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別大意! 高血壓當心溫差衝擊
photos放大顯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常見暖冬現象,民眾冬日裡時有「朝穿皮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感覺。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溫差的適應力及對血壓的調控能力差,血壓容易波動,很可能因此而猝死,要非常小心。
不論春夏秋冬 都應注意氣溫變化
高血壓患者要非常注意溫差的變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李修豪醫師指出,不論春夏秋冬,高血壓患者都應注意氣溫,多添衣物或調整空調,讓自己處於適切溫度的環境裡,避免交感神經因溫差而趨於活絡,引發心血管併發症。除了交感神經的影響,脫水也會造成血液凝結,因此建議患者除了長時間活動時要少量多次的補充水分,睡前半小時、半夜醒來及清晨起床後,也應適量飲用溫開水,避免血液濃稠引發血栓,形成中風或心肌梗塞。
沒症狀難發現! 高血壓控制從定期監測做起
由於高血壓在出現嚴重併發症前,往往症狀輕微難以察覺;所以,李修豪建議,民眾應養成定期量測血壓的習慣,若已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則應遵照醫囑服藥並搭配每天早晚量測血壓,才能即時監測治療成效或調整用藥。
目前臨床上針對高血壓患者的藥物治療,包括ARB(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CCB(鈣離子通道阻斷劑)、ACEI(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等,由於每個人對用藥的反應都不相同,必須根據個別狀況調整藥物種類與劑量。李修豪說,藥物選擇除了必須有效控制血壓,近年來開立血壓用藥也越趨重視便利性,像是長效型及複方藥物的選擇,便可減少用藥次數及顆數,幫助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
生活習慣搭配服藥 決勝高血壓持久戰
高血壓的控制與併發症預防是一場持久戰,按時用藥、留意外在環境影響及改善生活習慣都是穩控血壓的必備功課。李修豪說,自己其實也是收縮壓120-140mmhg、舒張壓80-90mmhg的高血壓前期患者,現階段就是透過運動、飲食進行改善,讓血壓超過140/ 90mmhg的時間越晚來,延後必須透過藥物控制的時間。
針對已經開始接受治療的患者,李修豪建議,除了定時服藥監測外,更要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蔬果、避免菸酒、控制體重及維持每週3至4次、每次40分鐘的運動習慣,將血壓降至理想值後,也可與醫師逐步討論慢慢減藥。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 ... 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溫差的適應力及對血壓的 ...
2017年11月30日 —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溫差 ...
2017年11月30日 —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 ...
2017年11月30日 —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遇到寒冬都懂得留意保暖,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加藥及調整用藥,但往往會忽略暖冬溫差過大或突如其來的氣溫下降,尤其中老年患者對 ...
高血壓患者要非常注意溫差的變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李修豪醫師指出,不論春夏秋冬,高血壓患者都應注意氣溫,多添衣物或調整空調,讓自己處於適切溫度 ...
高血壓患者要非常注意溫差的變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李修豪醫師指出,不論春夏秋冬,高血壓患者都應注意氣溫,多添衣物或調整空調,讓自己處於適切溫度 ...
高血壓患者要非常注意溫差的變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血管內科李修豪醫師指出,不論春夏秋冬,高血壓患者都應注意氣溫,多添衣物或調整空調,讓自己處於適切溫度 ...
高血壓中醫高血壓中醫師高血壓看中醫有效嗎針灸高血壓火氣大血壓高番茄降血壓中医高血压高血壓調理高血壓中醫調理中西醫高血壓 顏長春中醫診所潔淨海洋任遨遊解答驗血性別
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女中醫師推薦:3款「藥膳舒心茶」有助降血壓
photos放大顯示最近早晚溫差逐漸增大,高血壓族群要小心控制血壓了。由於高血壓有年輕化現象,為避免長期依賴藥物,諮詢中醫...
頭暈、頭痛、肩頸僵硬、視力模糊可能血壓飆高這樣量血壓及早保護心血管
你知道自己有沒有高血壓嗎?時常頭暈、頭痛、肩頸僵硬痠痛、視力模糊、胸悶、心悸、耳悶嗎?心臟血管醫師提醒,這些常見的症...
25種烤肉食材熱量曝光!營養師點名這食物少碰這樣烤肉當心吃下致癌物"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國人習俗烤肉、吃月餅,營養師高敏敏公開「烤肉食材熱量圖鑑」,也建議多選擇原型食物,像是蔬菜、海鮮...
黃斑部病變不可輕忽嚴重恐導致失明視力模糊、物體變形、色覺異常,當心是黃斑部病變
photos放大顯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好發於五十五歲以上族群,台灣發生率約一○%,年齡越大,發生率也會增加,抽菸、高血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