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單日確診人數全球第1!爸媽好擔心,孩子該不該打新冠疫苗?選BNT或莫德納好?
慢性病腫瘤孩子疫苗心臟病肥胖疫情人數指揮中心單日德納BNT打疫苗莫德納新冠肺炎確診 文章 參考資訊

連兩日本土新冠肺炎單日確診超過5萬人,今日預計衝破6萬人,台灣已經是全球單日確診人數最高,而12歲以下兒童的確診人數也越來越多,5月起,指揮中心也開放6至11歲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施打,但許多爸爸媽媽擔心孩子打疫苗會不會有副作用?該不該讓孩子打疫苗?專業小兒醫師和護理師來解答。
有鑑於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染疫,希望有疫苗可以保護,但又擔心打疫苗可能會有副作用,陷入兩難的狀況,花蓮慈濟醫院特別邀請小兒部醫師蕭宇超,以及護理部兒科病房副護理長宋景歡,整理爸媽最想問的QA大補帖,包括該選BNT還是莫德納疫苗等問題,為家長們詳細解答。
看更多:確診在家缺氧怎麼辦?一根吸管讓血氧從93%變99%,江P教2招救血氧
該選BNT還是莫德納好?
Q:我的孩子可以打疫苗嗎?
A:目前臺灣開放兒童接種疫苗類別有BNT及莫德納疫苗,BNT建議五歲以上孩童接種、莫德納則是建議六歲以上,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是適合打疫苗的,但若是正在發燒中或是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的孩子,須暫緩施打,待孩童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Q:BNT、莫德納該選哪一個好?
A:BNT及莫德納皆是mRNA疫苗,其實在各種臨床試驗都是安全的,施打後也能產生足夠的抗體來面對COVID-19,減少兒童罹患COVID-19重症的機會。
發燒中,或急性中重度疾病的兒童需待穩定再接種
Q:慢性疾病的孩子可以打疫苗嗎?
A:慢性疾病的孩子得到COVID-19後,發生重症的機率是更高的,所以這群孩子建議要接種疫苗來保護,打疫苗前也建議家長諮詢原診治醫師來評估目前狀況適不適合接種疫苗。
所謂的慢性疾病,包含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代謝性疾病、肥胖、免疫抑制劑治療或免疫缺陷、惡性腫瘤和正接受化療、慢性肺病等等。
看更多:確診好累、又健忘,四神粥這樣煮補元氣抗疲勞超有效!淨斯本草飲研究可防長新冠
Q:打疫苗前可不可以先給孩子吃預防副作用的退燒藥?
A:通常不建議孩子在接種疫苗前先吃止痛藥、退燒藥來預防副作用發生。
Q:孩子打疫苗前,需要準備什麼嗎?
A:建議打疫苗前一晚要睡飽,早、午餐都要吃飽,除此之外,也要提醒孩子放輕鬆,最重要的是花點時間跟孩子說明打疫苗的情況,相信在溝通與安撫後,小朋友會更有信心面對疫苗接種。
打完疫苗需觀察15到30分鐘再離開
Q:打完疫苗後可能有哪些不舒服?
A:小朋友可能會出現暈針的狀況,少數孩子可能對疫苗某些成份過敏,所以打完當下會建議要在現場觀察15至30分鐘,有無出現嚴重過敏的症狀;其實BNT、莫德納最常見的部分是施打部位的疼痛。也有些孩子會反應全身痠痛,這通常一兩天就會就會比較改善;有少部分孩子會有發燒的症狀,蕭宇超醫師表示,以上副作用經過休息、多喝水都會慢慢改善。
6-12歲心肌炎比例低,打完疫苗胸悶、喘要注意
Q:若是出現以下狀況須要就醫
A: 胸悶胸痛、心臟亂跳、走路會喘,或是出現嚴重過敏反應,除了起疹子之外,孩子可能會說喉嚨有被掐住的感覺,都得就醫檢查。
Q:聽說打完疫苗可能會心肌炎?
A:BNT、莫德納疫苗在過去大型研究發現,青少年可能產生心肌炎的部分,尤其男生會更容易發生,不過在兒童族群尤其是6至12歲,發生心肌炎機率其實又比青少年更低,所以其實是非常罕見。
蕭宇超提醒,若還有疑慮,可以諮詢熟識的小兒科醫師,或是孩子的主治醫師,針對孩子的狀況提供適合的建議。
看更多:T老師信箱/染疫康復後胸悶,我得了新冠後遺症嗎?長新冠還要小心哪些症狀?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影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小兒部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關懷自己、遠離婦癌:專家解惑、防癌照護須知一次看!
熱野菜瘦肉酪梨沙拉/高蛋白低碳水減脂!原始人飲食法遠離慢性病上班族也能輕鬆搭
現代人飲食越來越精緻,肥胖者越來越多,而最近在歐美很流行「原始人飲食法」,透過增加瘦肉蛋白質攝取,降低食用醣類、碳水...
T老師信箱/打3劑還確診疫苗有保護力嗎?解隔離後如何確認沒有傳染力?
隨著國內染疫人口激增,為確保醫院量能留給重症及需要治療的人,目前全台已經採取確診者居家隔離7天後,無需快篩即可解隔採...
公費流感疫苗10/2開打誰能接種?疫苗種類、廠牌、接種對象一次看!
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開打的時間,今(2023)年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已公布於疾管署官網,預計將於10月2日開打,並分2階段進行。《...
瘦不一定健康!愛吃這3類食物釀易讓「內臟脂肪」囤積忽視恐慢性病纏身、增死亡風險
不少人有肥胖的困擾,但體態看起來纖瘦,健康並非就一定沒問題,躲在體內的「內臟脂肪」所產生的有害物質,更容易被人忽視,...
澎恰恰血飆到190多!台大醫曝當心2致命病變最推1運動降血壓效果好
65歲藝人澎恰恰欠下2億元巨債,頻頻登上新聞版面,近日向媒體透露健康狀況,他說,一個月前每天起床血壓飆到190多,每天煩惱...
先蒸再煮、50度水洗食材...6個「抗糖化」的料理技巧,避免發炎慢性病上門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許多健康上的問題,如肌膚老化、胰島素阻抗、心血管疾病…等,與蛋白質發生非酵素糖化(glycation)有關係...
第4劑對象再擴大!這類人18歲以上就可打兒童重症6成3未滿5歲,快打嬰幼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21公布國內新增25,171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24,907例為本土個案、26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官王必...
兩劑BNT防Omicron僅33%!南非研究曝類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
新變異株Omicron侵襲全球,就連台灣也攔截多起境外案例,也因此各界都在關心疫苗保護力。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