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師:別鬧了!光靠嚴刑峻罰,無法防範隨機砍人
photos放大顯示
來源:r.nial.bradshaw@flickr, CC BY 2.0北捷又發生隨機傷人。一名27歲,長期失業、在外遊蕩,自稱心情鬱悶、偶有幻聽的郭姓男子,在昨天他的生日當晚,先到超商偷了一把水果刀,接著前往北捷中山站入口,舉刀見人就刺就砍,導致四個人受傷,還好傷勢都無大礙。郭男隨後被民眾與保全人員制伏。
郭男為什麼要隨機傷人?他說上周與阿姨吵架後離家出走,在公園遊蕩了幾天,越想越覺得人生不順遂,於是想殺人出氣。現場有一位目擊小朋友哭著說:「他說他想要做鄭捷第二。」郭男被捕後,警方特別詢問這次有沒有幻聽?郭男回答,以前吸安時會出現幻聽,但這次沒有。
從去年5月21日鄭捷在北捷隨機傷人以來,有多少人聲稱要做「鄭捷第二」、「鄭捷第三」?顯然,模仿效應已經出現,越來越多人想要學鄭捷,藉由隨機傷人來滿足自身需求。
像郭男這樣,對社會不滿、有恨世情緒的人,不在少數,但先前不曉得怎麼發洩,直到鄭捷出現,這些人才有了模仿對象。這股模仿效應會延燒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會再發生隨機傷人?要怎麼防範?
沒有人知道。連治安單位與犯罪專家也無法告訴我們,因為台灣根本沒有相關本土研究。從鄭捷案以來,一直有人舉日本法務省的隨機傷人研究報告為例,試圖說明台灣的隨機傷人犯案動機,但台灣自己的本土研究何在?
沒有本土的犯罪研究,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防範之道,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一年多來,有沒有司法單位或政府機構著手收集相關資料,對犯案者進行深度犯罪心理探討?或者至少把日本法務省的研究報告好好解讀?
沒有。最常見的呼籲,就是儘速判死、槍決。一直到今天,還有人把隨機傷人再度發生,歸咎於鄭捷案未能速審速結。
不要再亂了!要防範隨機傷人,該做的不只是嚴刑峻罰,更要針對犯案動機與成因做出歸納與推論,才能找到可能的預防之道。
至少可以回答「隨機傷人能否防範?」這樣的問題。昨晚事發以後,有台北市府官員表示,可以找出「篩選指標」,也就是從潛在可能犯案者著手,給予心理協助。問題是台灣隨機傷人的「篩選指標」何在?
日本的研究顯示,隨機傷人一般可歸納成五種動機:對自己境遇不滿、對特定人士不滿、厭世而希望被判死、想躲到監獄逃避現實,以及殺人成癮。犯案者七成以上有精神方面的障礙(包括人格違常),而不同動機各有不同比例的精神障礙。五成五的犯案者曾有自殺企圖。五成以上挑選比自己弱小,或者怨恨對象的投射、代罪羔羊來下手。傷人型態可以是一次傷一人、一次傷多人,或者連續傷人等,各有不同犯罪學意義。當然,犯案者絕大多數是年輕男性。至於犯案場所的選定跟傷人動機有關,如果要大規模隨機傷人,當然選公共場所。犯案者大部分沒有前科紀錄,特別是大規模傷人犯案者。
為什麼大規模傷人的犯案者大部分沒有前科紀錄?因為他們的犯案動機基本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的行為,想要藉由被法律制裁來結束人生,鄭捷就是如此。但鄭捷為什麼會這麼想?沒有人知道。僅有的法院判決書,根本看不到鄭捷的犯罪思想如何醞釀出來,必須透過長期訪談才可能深入了解。但台灣社會有沒有這樣做?
沒有。北投校園殺女童案嫌犯龔重安日前被偵結起訴,檢察官說他經過精神鑑定以後,未發現顯著精神障礙,那麼當初他自稱的幻聽,該如何解釋?犯案動機又是如何?
凡此種種,台灣社會都應該試圖尋找答案,歸納出自己的研究資料,才可能研判昨晚發生的北捷隨機傷人,嫌犯郭男的犯案動機到底為何。
從日本的研究報告來看,要防範隨機傷人非常困難,因為「篩選指標」牽涉太廣,而隨機傷人者只是極少數,有如大海撈針,幾乎不可能透過心理衛生手段事先篩選出來。
台灣呢?能不能找到「篩選指標」?先累積本土資料,做成相關研究才能回答。
作者簡介_沈政男 醫師
精神科醫師,《壹週刊》、《國語日報》、《女人變有錢》專欄作者
本文獲<沈政男醫師>授權轉載
北捷又發生隨機傷人。一名27歲,長期失業、在外遊蕩,自稱心情鬱悶、偶有幻聽的郭姓男子,在昨天他的生日當晚,先到超商偷了一把水果刀,接著 ...
北捷又發生隨機傷人。一名27歲,長期失業、在外遊蕩,自稱心情鬱悶、偶有幻聽的郭姓男子,在昨天他的生日當晚,先到超商偷了一把水果刀,接著 ...
精神科醫師解析:為什麼酒駕的人罰不怕? ... 撰文者沈政男醫師 ... 宛如被酒精勾住,這類人光用嚴刑峻罰根本無法遏止酒駕,必須施以酒癮治療。
精神科醫師解析:為什麼酒駕的人罰不怕? ... 撰文者沈政男醫師 ... 宛如被酒精勾住,這類人光用嚴刑峻罰根本無法遏止酒駕,必須施以酒癮治療。
... 滿臉焦急地對我說。在我還沒來得及回應之前,Lisa又緊張地問:「醫師,我這樣會不會是腦部. ... 精神科醫師們的看診室. About. 撰文者陳嬿伊醫師.
精神科醫師解析:為什麼酒駕的人罰不怕? ... 被酒精勾住,這類人光用嚴刑峻罰根本無法遏止酒駕,必須施以酒癮治療。 ... 回到酒駕的嚴刑峻罰。
2017年11月20日 — 至於禁止反覆酒駕者繼續酒駕,其實可以強制在其車上安裝「酒測自動上鎖」裝置,如果沒喝酒,車子依然可以開,但如果偵測到酒味,引擎就無法發動。「酒測 ...
2020年10月29日 — 因精神狀態無罪或減刑的犯罪者,我國以在醫院「監護處分」作為刑罰之外預防犯罪的手段。近日政府研議將處分無限期延長,《報導者》實地訪查第一線, ...
2018年9月18日 — 而法律上,如果犯人因為精神障礙等原因導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辨識能力時,依台灣的刑法,將不予懲罰或減刑;然而,即便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得 ...
2017年12月6日 — 全文整理了世界各國的酒駕防治政策,並下了結論表示台灣缺乏的正是國外的嚴刑峻罰。然而,仔細看該文,似乎無法禁得起檢驗。 舉例,該文提到以美國 ...
我國的刑法只能用來處罰行為人,而不能處罰非行為人。如果刑法能被用來處罰非行為 ... 喔,對了,那位醫師是麻醉科醫師。「又是麻醉科?!」想走麻醉科的有志青年們再次 ...
全文整理了世界各國的酒駕防治政策,並下了結論表示台灣缺乏的正是國外的嚴刑峻罰。然而,仔細看該文,似乎無法禁得起檢驗。 舉例,該文提到以美國加州為例,「酒駕 ...
... 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 是:不罰,不是:無罪。 精神科醫師,尤其是從事精神鑑定的精神科專科醫師,他的 ...
當醫生的條件精神分裂症保險165詐騙網站名單詐騙 回報憂鬱症不能買保險美劇 醫生 自 閉憂鬱症殘扶險Owamail失眠保險假 檢 警 詐騙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门票心癢難耐小說萬 人迷只想rua毛茸茸
人工智能輔助腫瘤科醫師提供癌友完善照護
台北醫學大學率先引進由美國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Memorial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MSK)訓練出來的IBMWatso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