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水晶體竟脫位? 新術式讓視力從0.4重返1.0
▲白內障手術後,如果出現視力變化仍應及早就醫診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cok)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
▲患者的人工水晶體脫位至外下方(圖左),經手術後,回復至中央的位置(圖右)。 (振興醫院提供)
65歲旅居台灣的日籍高階主管,右眼視力「一下子清楚、一下子模糊」,經振興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的「人工水晶體脫位」,因水晶體晃動導致視力不穩,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剩0.4,醫療團隊運用創新的「經鞏膜縫合固定法」進行手術後,他的視力恢復至1.0,且沒有任何併發症。
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表示,個案的右眼曾於10年前接受白內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隨著時間推移,支撐人工水晶體的懸韌帶逐漸鬆脫,導致人工水晶體脫位,並出現晃動,進而引發視力不穩定。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粹剛指出,人工水晶體脫位是1種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發生率僅約0.2%至3%,通常與囊袋及其懸韌帶的完整性和支撐能力有關,常見誘發因素包括:白內障手術後遺症、老化、高度近視、結締組織疾病及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病變,例如葡萄膜炎、外傷撞擊、糖尿病、異位性皮膚炎、馬凡氏症候群等。經詳細檢查後,確認個案的問題是由結締組織疾病引發。
「經鞏膜縫合固定法」直接復位免更換治療人工水晶體脫位有多種手術選擇,許粹剛說,可進行玻璃體切除術及2次人工水晶體植入,但因傷口大、需縫合多針,可能增加10年後縫線斷裂再脫位的風險,相較之下,較新的手術方式如經鞏膜縫合固定、3片式固定法及虹膜嵌合固定,提供了更佳選擇。
許粹剛說明,個案採「經鞏膜縫合固定法」,能直接復位原有的人工水晶體,無需更換,手術透過內外縫線穿過眼睛,將水晶體固定在虹膜與前玻璃體腔之間,縫線埋入鞏膜後,利用電燒筆燒灼形成固定點,穩定水晶體位置,此方法縮短縫合和手術時間至約40分鐘,減輕醫師壓力也降低病人恐懼感。
許粹剛表示,雖然復位手術仍可能帶來眼內出血、視網膜剝離及術後眼壓升高等風險,只要醫師與患者充分溝通,就能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穩定人工水晶體並降低風險。個案術後視力恢復至1.0,且無任何併發症,開心直呼終於能再次「正視」人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1]。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2]。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3] 按我看活動辦法[4]
References
粉絲頁 (www.facebook.com) 自由健康網 (health.ltn.com.tw) 點我下載APP (service.ltn.com.tw) 按我看活動辦法 (drawpage.ltn.com.tw)LINE sport111 雲 林 縣 音樂比賽報名新华社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