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之前都好好的,最近就截肢了?第一名代謝內分泌科醫師:糖尿病患一定要注意的10個腳部問題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張家毓 小心保護你的雙腳隔壁張媽媽之前都好好的,最近聽說截肢了? 說是因為糖尿病的關係,怎麼會發生這樣可怕的事?
王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前幾天因腳踝處發癢就用手去抓,這一抓就把腳給抓破皮。當時他並不在意這個小傷口,兩天後,傷口的四周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的現象。來到門診後,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
「這是蜂窩性組織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我不要吃抗生素。」他口氣強硬地拒絕。
「為什麼不吃抗生素呢?你的傷口因為感染而發炎,這時候必須用抗生素來治療。」
「你們醫生動不動就使用抗生素,才會把小病醫成大病。抗生素吃多了,到時候要洗腎,誰來賠我!」
「抗生素真的這麼可怕嗎?需要把抗生素當作洪水猛獸嗎?其實,任何藥物只要正確、正當地使用,都會是好藥。濫用、不需要用而用,縱使再好的藥也是毒。你現在因感染而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抗生素使用一個療程,不會對你造成傷害,還能將感染情形治好。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拒絕?」
切勿因小而失大
「我為什麼會因為一個小傷口就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糖尿病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就比較弱,若血糖控制得不好,容易產生血管和神經的併發症。當身上有傷口時,發生細菌性感染的機率必定會多於其他免疫系統完善的人。所以糖尿病患者對皮膚的照護相當重要,絕不可忽略任何一個小小的傷口。大部分因為糖尿病足而導致截肢的命運,問題常從忽略小傷口開始。」
「好啦,要說服我吃抗生素,也不用恐嚇我說要截肢。」
抗生素,不是毒!
「不可諱言,台灣濫用抗生素的情況相當嚴重。細菌抗藥性的發生,最主要是源自用於不該用,或是停於不該停的情況。使用抗生素治療,最好能有細菌培養的根據,或是有明顯細菌性感染的跡象,所以仔細判斷是非常必要的步驟和過程。當確定或高度懷疑是細菌性感染,必須使用抗生素時,要有完成一定療程的觀念,不可提早停藥或是想吃就吃,不吃就扔在一旁。否則,『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一旦讓殘存的細菌反撲,將會陷入無藥可用的殘酷境界。蜂窩性組織炎,是軟組織受到細菌的感染侵犯,而引起紅腫熱痛的臨床表徵,需應用抗生素來治療,尤其是免疫系統功能不全的人更應積極治療,否則,有可能導致截肢、敗血症,甚至死亡的不幸。這時選用正確的抗生素,使用正確劑量和使用足夠時間,才是治病的最高原則。」
給他足夠劑量的抗生素,希望他能按照醫囑準時服藥。
預防截肢惡夢的十「足」問題
糖尿病神經病變,會讓患者對「痛」和「溫度」的反應變遲鈍。約有10%的患者,因為這種「感覺性神經病變」而發生足部潰瘍,若再加上視力和肌肉受損,易導致傷口感染、惡化。若同時伴隨血管病變,就會因為血流變少而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感染、壞死,最終演變成截肢的命運。
強烈建議糖尿病患者平時就要多注意雙腳、重視足部的變化,不能等神經或血管病變出現時,才來關心足部的問題。仔細觀察足部變化,可說是預防糖尿病足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下列十項便是雙腳要檢視的問題,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發生,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有出現這十項皮膚狀況,就要特別注意!若輕忽可能演變成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截肢的可怕結果。
photos放大顯示
圖片來源:《糖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1.皮膚乾燥:易導致龜裂,產生細微的傷口,讓細菌順勢而上,因此針對皮膚的保濕和滋潤就相形重要。 2.水疱:不要自行刺破水疱,建議使用抗菌藥膏和繃帶覆蓋,以求降低感染風險。 3.香港腳和腳趾甲黴菌感染:容易因為皮膚癢、糜爛、龜裂,而造成續發性感染。 4.甲溝炎和趾甲內生症:主要是因為穿了太緊或不合適的鞋子、不正確的修剪腳趾甲,都會增加紅、腫、痛、感染的風險。 5.拇囊炎(腫):就是俗稱的「拇趾外翻」,大腳趾關節外側的痛、紅、結繭組織,迫使大腳趾內彎。 6.鎚趾:穿鞋不當引起,會造成老繭、潰瘍、水疱,行走困難。 7.繭:因長期壓力導致足底皮膚增厚。 8.雞眼:因腳趾間的壓力和摩擦所產生。 9.足蹠疣:是一種病毒感染造成的,會有疼痛感覺。需和結痂區別。 10.足部潰瘍:因免疫系統差和血管病變,導致傷口癒合力差、易感染。有小傷口就要盡速尋求治療。
糖尿病患者並非只要有傷口,就會導致最嚴重的狀況,關鍵在於有無及時發現、及時護理、及時治療。小範圍的感染,一般診所就可以開立抗生素治療,但若發現吃藥後仍然遏止不了感染的擴大,就要趕快去大醫院就診。
糖尿病足保養這樣做
關於糖尿病足的預防和保養,建議患者們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1.保持血糖的穩定。 2.自己或請家人每日協助檢查雙腳,特別注意趾縫中有無裂痕,或是皮膚有無龜裂(連腳底也要一併檢查)。必要時請醫師幫忙檢查,有問題就請及早治療。 3.定期修剪趾甲,以免太長易刮傷皮膚;趾甲兩側尤其要小心,避免因為剪太深易造成甲溝炎。建議最好請人幫忙修剪,以免不小心剪傷,自己還無知無覺。 4.乾燥、易龜裂的膚質要適時使用乳液。 5.選擇合腳的鞋款,穿著適當的襪子保護雙腳。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林舫如
書籍簡介
尿病不可怕!穩醣靠自己45招:新陳代謝第一名醫教你遠離截肢、失明、洗腎併發症(特別大字好讀版)作者: 林款帶 繪者: 徐珮綺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8/11/09語言:繁體中文
林款帶醫師
良醫健康網代謝內分泌科第一名! 曾任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現任自在診所糖尿病照護中心院長
學歷:長庚大學醫學系
經歷: 自在診所院長(自2000/09迄今)。 林口長庚醫學中心內科、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臨床講師。 林口長庚醫學中心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指導醫師。 前聯合報、中時晚報專欄作家。
糖尿病是一個與您過去所患的疾病完全不同的疾病‧與感冒或流行性感冒相較之 ... 因為糖尿病的病情會隨著時間的進展而產生變化,所以醫師也會跟著改變藥.
... 變成糖尿病!第一名代謝內分泌科醫師:4招讓「糖尿病前期」逆轉勝 ... 當BMI或腹圍超過正常,會增加「胰島素抗性」的風險,血糖代謝易出現問題。
血糖該多久篩檢一次?」、「糖尿病藥物會傷肝傷腎嗎?」、「糖友需要觀察的十『足』問題」、「破除糖尿病的迷思」......這是位在台北後山埤區一處不到30 ...
說是因為糖尿病的關係,怎麼會發生這樣可怕的事?王先生罹患糖尿病 ... 就截肢了?第一名代謝內分泌科醫師:糖尿病患一定要注意的10個腳部問題 ...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謝芳傑表示,拉達型糖尿病的全名是「潛伏型成人 ... 拉達型糖尿病患者容易被錯認為第二型糖尿病,醫師建議若血糖一直 ...
近年來我國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已將糖尿病共同照護模式視為提昇糖尿病照護的重要 ... 市政府衛生局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認證核可的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將糖尿病 ... 有些患者會考量經濟問題而放棄接受衛教,現在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患者雖 ...
Lunan syndrome屏東縣政府衛生局900屏東縣屏東市大安區早餐麵店
為什麼睡了8個小時還覺得累?醫師:關於睡眠,一個常見錯誤觀念
photos放大顯示關於睡眠,時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我的一位朋友,平日裡入睡極快,他有個訣竅就是睡前看書,而且必須是那...
為什麼睡了8個小時還覺得累?醫師:關於睡眠,一個常見錯誤的觀念
photos放大顯示關於睡眠,時常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我的一位朋友,平日裡入睡極快,他有個訣竅就是睡前看書,而且必須是那...
新冠口服藥不是確診就能領!符合13種條件之一才適用孕婦需經醫師評估
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22宣布,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最快本周全面實施,經醫師診斷後就可領用口服藥...
外食也能健康吃!營養專家教1口訣平衡營養1方法降低糖尿病風險"
台灣餐飲事業發達,外食方便,加上快速成長的外帶及外送服務,更增加民眾外食的機會。營養專家提醒,為了身體健康,民眾在點...
「高端疫苗」通過EUA》中和抗體效價勝AZ!醫師解析:國產疫苗算不算成功?
photos放大顯示哪種中和抗體,水平要多高才算可以,新冠疫苗還沒有國際共識。編按:國產疫苗昨傳好消息,指揮中心表示,高端...
上班族、低頭族容易「長骨刺」!醫師教「1招保健」做對脊椎訓練避免骨刺
你有骨刺的困擾嗎?還是你以為骨刺跟你無關?醫師提醒,只要有關節的地方,就會有骨刺,而長期久坐久站的上班族或一些低頭族...
打針吃藥是沒用的!家有過敏兒的醫師老爸:3絕招,讓過敏自然消失
photos放大顯示天生過敏兒的王聖勳醫師,從小被過敏k到大,清楚知道面對過敏,絕對沒有速效,也不可能有完全根治這回事,只...
新冠救命藥抵台!默沙東口服藥「3大副作用」曝光避免重症7種人優先使用
疫情曙光!原本預計年後才會抵台的默沙東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提早在今(24)日清晨5點18分抵台,第...
糖是「合法毒藥」?日本醫師:戒除糖癮,過敏不再來!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dichohecho@flickr,CCBY2.0糖,可說是世界上用途最為廣泛的「合法毒藥」,無糖不歡的螞蟻族越來越多。...
家長群熱門討論的近視治療方法-學童近視控制日拋,不讓近視影響學習!
如果孩子突然課業成績變差就要有警覺,有可能是近視!這是知名部落客-媽媽小姐的孩子的真實經驗,加上這兩年疫情居家上課的...
2歲以下完全不該用手機!眼科醫師警告:孩子出現「這3個症狀」趕快去檢查
photos放大顯示用手機當保母,換取片刻的安寧,是現代許多父母親使用的帶孩子方法,不過看似方便省事的動作,卻可能造成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