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死亡率竟超過癌症?第一期到第四期的症狀大不同!醫師警告:只要出現「3大症狀」就要注意
photos放大顯示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呼籲,出現累、喘、腫症狀,請盡快到心臟內科接受病史詢問及心臟超音波、血液檢驗等完整檢查(照片由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提供)。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流量,維持身體所需的氧氣與養分。此疾病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且死亡率非常高。在台灣衛福部統計中,心臟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住院的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一年內死亡,每2人就有1人會在5年內死亡。
心臟衰竭的「累」、「喘」、「腫」症狀,不僅會影響患者在穿衣、行走、淋浴、執行家務等日常生活,也容易讓患者備感壓力,覺得以前能做的事,現在卻都不能做。尤其心臟衰竭患者同時有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關節炎、糖尿病等,可能會掩蓋心臟衰竭的症狀,或讓心臟衰竭的症狀更加複雜。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廷興指出,全球心臟衰竭的盛行率約1-3%,亞洲盛行率與全球大約相似,但台灣的心臟衰竭患者,實際用藥人口只有24萬人,與最高盛行率所預估的70萬人相差甚大,顯示仍有許多心臟衰竭的患者沒有被找出來。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吳彥雯呼籲民眾,如果有「累」、「喘」、「腫」的症狀,就須特別注意是否罹患心臟衰竭,並儘早至心臟專科接受檢查。
心臟衰竭分兩種?吳彥雯指出,心臟衰竭根據心臟的不同功能異常,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一、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臟衰竭(HFrEF)
心臟無力而且整體心臟擴大,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如果把心臟比喻成馬達,這類心臟衰竭就像是馬達電力不足,無法正常運轉。
二、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臟衰竭(HFpEF)
心臟外觀沒有改變,但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的血液量減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就像是馬達壁生鏽,因內部質地改變而運轉不良。此類心臟衰竭較難被診斷,導致許多病患措施最佳就醫時間。
心臟衰竭有哪些症狀?心衰竭的三大症狀包括:
一、累:因為心臟供血不足,造成病患在工作、活動時容易疲累。
二、喘:由於血流累積在肺部,會造成病患在生活時,例如走路、爬樓梯、工作時容易喘,嚴重時甚至休息時也會喘。
三、腫:體液或血液累積在四肢、腹部,出現水腫的現象。
趙庭興說,由於心衰竭較明顯的症狀「累」、「喘」、「腫」,與胸腔、腎臟及內分泌疾病相似,使病患容易在各科別間來回轉診,卻僅能緩解症狀,常常很難意識到自己有心衰竭。
photos放大顯示
看似簡單的日常活動對心衰竭患者來說都顯得困難,爬樓梯也容易感到喘不過氣(照片由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提供)。【延伸閱讀】粉紅色的痰、雙腳水腫,竟恐都是「心臟衰竭」症狀!醫師警告:藏在生活中的11個徵兆
心臟衰竭如何檢測?心臟衰竭的檢測方式主要包括:
一、心臟超音波二、血液檢驗
心臟衰竭的分期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依據心臟衰竭的症狀對病人影響的程度,將心臟衰竭的發展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期:沒有身體活動上的限制,日常活動不會引起過度疲倦、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二期:身體活動受到輕度限制,於休息狀態下感到舒適,但從事日常活動(如爬樓 梯、掃地)時,就會感覺呼吸困難、疲倦、胸悶、心悸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三期:身體活動明顯受到限制,休息時會緩解,但是從事輕微活動(如刷牙)時, 就會出現疲倦、心悸、呼吸困難、胸悶或心絞痛的症狀。
第四期:無法舒適的執行任何活動,在休息狀態下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疲倦、胸悶或心絞痛的症狀。
趙庭興說,另外還有一種分類,是將心衰竭依據病人在自然病史的階段,分成A、B、C、D四個階段,來了解病人面臨風險的程度。臨床上會評估患者病情惡化的程度,給予不同治療。
心臟衰竭會好嗎?心臟衰竭無法治癒,必須長期用藥物控制,改善患者的症狀與生活品質。因此建議一診斷出心臟衰竭,就要持續接受治療。
心臟衰竭患者該如何照顧自己?一、控制鹽分攝取:每日限鹽3-5公克,避免食用額外調味或醃漬類食物。二、控制水份攝取:水份攝取建議每日低於1000至1500毫升。三、避免造成心衰竭惡化的風險:例如感染、心律不整、藥物濫用等。四、遵照醫囑按時服藥。
趙庭興補充,如果心臟衰竭患者有好好控制,可以透過心肺復健的訓練改善心臟功能。這會由復健科醫師針對患者的狀況作出處方,在醫師或復健師指示下進行行走、跑步等運動,對心臟衰竭的預後有幫助。
【延伸閱讀】換季注意》心臟衰竭,比癌症更致命!醫師警告:「喘」分4種,這2種趕快就醫
參考資料:三軍總醫院 - 認識心臟衰竭中國醫藥大學 - 幫助病人不當心苦人 談心衰竭飲食原則
責任編輯:劉芮菁核稿編輯:陳宛欣
2022年5月17日 — 據該研究顯示,感染流感的兒童住院死亡率為0.05%,香港兒童感染Omicron住院死亡率卻 ... 台大急診醫師警告,Omicron病毒株對兒童特別兇猛。
2022年7月28日 — 此疾病容易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且死亡率非常高。 ... 「心臟衰竭」死亡率竟超過癌症?第一期到第四期的 ... 醫師警告:只要出現「3大症狀」就要注意 ...
2021年6月9日 — 黃偉俐醫師警告,未來的死亡數字「不樂觀」。(圖/翻攝自全球即時疫情地圖- ... 再加上許多無症狀與輕症的確診者,這樣下去,非常擔心「醫療量能」。
2020年3月30日 — 根據國外研究,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患者,5年內存活率只有3%,醫師也提醒 ... 人,沒有症狀者占了1/3,而沒有症狀的話,每年至少也有1%的死亡率。
2022年7月31日 —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澳洲最近發現一個現象,新增的BA.5病例,不再持續激增,但是BA.5住院和死亡率卻一直增加, ...
2022年6月27日 — 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有醫師表示,猴痘常見症狀為發燒1至3天後,全 ... 醫師並提出警告,猴痘也有演變成重症的可能,死亡率約3%到6%。
心室顫動12行為恐是失智症前兆心律不整會好嗎心房顫動根治心室早期收縮焦慮心房顫動有什麼感覺如何知道心律不整早期 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症狀心律不整原因 小琉球 最新 船班放假要 幹 嘛 Dcard繁華晨安診所
病毒性腸胃炎進入好發期,當心嘔物吐成傳染源!漂白水洗衣、皂類洗手不可少
秋冬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感染症的好發時期,臨床醫師也觀察到,近期腸胃炎或腸胃型感冒的兒童病號增多,時常伴隨嘔吐或腹...
武漢肺炎》一張圖揭武漢病毒超難防!兒童急診科醫師:一旦大規模爆發,就是沒有明...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粉專「Dr.E小兒急診室日誌」中指出,研...
該不該插鼻胃管?插鼻胃管就得放一輩子?醫師曝決定關鍵1訓練助吞嚥功能重建
生病到醫院治療時,病人與家屬最不想遇到就是插鼻胃管,一旦出現吞嚥困難的長者吃飯或餵食,往往一餐需要花上一到兩個小時,...
王力宏遭前妻爆有性成癮症諮商專家揭性愛成癮「7症狀」,做1測驗便知
王力宏和李靚蕾的離婚風波中,王力宏遭前妻秀出心理師診斷證明,表示他有「性成癮」和「自戀型人格」。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
染髮會致癌嗎?太常染髮會禿頭嗎?染髮後護髮有用嗎?皮膚科醫師一次破解染髮「10...
photos放大顯示染髮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無論是把變白的頭髮染成黑色,或是染成時下最流行的灰藍色、灰紫色。只要想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