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咖啡、黑糖、堅果裡都有「這個致癌物」!台大食科系教授教你:「吃對方式」避開危險因子,關鍵在於...
photos放大顯示
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意為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但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由於在人體實驗上的證據有限,因此許多媒體便會用上「恐」致癌的用詞,但也容易造成民眾恐慌。
由於媒體經常報導「黑糖、咖啡含有丙烯醯胺會致癌」的相關新聞,引起了大批民眾的恐慌,也讓食品中丙烯醯胺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但丙烯醯胺真的會致癌嗎?戰戰兢兢避免愛吃的食物才是最上策嗎?現在就讓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來教大家了解丙烯醯胺到底為何物,才能真正知道要如何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
丙烯醯胺好可怕?先了解它是怎麼來的!葉安義表示,依據研究調查,一般認為食品中丙烯醯胺(acrylamide)的生成主要是透過「梅納反應」產生,簡單地說就是糖類與胺基酸的化學反應。當食材於120度C以上的溫度環境下進行調理,包括油炸、燒烤、工廠加工等過程時,食物中的胺基酸(天門冬醯胺)與還原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類似物就可能反應、形成丙烯醯胺,葉安義表示,此反應最容易在「澱粉類食品」中最發生。
然而,由於當胺基酸與糖類在超過120度C溫度環境下進行烹煮時,丙烯醯胺最易生成,因此不管是澱粉類(如馬鈴薯、麵包)還是富含蛋白質(肉類)之食材,只要經過高溫的加工過程都可能含有丙烯醯胺,而生成量的多寡會根據食材的組成與溫度而有差異。葉安義解釋,丙烯醯胺的生成量可能會隨加熱溫度、時間有所變化,像是洋芋片或麵包,加工溫度愈高,生成量也愈高,但隨著溫度的持續上升,丙烯醯胺的生成量也可能揮發或降解,目前尚無定論。
丙烯醯胺:主要為胺基酸與糖類加熱至120度C以上時,經由反應而可能產生之物質。別誤會!丙烯醯胺對人體的致癌性尚未有實質證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自1994年將丙烯醯胺被列為2A致癌物,意為經過動物檢測後發現對動物有致癌性的證據,但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尚不足以證明為人類的致癌物質,由於在人體實驗上的證據有限,因此許多媒體便會用上「恐」致癌的用詞。
2A致癌物:可能會造成人類癌症之致癌物,但尚未有人體研究證實。然而,葉安義認為如果說明不夠詳細,會讓民眾以為吃了丙烯醯胺就有可能致癌,卻不了解「可能性」的高低,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例如被媒體報導含有丙烯醯胺的「黑糖」便造成許多喜歡喝含有黑糖飲品的民眾擔憂,葉安義強調「其實很少人每天大量的食用黑糖,且沖泡過後丙烯醯胺含量極為稀薄,民眾根本無須擔心」。經由葉安義的研究團隊計算,不管是黑糖還是咖啡對於人體的曝露量都不高,簡而言之,並沒有媒體標題下的如此恐怖。
除此之外,經由《食力》依據美國加州在2011年規範人體「每日最大攝取量」,即每日不超過140微克的標準,與2015年食藥署發布的「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標值參考指引」來計算,以60公斤的人為例每天要吃8.4公斤的黑糖、18.6公斤的烘焙咖啡才會超標,可想而知,離「恐」會致癌還有一段距離。
丙烯醯胺曝露量(攝入總量)指:食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濃度或毒性)乘以食品的攝取量(劑量)。丙烯醯胺聞之色變?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日常生活其實到處都有丙烯醯胺,葉安義解釋其實香菸產生的煙霧中亦含有丙烯醯胺的存在,而食品中除了洋芋片、薯條、餅乾、麵包,甚至是被譽為護心神器的堅果類,都是常見且含有丙烯醯胺的食品。但是雖然這麼多食品含丙烯醯胺,民眾還是要注意到「曝露量」,並不是吃到這類食物就有問題。
然而,當提到要如何減少接觸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時,一般民眾都會先聯想到「減少攝取油炸食品」,對此葉安義強調「不是油炸食品才有丙烯醯胺,高溫是其生成的重要因子,因此不管是油炸還是燒烤、烘烤類食品都有機會出現丙烯醯胺!」
如果民眾真的想避免攝取到丙烯醯胺,以蒸煮的方式烹調食材是方法之一(蒸煮較少會達到120度C以上的溫度條件)。另外,網路上也會建議使用氣炸鍋來減少丙烯醯胺的生成,但就如剛剛所說,只要是高溫的烹調條件下,就算是非油炸的食物,也可能含有丙烯醯胺,而大多氣炸鍋建議設定的溫度條件在160~200度C之間,並無法有效降低丙烯醯胺的生成機會。
氣炸鍋主要原理為以熱氣循環來烹飪,仍有可能因高溫而產生丙烯醯胺。與其限制食品喜好,不如多樣化飲食!由此可知,若民眾真的想減少攝取到丙烯醯胺,較可行的方法為以蒸煮的方式來烹飪食材、避免食用油炸及烘烤類的食品,然而根據統計,含有丙烯醯胺的食物大約超過7000種,都禁止的話飲食上的樂趣也大大減少了,葉安義表示「就如大家所知的,不管多有益的食品,吃過量都會產生副作用(例如水中毒),最好的方法還是多樣化飲食,如果因為害怕丙烯醯胺而將喜歡吃食物的都戒掉,心理可能會先生病!」尤其目前也尚無丙烯醯胺對人類的致癌性的實際證據,加上大家擔心的黑糖、咖啡等食品的丙烯醯胺曝露量也不高,實在不必過度恐慌。
葉安義表示,若民眾還是會憂心丙烯醯胺的攝取量,建議注意一不小心就會食用較大量的洋芋片、薯條等食品在飲食上的控制,以及避免食用烹煮到呈現深棕色甚至是焦黑的食物,除此之外,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的丙烯醯胺含量是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呼籲民眾不用如此擔心。
本文授權轉載自「食力」,原文:搞懂到底什麼是「丙烯醯胺」,才不會害你什麼都不敢吃!
延伸閱讀:合理嗎?美國加州法院判決咖啡業者需加註丙烯醯胺致癌警語!歐盟丙烯醯胺新法正式上路,台灣不跟進是因為?咖啡致癌竟是出自政治與法律的操弄?
責任編輯:陳宛欣核稿編輯:林筱庭
小檔案_食力foodNEXT
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
2 小時前 — 台大食科系教授教你:「吃對方式」避開危險因子,關鍵在於. ... 現在就讓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來教大家了解丙烯醯胺到底為何 ...
2 小時前 — 台大食科系教授教你:「吃對方式」避開危險因子,關鍵在於. ... 現在就讓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葉安義來教大家了解丙烯醯胺到底為何 ...
1 天前 — 醫師揪出:藏在生活中的9大危險因子 ... 潤膚霜也是乳癌的危險因子之一 ... 台大食科系教授教你:「吃對方式」避開危險因子,關鍵在於.
47 分鐘前 — 台大食科系教授教你:「吃對方式」避開危險因子,關鍵在於... 一早起,臉腫又泡泡眼!先搞懂你是哪種肉肉臉:水腫、肌肉、脂肪型,一次就 ...
2020年5月4日 —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金正恩的年齡不大,卻罹患急性心血管疾病,原因就在於抽菸、肥胖、身心壓力沉重以及家族史等4大關鍵。 研究顯示,年輕型腦中風、心肌梗塞患者的最大危險因子就是抽菸,如果1天1包香菸,持續3個月,則血管壁明顯受損。 ... 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
2019年6月25日 — 台大經濟系2年前設立跨領域學程,要培養會寫程式、又懂得「看資料說故事」的人才。 ... 先從產期長一點的作物開始,這樣一來可以用到比較多的氣候因子,增進團隊對作物生長的理解。(延伸閱讀:這個科系超搶手一畢業就有8個工作機會) ... 資料科學人才發展關鍵,在於組織領導人是否願意支持、授權。
【前瞻科學論壇】-邀請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暨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中心主任李楊漢博士演講, 2020-11-20. 【前瞻科學論壇】-邀請群帆總經理林殷如專利師演講 ...
溫在弘博士於2009年8月起任職於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兼任台大人口與 ... 研究興趣是在於理解都市環境的地理過程與現象,包括傳染流行病的群聚與 ... 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消長因子及因應對策研究(共同主持人),100.01~100.12, ... 最佳交通阻絕策略施行方式及時間點(共同主持人),99.08.01~100.07.31,國科會。
社會科學院經濟系系友鍾正宏先生有感於臺大學生在畢業後,極有可能成為國家 ... 頤賢講座課程自103年開課以來,先後聘請 孫震教授(前台大校長)、陳良基 ... 我國健康產業的發展與健康生活的建構」第三場講座邀請台大醫院高淑芬院長主講。 ... 人的一般關係倫理愈顯重要,而現代社會倫理建立的關鍵在於背後的支持體系.
TUN大學網-整理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系所簡介、系所特色、招生資訊、畢業出路、錄取 ... 來越高,而維持良好公衛服務品質的關鍵,在於優質的公衛人力,以及公衛人員的就業保障。 ... 入學方式. 詳情參閱此網. 系主任/所長介紹. 姓名鄭雅文; 職稱教授兼系主任;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2)3366-8056; 研究專長.
屏東縣內埔鄉 診所澎湖 第 三 衛生所屏東縣衛生局地址
他兩度心肌梗塞超級要命!醫曝心肌梗塞4大危險因子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
50多歲李先生平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穩定吃藥控制;日前工作時突然感覺胸口一陣悶痛,進而讓他想起7年前因身體...
塊狀肥皂vs沐浴乳,哪個好?台大化工博士告訴你真相是...
photos放大顯示近來在網路看到一篇「請使用塊狀肥皂沐浴」的文章,警告你沐浴乳裡面的paraben成分恐導致乳癌,因為在部分乳...
歌手阿杜恐慌症發作暴肥12公斤、工作停擺醫說酗咖啡、提神飲料及B群過量很危險
知名歌手阿杜驚傳罹患恐慌症暴肥12公斤、停工3年!後來他重整生活和健康,克服恐慌症和憂鬱症,正式復出。近來許多藝人都爆...
武漢肺炎》次氯酸水噴出後發生「這件事」,就立即失效!醫學教授:存放注意3關鍵...
photos放大顯示網路上關於次氯酸水的效果眾說紛紜,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學院的退休教授林慶順在部落格上針對許多次...
5旬男胸背痛竟是主動脈剝離50公分!醫曝4大危險族群小心變冷造成血管收縮
50歲男子體重130公斤,有高血壓病史及抽菸習慣,因突然胸痛、背痛送急診,經X光檢查被診斷出急性主動脈剝離,胸部到骨盆腔有...
帕金森氏症多發生在55歲!從清潔劑到重金屬,生活中5大危險因子要小心
photos放大顯示金曲歌后詹雅雯,前陣子確診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中度萎縮。若說阿茲海默症是「會變笨的病」,那帕金森氏症...
不只喝酒致「肝癌」!吃堅果、玉米也要小心...易受黃麴毒素汙染的「4種超危險食物...
photos放大顯示多種的原發性惡性腫瘤會出現在肝臟中,較常見的包括膽管癌、肝細胞癌,比較少見的則包括纖維板層樣肝細胞肝癌...
75歲國策顧問陳其南主動脈瓣狹窄「差點走了」!台大醫曝3危險徵兆不治療壽命剩2年
高齡75歲的總統府國策顧問、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陳其南,10多年前,健檢發現有心雜音,2年前突然喘不過氣,他驚覺不對勁,就醫...
手一抬高就痛!駝背、肌肉緊繃的人最危險,3種自救法改善「肩夾擠症候群」
photos放大顯示就是它!害你痛到像廢人肩膀的肌肉雖然很多條,但有一條卻剛好走在骨頭間的小縫隙中,容易受到骨頭夾擠而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