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養大我們,媽媽犧牲一輩子...」別再被「情緒勒索」,你為什麼拿自己的人生滿足別人?
photos放大顯示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崩壞。
因為當對方一再屈服與退讓,那是因為懼怕,而不是因為親密、信任與愛。
媽媽:「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婆婆:「你把孩子給保母帶。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女友:「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
上司:「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栽培你。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伴侶、親子、職場、人際間,而在華人社會裡,更常見,且更糾葛,因為我們有根深柢固的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以及總是要求孩子「好,還要更好」,而後者,更容易讓人自我價值感低落。
從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我媽是個很偉大的女人,她窮盡一生之力,養大了我們家三個小孩⋯⋯對,我從不否認這點。但是有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跟我媽相處,會讓我壓力很大。我媽總是會跟我們絮絮叨叨地說誰對她怎樣怎樣不好,比如說她小時候怎麼被爸媽虧待,長大怎麼被朋友虧待,結婚後,又怎麼被後來離開我們的爸爸虧待。
她常說,要不是因為我們,她現在一定是個女強人。她是為了我們才不再嫁,也沒有好好發展自己的工作,所以要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她。
其實包含我的弟弟妹妹,我們都不是不孝順的壞孩子,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媽媽的要求真的很難滿足。
比如說,如果她有需要,她打電話給我們,我們都要隨時接電話,不論我們是否在上班,或是正在忙其他的事。
她對我們念的科系、工作、交往的朋友,甚至結婚的對象,都有她自己的一套標準與要求。如果我們不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她要不就聲淚俱下的罵我們不孝,要不就說是為我們好,我們都不會想。
每次遇到我們不順從她,媽媽最常罵我們的,就是說她一生過得多苦,好不容易拉拔我們長大,別人都以為她可以享福了,沒想到三個小孩對她如此不孝,不懂得感恩,還忤逆她,不懂媽媽的心情⋯⋯
每次一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和弟弟、妹妹就一起沒轍了。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我們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代表我們不孝?好像我們沒有按照媽媽想要的去做,我們就對不起媽媽。做自己,好難⋯⋯」
***
有些情緒勒索者,他們重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大於別人的,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虧待」。
可能從小到大,他們時常感覺到委屈、不滿足,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們就希望別人能夠「非常」重視他的需求。為了要讓別人重視他們的需求,他們不惜使用情緒勒索的手段,讓自己在這段互動關係中,能夠占上風。
對他們而言,他們的需求能夠被注意、被滿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對方可能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但對這些情緒勒索者而言,對方「為了他們」,因而勉為其難答應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正代表這些情緒勒索者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這些情緒勒索者,並非不知道對方是勉強的。對他們而言,在這種人際互動過程中,感覺到對方的「勉強答應」,反而可以讓這些情緒勒索者,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而這個感受,也成為情緒勒索者的「安全感」,用以安撫他們感覺自己長期被虧待、被忽略的不安與焦慮。
就如同這個例子中的媽媽,媽媽藉由讓子女有罪惡感,因此讓子女能夠為自己做一些妥協與迎合,會讓媽媽感覺到子女「孝順」,重視媽媽的需求;如此,才能弭平媽媽感覺自己長期被虧待的委屈。
但這類的情緒勒索者,卻沒注意到被勒索者的委屈;甚至,可能因為太過聚焦在自己的委屈上,反而合理、淡化了他人委屈的情緒。認為被勒索者為自己做這些,迎合自己的需求,都是「應該的」,根本就「不應該有委屈」,否則就是「不孝」。
從前面的討論,或許,你也發現了,大多數的情緒勒索者,他們內心的不安與焦慮,其實並不比我們少,只是,或許他們過去學到的,是必須用「情緒勒索」這樣的方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給自己安全感、安撫自己的焦慮。
但很多時候,他們卻忘記了:有時,讓他們真正焦慮與不安的,是這段關係的好壞;而情緒勒索的手段,可能只讓他們暫時獲得了表相的滿足,但卻讓他們失去了真正害怕失去的「重要事物」:親密關係,以及對方的愛。
因為在這過程中,被情緒勒索者答應了情緒勒索者,是因為焦慮與害怕,而非對情緒勒索者的愛。
讀到這裡,如果你發現:「原來,我是個情緒勒索者」時,請你不要認為,這本書是在指責「情緒勒索者有多可惡」。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情緒勒索者或被情緒勒索者,而藉由探討情緒勒索者/被情緒勒索者的內心世界,並且提醒我們:促使我們成為這兩個角色其中之一的「焦慮與害怕」是如何運作的,才有機會讓我們跳出這個循環,真實表達自我,也才有機會使我們獲得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方的尊敬與愛,以及深入、平等並真實的關係。
photos放大顯示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崩壞。
因為當對方一再屈服與退讓,那是因為懼怕,而不是因為親密、信任與愛。
媽媽:「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
婆婆:「你把孩子給保母帶。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女友:「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們就分手。」
上司:「我看你資質不錯,才想讓你多做一點事,栽培你。別忘了,你試用期還沒過。」
以上這些例子,你是否非常熟悉?這些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對話,其實就是緩緩掐住我們脖子,讓我們無法呼吸的「情緒勒索」。當你不順對方的意,情緒勒索者開始自憐,或責怪、貶低、在你身上貼標籤,甚至威脅你。於是,你心懷歉疚,也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很糟、不成熟……你深陷在這些情緒裡動彈不得……
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伴侶、親子、職場、人際間,而在華人社會裡,更常見,且更糾葛,因為我們有根深柢固的孝順文化與對權威的尊崇,以及總是要求孩子「好,還要更好」,而後者,更容易讓人自我價值感低落。
從過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我媽是個很偉大的女人,她窮盡一生之力,養大了我們家三個小孩⋯⋯對,我從不否認這點。但是有的時候,我真的覺得跟我媽相處,會讓我壓力很大。我媽總是會跟我們絮絮叨叨地說誰對她怎樣怎樣不好,比如說她小時候怎麼被爸媽虧待,長大怎麼被朋友虧待,結婚後,又怎麼被後來離開我們的爸爸虧待。
她常說,要不是因為我們,她現在一定是個女強人。她是為了我們才不再嫁,也沒有好好發展自己的工作,所以要我們一定要好好孝順她。
其實包含我的弟弟妹妹,我們都不是不孝順的壞孩子,但是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媽媽的要求真的很難滿足。
比如說,如果她有需要,她打電話給我們,我們都要隨時接電話,不論我們是否在上班,或是正在忙其他的事。
她對我們念的科系、工作、交往的朋友,甚至結婚的對象,都有她自己的一套標準與要求。如果我們不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她要不就聲淚俱下的罵我們不孝,要不就說是為我們好,我們都不會想。
每次遇到我們不順從她,媽媽最常罵我們的,就是說她一生過得多苦,好不容易拉拔我們長大,別人都以為她可以享福了,沒想到三個小孩對她如此不孝,不懂得感恩,還忤逆她,不懂媽媽的心情⋯⋯
每次一聽到媽媽這麼說,我和弟弟、妹妹就一起沒轍了。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我們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代表我們不孝?好像我們沒有按照媽媽想要的去做,我們就對不起媽媽。做自己,好難⋯⋯」
***
有些情緒勒索者,他們重視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大於別人的,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被虧待」。
可能從小到大,他們時常感覺到委屈、不滿足,所以一旦有機會,他們就希望別人能夠「非常」重視他的需求。為了要讓別人重視他們的需求,他們不惜使用情緒勒索的手段,讓自己在這段互動關係中,能夠占上風。
對他們而言,他們的需求能夠被注意、被滿足,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對方可能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但對這些情緒勒索者而言,對方「為了他們」,因而勉為其難答應了一件困難的事情,正代表這些情緒勒索者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有的時候,這些情緒勒索者,並非不知道對方是勉強的。對他們而言,在這種人際互動過程中,感覺到對方的「勉強答應」,反而可以讓這些情緒勒索者,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而這個感受,也成為情緒勒索者的「安全感」,用以安撫他們感覺自己長期被虧待、被忽略的不安與焦慮。
就如同這個例子中的媽媽,媽媽藉由讓子女有罪惡感,因此讓子女能夠為自己做一些妥協與迎合,會讓媽媽感覺到子女「孝順」,重視媽媽的需求;如此,才能弭平媽媽感覺自己長期被虧待的委屈。
但這類的情緒勒索者,卻沒注意到被勒索者的委屈;甚至,可能因為太過聚焦在自己的委屈上,反而合理、淡化了他人委屈的情緒。認為被勒索者為自己做這些,迎合自己的需求,都是「應該的」,根本就「不應該有委屈」,否則就是「不孝」。
從前面的討論,或許,你也發現了,大多數的情緒勒索者,他們內心的不安與焦慮,其實並不比我們少,只是,或許他們過去學到的,是必須用「情緒勒索」這樣的方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能給自己安全感、安撫自己的焦慮。
但很多時候,他們卻忘記了:有時,讓他們真正焦慮與不安的,是這段關係的好壞;而情緒勒索的手段,可能只讓他們暫時獲得了表相的滿足,但卻讓他們失去了真正害怕失去的「重要事物」:親密關係,以及對方的愛。
因為在這過程中,被情緒勒索者答應了情緒勒索者,是因為焦慮與害怕,而非對情緒勒索者的愛。
讀到這裡,如果你發現:「原來,我是個情緒勒索者」時,請你不要認為,這本書是在指責「情緒勒索者有多可惡」。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情緒勒索者或被情緒勒索者,而藉由探討情緒勒索者/被情緒勒索者的內心世界,並且提醒我們:促使我們成為這兩個角色其中之一的「焦慮與害怕」是如何運作的,才有機會讓我們跳出這個循環,真實表達自我,也才有機會使我們獲得真正想要的東西:對方的尊敬與愛,以及深入、平等並真實的關係。
情緒勒索是一種操控,只會讓彼此的關係崩壞。 ... 媽媽:「我把這輩子希望都放你身上。 ... 別再被「情緒勒索」,你為什麼拿自己的人生滿足別人?
讀者來信: 最近看了《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這本書之後,讓我想起我的媽媽,還有我們從小到 ... 面對母親的情緒勒索到底該怎麼做才對? ... 言行,同時妳還得不斷提醒自己「母親的議題不是自己的責任」、「不要搶了母親的人生功課」。
母親的情緒勒索:每個孩子在成長時,都需要斷開臍帶 ... 或許對你來說,結婚並不是你人生的規劃,更不用說生小孩了,但媽媽講這些話的時候,你不 ...
看到宇佑這樣的狀況,讀者應該知道他碰上了媽媽的情緒勒索。 ... 就像是晴美,媽媽一定是真心認為「嫁一個好歸宿」,人生就會幸福,才會千方百計地 ...
加上長得最像她,於是,媽媽所有未完成的心願,就是我人生的藍圖。 ... 而我書架上的書,從如何與「燥鬱症」相處,到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到情緒勒索、關係黑洞.
情緒勒索諮商情緒勒索周慕姿書評情緒急救書情緒勒索頁數情緒綁架意思周慕姿年齡周慕姿老公susan forward wiki情緒勒索報告離職情緒勒索 債權人 時間 關鍵臺北市內湖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港澄清醫院委託書
為濕疹所苦而結束生命…這不是特例,超過30%皮膚炎患者有憂鬱及焦慮,「兩件事」幫...
photos放大顯示根據調查,超過30%的皮膚炎患者同時患有憂鬱症或焦慮症,而引起情緒困擾的原因,主要來自旁人異樣的眼光。許...
被拒絕了超生氣!對方到底是敵是友?千萬別被大腦的判斷騙了1招分辨貴人、小人
「那個人究竟是敵人還是朋友?」遇到一個剛認識的人,我們的大腦總想區分眼前的人是敵是友,但其實這個判斷可說是非常草率,...
王力宏遭前妻爆有性成癮症諮商專家揭性愛成癮「7症狀」,做1測驗便知
王力宏和李靚蕾的離婚風波中,王力宏遭前妻秀出心理師診斷證明,表示他有「性成癮」和「自戀型人格」。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
「醫院不能廣告,但病人卻是活招牌!」乳癌倖存17年後復發,領悟人生最重要的事
photos放大顯示春節過後的某個週一早上,才上班,剛處理完週末累積下來的相關文件與電子郵件,有個敲門聲,看到熟悉的面孔。...
「我撩起媽媽褲子,才發現小腿佈滿瘀青...」一起虐待事件讓黃越綏體悟:請看護前...
photos放大顯示圖片來源:黃越綏Facebook前進高齡:看護父母要用心天下父母或多或少會對「積穀防飢,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存...
肥胖、停經、出血、憂鬱...產後胖到87.6公斤!新手媽媽這樣吃,一年多甩肉30公斤
生酮美食,讓我成功瘦下30公斤!走上低醣生酮飲食這條路,源自於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懷孕期間,我胖了36公斤!photos放大顯...
新年開運必備水晶!5種水晶改善氣場、促進伴侶關係,還能清除負面情緒
水晶居然可以改變氣場,還能愉悅伴侶關係,創造良好工作環境!水晶是礦物自然結晶,在地球表面孕育而成。雖然水晶有不同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