跟華人同學不一樣,洋孩子常會問劉軒:「你的貝比妹妹好嗎?多好啊!你這麼大了,還能有個貝比妹妹。」
相對的,華人孩子就不一定這麼問。尤其是中國朋友,常會壓低嗓音,小聲問我們夫妻:「兒子會不會吃醋啊?」連我80歲的老母,都會問孫子:「你吃味兒嗎?」
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小孩不太有自己的看法,他們「看事情的態度」常常受到大人的影響。譬如在美國很多「有色人種」,在學校裡被白人同學歧視,家長跑到學校去吵,找白人家長來溝通也沒什麼用,因為八成那些孩子的家長就歧視少數民族。搞不好,學校老師在骨子裡也有這問題,如果家長和老師不改,孩子當然會有偏見。
同樣的道理,在華人社會似乎有個心態,就是多生個孩子,會搶去父母對前面孩子的寵愛,甚至將來分去父母的財產。
2018年10月15日 — 生完小孩至今已經三個月了發現身邊的新手父母,其實都會遇到差不多的困擾有些事不在意就算了,有些事卻是造成產後憂鬱的推手之一或是媽媽 ...
2018年12月22日 — 生完小孩至今已經三個月了發現身邊的新手父母,其實都會遇到差不多的困擾有些事不在意就算了,有些事卻是造成產後憂鬱的推手之一或是媽媽明明 ...
2018年12月2日 — 「不要碰我的小孩!!!」恩恩,如題,應該非常明確吧?自從懷孕之後,我就領教了華人各方婆媽、親友(沒錯包括同齡的朋友)「不把孕肚當人肚」「不 ...
2020年4月22日 — 長輩馬上一把抱起:「小孩哭了還不抱,媽媽壞壞、媽媽不愛你。」 妞編輯:根據嬰兒依附理論,最好從小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愛跟安全感,越小讓 ...
2019年11月8日 — 逛逛書店,小天下,未來出版,未來兒童,未來少年,未來family,影音專區, ... 華人的「羞羞臉」的方式教育,只讓孩子學會壓抑自己真正的感覺與需要 ... 地球寶寶晚安(中英雙語,附朗讀CD) ... 反過來說,有很多孩子,家裡有長輩生病、受苦,或是心理上有情緒困擾,總是拽著身邊的家人,把家人當成是宣洩情緒的出口 ...
2010年8月4日 — 而在東方社會,當我們在說“家庭界限的模糊“時,通常指的是『長輩』踰越 ... 而,這種界限的模糊,有一部分是源自於華人父母將小孩視為自己的一塊 ... 因為無法拿『自己』的成就出來比,結果就是拿小孩子出來『肯定自己』(汗).
2018年3月14日 — 有一次我的病人帶著她5歲的小男孩來看門診,她跟小孩說:「寶貝啊! ... 因為所謂的「寶貝」常常是活在父母或長輩用金錢與愛心堆疊出來的生活裡,他們 ... 教育 紐約華人媽媽的教育大震撼美國幼兒園這樣培養孩子的科學思考.
2017年5月6日 — 殷悅用感恩的語氣表示這些經驗可以給不孕的女性朋友們一些希望及鼓勵。「也許沒有小孩,但有好的婚姻,好的家人,讓自己跳出來,喘口氣, ...
2020年6月9日 — 文化大學心輔系副教授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心理師梁淑娟 ... 看著一個小生命漸漸成長、拉拔小孩子長大,能夠讓長輩覺得自己有所 ...
「媽媽今天不在家...」每天遲到被處罰也總是笑笑的孩子,沒遲到的那天為何哭了?
photos放大顯示圖片非當事人很多年前遇到一個低收、單親、各項表現都很差的孩子,非常乖巧就是不太開口說話,開學幾個月下來...
零食絕對禁止、不能吃藥會傷身體...兒科醫師的觀察:高學歷的父母,容易對第一個...
photos放大顯示上星期,有個孩子的媽媽在我的門診掉眼淚。前天,另外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在我面前吵架。只因為他們覺得孩子不...
大家都說懷孕不能吃冰…婦產科醫師:喝湯怎麼不怕燙孩子?破解診間最常見的6大迷思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dreamstime寫在前面,關於禁忌妳應該知道的是...... 診間對話 焦慮婦A:「醫生,我媽說不能拿剪刀剪東...
空難過後》讓孩子觀看播報災難的電視新聞,小心發生「替代性創傷」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MarcinMoga@flickr,CCBY2.0替代性創傷(TraumabyProxy)並非直接發生於小孩身上,真實的災難事件可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