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就是體寒該吃補?醫揭3類人恐愈補愈上火 4體質食療這樣吃不傷身
體質食療進補薑母鴨中醫冬天傷身手腳冰冷體虛麻油雞黑豆水排骨湯體寒改善上火寒冷賴睿昕吃補 文章 參考資訊


天氣逐漸轉涼,有些人到了秋冬就會感到手腳冷冰冰,晚上睡覺就算穿厚襪、蓋棉被許久都不能暖和起來,嚴重還會影響到自身與枕邊人的睡眠品質。大多數民眾會認為是寒性體質才導致這種情形,因而開始進補薑母鴨或麻油雞等食材,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屬於寒性體質,若屬於熱性或鬱性體質,吃再多補也不會改善手腳冰冷,反而還會出現長痘痘或嘴破等上火情形。
手腳冰冷中醫分4型 症狀表現不同
中醫師賴睿昕表示,中醫將手腳冰冷的現象稱為「厥逆」,認為主要和陰陽二氣不相接有關,又可細分為寒厥、熱厥、氣鬱及痰厥4大類型。
寒厥型體質才適合進補
「寒厥型」比較接近一般人所認為的陽虛,通常還會伴隨著面色蒼白、腰膝冷痛,容易腹瀉等症狀,其手腳冰冷的範圍也會較大,不只是手掌腳掌,冷感還可能會往上延伸至手肘跟膝蓋,像這類型的就很適合進補溫熱的藥物及食材,或是使用腹部和足部艾灸的方式,補充體內陽氣。
熱厥、痰厥、氣鬱型小心愈補愈上火
「熱厥」、「痰厥」及「氣鬱」這3類屬於實症而非虛症,主要是由於邪氣積累體內阻礙氣機的分布,導致陽氣無法順利地溫煦末梢肢體,會感覺到軀幹燥熱但四肢冰冷這樣特別的情況。
除了手腳冰冷,「熱厥型」還會伴隨著口乾眼乾、胸腹灼熱,便祕等熱象的表現,痰厥型則會有食慾低落、咽喉卡痰、胸悶等症狀;而「氣鬱型」是現代人最常見的類型,這類人通常久坐跟龐大的情緒壓力,同時會有頭痛、胸悶腹痛、心悸等不適表徵。
臨床對於後面3種類型的患者處理方式要個別以清熱、祛痰及理氣為優先,否則一味的進補只是會讓氣機阻塞的更厲害,愈補愈上火、愈煩躁,不但可能長痘痘及嘴破,還可能進一步導致嚴重便祕和口臭的發生。
看更多:天生怕冷手腳凍?中醫教1招分辨怕冷2體質 3穴位改善手腳冷冰冰
改善手腳冰冷怎麼吃? 寒厥型:甩手抖腳操+肉桂紅棗小米粥
對於寒厥型的手腳冰冷,賴睿昕建議內外一同調理,改善速度更快。由外的調養建議可以在起床做甩手加抖腳操,以及睡前用薑汁泡腳,以達到活絡筋骨,促進氣血循環的作用;由內的調養則推薦服用肉桂紅棗小米粥,肉桂具有溫陽的效果,搭配養血的紅棗以及安神養胃的小米,睡前喝一碗有助氣血迅速傳送到末梢,手腳暖起來也能一覺好眠。
【材料】肉桂粉1克、紅棗4~5顆、小米30克。
【作法】將小米洗凈,紅棗稍微撥開,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熬煮,煮熟後加入肉桂粉攪拌即可食用。
氣鬱型:解鬱茶
如果是屬於氣鬱型,除了平常工作的時候要記得不定時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還要時常提醒自己將呼吸的速度放慢、調勻,以舒緩緊繃的情緒。另外也可飲用解鬱茶,幫助調和中焦氣機,恢復陽氣的正常運行。
【材料】柴胡6克、枳實6克、木香6克、芍藥3克、甘草3克。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放入1000cc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5分鐘,放溫後即可飲用。
熱厥型:黑豆水
熱厥型的患者除了最不適合吃補以外,還要避免吃到燒烤辣炸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平日保健可以沖泡黑豆水來飲用,黑豆除了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有補益脾腎之功,可清熱又不傷正氣。
【材料】黑豆10克。
【作法】將黑豆放入瓶中,注入500cc的沸水浸泡5分鐘左右即可放溫飲用。
痰厥型:山藥茯苓排骨湯
痰厥型則是建議要減少甜食及飲料的攝取,避免體內痰濕過度堆積,每日適度的快走能夠改善全身循環,平時也能煮山藥茯苓排骨湯來喝,有助於祛痰濁排濕氣。
【材料】山藥5克、茯苓5克、陳皮5克、排骨300克。
【作法】將藥材清洗過後浸泡半小時,將汆燙過的排骨和藥材放入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半小時,即可加入鹽巴調味食用。
看更多:手腳冰冷 筋骨痠痛?入冬前防寒氣反撲!「1粥品」暖胃 護5穴阻寒濕
手腳冰冷外若有這症狀 盡快就醫
若民眾發現自己的手腳除了冰冷以外,末梢指頭已經有腫脹或是變色的情況,就要小心可能有心臟疾病或是風濕免疫疾病,建議一定要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不要只是食補或泡腳,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時間。
看更多:天冷吃什麼?4種食物有助保暖 手腳冰冷吃這些幫助造血 心血管抗寒6招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賴睿昕中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體寒改善大骨湯普林上熱下寒穴位口 乾 手腳冰冷身體燥熱手腳冰冷黑豆的功效和副作用頭熱手腳冷手腳冰冷 針灸手腳冰冷 要 吃什麼火鍋普林
這樣吃,降62%乳癌率!4個飲食態度,讓身體抗發炎,養出防癌好體質
photos放大顯示(照片提供:綠藤生機)乳房,一直是女人最親密,也最需細心呵護的部位;十月是全球乳癌防治月,根據國民健康...
食譜/狂流汗恐是身體虛!這款鴨肉捲助滋陰補氣、改善體質-蜂蜜烏豆鴨肉捲
以中醫角度來看,夜間盜汗可能代表身體太虛,可以透過飲食調理,多吃補氣的食物。料理達人潘瑋翔教大家做這道「蜂蜜烏豆鴨肉...
糖尿病/中醫如何治療?3種體質調理方法不同6穴位+4茶飲助控糖解渴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台灣糖尿病人口約有200多萬人,其中有95%以上是第二型糖尿病。除了西醫藥物治療幫助控制血糖,也可...
多喝水竟讓你養出寒性體質!前日本首相保健醫師:3種以為健康的錯誤觀念,讓你全...
photos放大顯示吃太飽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因為吃太飽而變得很想睡覺或覺得很疲倦。人在沒有進食時,精神狀況會比較好...
「汗皰疹」不是汗,竟與你的體質有關!想改善,就要知道「6大生活習慣+1關鍵營養...
photos放大顯示間多數汗皰疹病人,都是在手指、手掌、腳掌等部位冒出奇癢無比的小水泡,除此之外,手掌或手指呈環狀脫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