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幾乎無症狀 中風率卻高5倍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2歲的陳爺爺除了高血壓、糖尿病,也是心房顫動患者,5年來皆按時服用慢性病藥物及新型口服抗凝血劑預防中風。去年底,陳爺爺外出運動時不慎跌倒,頭部撞擊地面,意識不清。送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腦部持續出血,還好陳爺爺服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能快速恢復凝血功能。投以反轉劑10分鐘後抽血確認凝血功能恢復正常,便進行手術將血塊移除。
心房顫動可能形成血栓 增加缺血性腦中風風險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說明,全台約2%民眾患心房顫動,且心房顫動的比率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65歲以上約5%,80歲以上高達10%。心房顫動依發生頻率分為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3類,無論是哪一類,患者心跳頻率異常、不規則,可能形成血栓,血栓剝落順著血液流至腦部造成阻塞,就可能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心房顫動比同年齡正常人死亡率高2倍、中風率高5倍,且心臟衰竭、失智以及住院率等也高出許多,但高達75%的患者卻幾乎沒有症狀,察覺不易。民眾可透過每日測量血壓與心跳檢測,若手邊僅有血壓機,則可透過短時間內測量3次血壓,如果血壓數值差異超過10以上,合併平時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時,應盡速諮詢心臟科醫師,切勿忽視罹患心房顫動的可能性。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減少出血風險 專一反轉劑預做準備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蔡適吉表示,過去為了預防中風,多採用傳統藥物華法林,但出血風險較高、濃度控制不易、和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多,且若需要恢復凝血功能則需注射維他命K、或輸血漿,恢復時間長。
現在多改以新型口服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比華法林減少了43%大出血及68%腦出血的風險,對亞洲患者而言相對安全。透過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守護心臟,減緩不適症狀及預防中風,並妥善評估用藥風險規劃。選擇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同時,應同步考量於意外發生時,是否有專一反轉劑可作為守備。
專一反轉劑通過健保給付 嘉惠意外需手術的患者
專一反轉劑於2017年上市,然而過去有患者因經濟壓力因素無法透過反轉劑守備,或所服用的新型口服藥物無法對應專一反轉劑而喪失寶貴生命。所幸今年5月1日專一反轉劑通過健保給付,嘉惠危急時刻(如發生意外需手術)的患者。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因有專一反轉劑,投藥後可以立即恢復凝血功能,降低患者意外失血死亡的風險,儼然成為心房顫動患者最關鍵的守備用藥。蔡適吉醫師提醒,危險與意外暗藏於日常生活中,應注重疾病風險管理詢問,當意外發生時,才能讓生活能多一層守備之力!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心房顫動常沒症狀疏忽預防可能中風. 記者陳宜婷/採訪報導 2018-04-30 11:47. 70歲吳先生日前散步時無預警倒下,平時身體還算健康,雖有糖尿病但有控制,也沒 ...
心房顫動治療心房顫動感覺心房顫動飲食 中性財例子康橋 社區巴士做麵包 的奶油
降血壓喝紅茶綠茶!重點在溫度茶溫35度降壓活性最高,5茶飲輔助降血壓
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剛剛發佈,高血壓標準下修至130/80,如果降血壓藥已經吃很多顆了還是差一點點,不妨可以試試看喝...
「大雪」降臨三高族注意!用「護心3招」多喝水遠離心臟病中風危機
今天(12/7)適逢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不僅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也是心血管疾病與中風好發的高峰期。國健署提出「護心3...
長期鼻塞不適?小心不只鼻竇炎!鼻部長腫瘤恐爆嚴重併發症無症狀延誤治療更慘
許多人常有流鼻水、鼻塞等鼻部問題,一般大多是鼻炎、鼻竇炎等常見的疾病,但小心如果長期沒改善,可能是鼻部長了腫瘤。 鼻...
獨臂刀王王羽的遺憾!中風為何一再復發?騎飛輪防復發、算撲克牌防失智
獨臂刀王王羽日前傳出去世的消息,曾經中風的他,原本努力復健,希望很快復出在觀眾面前,無奈又再度中風,甚至還加上失智,...
納豆爆一夜換7次尿布!中風後尿失禁兩年存活率較低類瘦肉精藥可改善症狀
藝人納豆年初因腦出血中風住院,女友依依一直陪伴照顧,因納豆臥床期間無法自理,便溺都由依依一手包辦,她更自爆曾一個晚上...
小心壞膽固醇造成心肌梗塞、中風!醫曝6方法向高血脂說再見血脂不再失控
小心高血脂造成心肌梗塞、中風、血栓!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教授黃柏勳指出,當血液中流通的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