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死亡前平均臥床失能7~8年!中華民國骨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及早預防骨質疏鬆,避免將來因跌倒骨折造成失能
photos放大顯示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指出,國人平均長照需求為7.3年,也就是說死亡前大約有7~8年的時間是臥床失能的,比起其他國家3年的目標高出許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造成台灣老年人失能比例偏高的原因,追根究柢就是骨質疏鬆引起骨折。
年紀大的長者若不慎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因為癒合能力較差,通常需要長時間坐輪椅;由於一直坐著、缺乏活動,長久下來會導致消化不良、排便困難,久而久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身體狀況也就跟著每況愈下。骨鬆、骨折、失能、臥床……經常一連串發生,就如同骨牌效應一樣,因此,想要避免將來臥床失能,一定要及早防範骨質疏鬆症。
除了趁年輕時建立最大峰值骨量之外,陳榮邦醫師建議不論男、女,最好50歲時都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並且盡量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骨密度檢測是以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為標準工具,照射脊椎與至少一側髖關節,再依據測量出來的骨密度T值來判定骨質疏鬆的情況。
首次檢測時若T值大於–1.0,表示沒有骨質疏鬆的現象,只需17年後再檢測一次即可。如果T值介於–1.0~–1.5之間,雖屬於骨質開始流失的族群,但情況並不嚴重,大約15年後再來追蹤檢查即可。T值位於–1.5~–2.0之間的族群,很可能5年後就會罹患骨質疏鬆症,在不用藥的情況下,建議一定要積極做好健康促進的工作,並且5年後再來檢測一次。T值在–2.0~–2.5之間的人,表示骨質正在迅速流失,再1年左右就會開始進入骨質疏鬆症;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針對此族群使用藥物治療,不過,為了降低1年內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建議務必要加強健康促進。此外,由於壓迫性骨折也是骨質疏鬆的徵兆之一,卻沒有任何症狀,建議60歲以上的長者最好多拍一張身體側面(胸、腰椎)X光,以利於及早發現壓迫性骨折,有效降低患者因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的機率。
photos放大顯示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表示,造成台灣老年人失能比例偏高的原因,追根究柢就是骨質疏鬆引起骨折。根據研究指出,女性在停經前1年至停經後2年,是骨質流失速度最快的時期。停經前每年骨質約流失0.4%,停經時則加快為每年平均減少0.5~1.5%,少部分婦女甚至可高達每年3~5%!陳榮邦醫師提醒,若停經後每年骨質流失大於1.5%,就應特別提高警覺。由於更年期女性骨質流失和荷爾蒙關係密切,若更年期症狀符合婦產科用藥標準,使用荷爾蒙療法可同步改善更年期症候群及骨質疏鬆症。
不管骨質流失情況屬於哪一類族群,或者是否使用藥物治療,健康促進都是保存骨本最重要的事。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台灣近100%兒童、青少年,以及80%以上成人鈣質攝取量皆不足,可見大部分國人還是輕忽保存骨本的重要性。想要促進骨質健康,除了注意營養均衡、多從事負重運動、多曬太陽,並且不抽菸、不喝酒之外,維持理想體重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顯示,體重超出標準越多的人,骨質流失的速度也越快!陳榮邦醫師提醒,骨質疏鬆雖然不痛不癢,但千萬不能置之不理,趁著還可以挽回時趕快從健康促進做起,避免未來骨折甚至失能等憾事!
想了解更多骨質疏鬆症資訊,就看 全台骨鬆良醫。
2018年4月9日 — 在30歲以前骨質達到巔峰,30歲後骨骼隨年齡增長,出現自然老化,使骨骼變得不緻密;女性的骨密度原本就較男性為低,加上停經以後沒有賀爾蒙的保護,骨質 ...
2020年9月24日 — 脊椎:先用氣球撐開被壓垮的脊椎骨,以增加空間,並於壓迫性骨折的脊椎骨處打入骨水泥。 ·併發症 1. 血栓形成:當術後患者長時間臥床,導致腿部靜脈血流 ...
7 天前 —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指出,國人平均長照需求為7.3年,也就是說死亡前大約有7~8年的時間是臥床失能的,比起其他國家3年的目標高出許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 ...
7 天前 —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指出,國人平均長照需求為7.3年,也就是說死亡前大約有7~8年的時間是臥床失能的,比起其他國家3年的目標高出許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 ...
2021年8月10日 — 年紀愈大,愈禁不起摔。長者因為骨質疏鬆,跌倒後常常引起髖關節、脊椎、手腕骨折,不僅要承受疼痛之苦,進而影響未來健康、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日後的 ...
2019年8月31日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傅紹懷指出,因骨鬆性骨折導致住院患者中半數為髖骨骨折,而髖骨是組成髖關節的重要骨骼,負責將身體重量從軀幹傳遞到下肢 ...
2019年9月30日 — 骨鬆導致骨折髖骨骨折恐失能. 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歲至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量會逐漸減少,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 ...
2020年8月17日 — 宜蘭縣內老年人口佔比約15%且逐年成長,根據本院骨鬆中心收案統計,縣內有許多長者跌倒後送醫才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症,跌倒骨折的傷害已經造成,未來更 ...
2017年10月17日 — 和一般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的傾向,因此維持骨密度 ... 也因此預防骨折、避免未來失能臥床,絕不能從被診斷為骨質疏鬆時才開始。
脊椎壓迫性骨折保守治療胸椎骨折復健肌肉萎縮症症狀骨質疏鬆治療指引2021骨質疏鬆看什麼科骨折康復時間骨折癒合時間表骨質疏鬆恢復臥床肌肉萎縮速度骨質疏鬆 護理 問題 聖芳牙醫診所阿里 目標價 提供者 智通 財經維生素 醫師 方法
TVBS頂尖事務所醫師做公益宣傳募集善款為長年臥床行動不便長輩募款沐浴車
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屏東偏鄉開展多項長者照顧服務,近日TVBS頂尖事務所三位女神醫師李旻珊醫師、鄭名琁醫師、王君瑜醫師...
國健署調查:每7人就有1人骨鬆!「這運動」有效增強骨密度、避免跌倒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65歲以上民眾,至少一個部位量測出有骨鬆的比率為14.1%,大...
防骨鬆還能賺錢?三好扁擔操越動越有錢可增加骨密度逆轉骨鬆症與肌少症
你經常腰酸背痛、下背疼痛還開始駝背嗎?小心可能是骨質疏鬆,嚴重的話可能動輒骨折,不容小覷。醫師建議,除了透過飲食補鈣...
中老年人最愛的「慢跑」竟是肌少症兇手?有氧運動「1錯誤觀念」,讓你減肌又減骨質
photos放大顯示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反而會讓身體的肌肉和骨質減少。中老年人經常蛋白質攝取不足,除了認為粗茶淡飯才是健康,...
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營養師示警「4種食物」都會影響鈣、維生素D和蛋白質吸收
趙婉羚營養師指出,「存骨本」可由日常飲食、生活保健方面來著手,最重要的飲食原則就是均衡飲食,並建議多攝取足夠的鈣質、...
已成流行病!骨質疏鬆幾乎零症狀醫點名「高危險族群」警覺-民視新聞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每5人就有1人身陷骨質疏鬆症危機。根據統計,骨質疏鬆症於全球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流...
洪詩懷孕臥床3個月產檢發現寶寶有遺傳疾病李運慶難過偷哭-NOWnews今日新聞
這次的經歷讓想要有兩個小孩的洪詩認為,如果要有第二胎的話應該會選擇試管,她表示:「明知道在自然懷孕的情況下,寶寶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