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疫情肥」困擾!來自專家的COVID-19確診後運動建議
運動專家健康防疫疫情建議免疫力跑步COVID新冠新冠肺炎確診長新冠症高祥傑 文章 參考資訊


經過漫長兩年的防疫期,除了憂心疫情發展,有些人則是擔心確診過後,那穿不上的裙子,還有褲子上扣不起來的釦子。在防疫期間與休養中所囤積出來的肥肉,讓你很擔憂?確診後該怎麼運動?以下讓專家解析!
確診後恐有「長新冠」,規律運動提升免疫力
確診COVID-19過後,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同,有的無症狀,有的卻重症住院治療。一般人從被感染到康復,通常數天到一周內;但有些人的病況可能延續幾周甚至數月,出現疲勞、腦霧、頭痛、焦慮、呼吸急促、暈眩等「長新冠症」症狀。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體適能中心教練高祥傑表示,相對於平時少運動者,會規律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者的免疫功能較好,且規律的活動也有助於減少壓力及慢性病風險。
看更多:染疫康復後頻衝急診?醫點出關鍵在這 身心調適助增免疫力「5件事」必做
確診隔離期間要怎麼運動?
他建議,在確診COVID-19後的前7天,如果沒有任何症狀,建議從事以有氧、肌力、平衡與伸展的運動為主,運動內容的速度、距離與阻力,應降至確診前運動強度的25%;在實施降低強度的運動後7天,若還是沒有症狀復發,便可慢慢增加強度,盡量保持身體的活動,或做做家事,譬如:打掃、洗衣、洗碗等,總之讓身體動起來!
看更多:床上就能做!12分鐘快速放鬆腿部 有效緩解肌筋膜、解決緊繃肌肉
康復後5個運動建議
感染COVID-19後康復的民眾,可以先從以下5個運動做起:
.在家中來回走動,上下樓梯,每次10~15分鐘,每天2~3次。
.播放自己喜歡的歌跳舞。
.看影片做運動。
.去當地公園活動,接觸大自然。
.騎腳踏車。
高祥傑表示,若平時本身就有跑步習慣,在長距離跑步前,可先嘗試「間歇跑步」,先走路3分鐘後加1分鐘跑步,連續重複數次;當體能進步,再慢慢增加跑步時間或減少每次間歇運動間休息的時間,直到體能與肌力能應付長距離跑步。
看更多:慢走也能保養膝蓋!醫曝2關鍵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這樣做延緩退化、延續膝蓋壽命
值得一提的是,讓身體回歸活動,除了動起來之外,也要注意安全與保持良好心情,才能讓身心都更加有效的復原。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2022年7月20日 — 在防疫期間與休養中所囤積出來的肥肉,讓你很擔憂?確診後該怎麼運動?以下讓專家解析! 確診後恐有「長新冠」,規律運動提升免疫力確診COVID-19過後 ...
COVID-19. +−. COVID-19 Outbreak Hover over or click a country. Legend. 確診病例數 0 1–10k 10k–100k 100k–1M 1M–10M 10M+. Leaflet. 全球確定病例數.
2022年7月23日 — 確診後恐有「長新冠」,規律運動提升免疫力 確診COVID-19過後,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同,有的無症狀,有的卻重症住院治療。一般人從被感染到康復,通常數 ...
2022年5月10日 — 國內疫情升溫,更有許多輕症、無症狀的患者在家進行居家照護,究竟確診後,可以運動嗎?應該如何重拾運動?又要注意哪些事呢? 新冠肺炎嚴重影響, ...
2022年5月15日 — 由於COVID-19 的潛在長期併發症,包括持續性的症狀(如長期新冠)、心肺功能受損和心理健康後遺症,建議染疫患者在恢復體能活動之前,諮詢醫師進行 ...
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民眾該如何自保做好防疫?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和一般新冠病毒或感冒有什麼不同?想打第三劑疫苗,該選哪一種、如何預約?關於新冠疫情你想問的生活 ...
常見疾病 耳鳴 強震新竹縣衛生局食品藥物科私密處外觀 張孟卿 女性
每天運動10分鐘和假日運動1小時半,你知道哪種對身體比較好嗎?
photos放大顯示養成運動習慣才能維持身體健康,已是現代人普遍具有的觀念,所以到了週休假日,在學校或公園裡總會看到許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