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馬拉松即將開跑醫提醒低溫下運動需謹慎預防心臟疾病發生 - 民報
台北馬拉松將於12月15日舉行,受大陸冷氣團影響,北部氣溫降至13度。醫師提醒,低溫下進行劇烈運動如馬拉松,容易誘發心臟疾病,跑者需密切關注自身狀況,特別是40歲以上男性,並在運動前後做好充分準備。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首刊 2024/12/13 14:55 台北馬拉松將於本周日(15日)開跑。圖/翻拍自台北馬拉松官網台北馬拉松將於本周日(15日)開跑,根據中央氣象署預報,當天大陸冷氣團將影響北部地區,氣溫預計將降至13度。馬拉松賽事是劇烈運動,低溫天氣更容易誘發心臟疾病,醫師提醒民眾,跑步運動的風險高於球類運動,尤其是在全力衝刺的過程中,更需留意身體狀況,以預防心臟疾病的發生。
醫師指出,劇烈運動後,心臟不斷收縮、擠壓,可能造成心臟血管流速改變,心臟肌肉的擠壓也會引起心臟血管病變,進而提高心肌梗塞的機率。另外,賽事的緊張氣氛和情緒激動容易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可能導致心悸或惡性心律不整。第三,長時間運動會導致身體脫水,尤其是在低溫環境下,血液濃稠度增加,更易形成血栓,進而引發心肌梗塞。
如何辨識心臟疾病的前兆?醫師指出,若出現胸口悶痛、心跳加速或忽快忽慢,這些可能是心肌梗塞的警訊。若感到頭暈、手腳麻木或無力,則可能是脫水的徵兆,需要提高警覺。
心肌梗塞最常發生於40歲以上的男性跑者,因此此年齡層的參賽者應特別注意。此外,賽事進行到最後1/4階段時,跑者的體力已經消耗大半,也是意外發生的高風險時刻。每位跑者在賽事過程中,必須隨時關注自身狀況,一旦感覺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避免發生憾事。
醫師對參賽者提出了馬拉松運動前、中、後的建議:
1. 馬拉松運動前:
建議參賽者在賽前接受心臟科醫師的評估,確保心臟狀況適合參與馬拉松運動。此外,應該進行至少三個月以上的訓練,以確保身體能夠承受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
2. 馬拉松運動當天:
在比賽當天,除了補充水分外,還應補充電解質、運動飲料及水果,以防止電解質流失。參賽者應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若感到疲累或出現頭暈、無力等情況,應立即休息並補充水分。若有服藥習慣,當天也應確保照常服用。
3. 馬拉松運動後:
賽事結束後,不應急著慶祝或飲酒,而應先回家好好休息,並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確保身體在劇烈運動後有足夠的恢復時間。
那麼,心臟病患者是否能參加馬拉松?醫師表示,只要經過心臟科醫師的評估,確認心臟狀況穩定,並且透過專業健身教練的協助進行訓練,心臟病患者仍可考慮參與馬拉松。
電影海報怎麼拿晚上 可以 抽 血 嗎台北 農 產 運銷 公司 徵 才
體重突然變輕別高興!一次整理,10大癌症最容易被忽略的徵兆(超完整)
你是否聽聞身旁罹癌的親友越來越多?在台灣,癌症發生率約每232人就有1人罹癌,衛福部103年死因統計顯示,癌症蟬聯國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