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不是想太多!COVID-19 也衝擊心理健康 心情低落持續2周以上注意
恐懼憂鬱症衝擊遺傳心情頻尿心理健康焦慮症產後憂鬱症注意力不集中家族史體重減輕悲觀寂寞COVID新冠疫情醫學百科重鬱症低落性情感性疾患輕鬱病經前心情惡劣胃口變差記憶力消退 文章 參考資訊


憂鬱是一種複雜的感覺,會轉而反映在生理、認知及行為等層面,甚至影響正常功能運作。當情緒低落,持續2周以上,且相關徵候明顯符合臨床上的診斷標準時,則可能罹患憂鬱症。
台灣十分之一人口有憂鬱症狀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球憂鬱症和焦慮症盛行率上升25%,女性和年輕人受影響程度尤為嚴重,且本身已罹患哮喘、癌症和心臟病等健康狀況的人,更容易出現精神疾病症狀。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哪些? 生物化學因素
腦內神經傳遞物質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或多巴胺等生物胺的功能出現異常;有些抗高血壓劑(例如Reserpine)會減少腦中之正腎上腺素含量而引發憂鬱症。另外,某些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不足、中風)、腦部外傷或其他病變等,藥物濫用、某些藥物的副作用。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失調、停經(更年期)、分娩後(產後憂鬱症)等也會引發憂鬱症。
遺傳因素
研究顯示,憂鬱症某種程度上有遺傳性,但並非直接遺傳而是較易罹患,因病人體內的一組基因攜帶病症的傾向,有些家族特別容易得憂鬱症。依研究統計,重鬱症病人的近親(父母、兄弟姊妹)得同樣疾病的機率,比其他人高出2~3倍,約一半的躁鬱症病人,雙親中至少也有一人有憂鬱症病史。
心理社會因素
憂鬱症和幼兒時期之發展經驗、性格特點和環境因素(如最近之生活壓力或缺乏社會支持)有關,無論是單一重大壓力事件或長期重大生活困境,均明顯增加罹患憂鬱症的危險率或持續生病率。性格悲觀或缺乏信心者,也較易有憂鬱症狀。
憂鬱症有哪些類型?
憂鬱症細分為重鬱症、低落性情感性疾患、其他未註明之憂鬱疾患。其中,其他未註明之憂鬱疾患,包括再發性短期憂鬱性疾患、輕鬱病、月經前心情惡劣疾患、思覺失調症發作後發生之憂鬱性疾患。
憂鬱症有哪些症狀?
每個人的憂鬱症表現都不一樣,但通常可以在下列4組症狀找到:
1.情緒方面
情緒低落、容易哭泣、憂傷、常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害怕與恐懼、寂寞、無聊、對事物不關心、滿足感減少、失去幽默感、容易感到挫折、自責、無助、無望、有罪惡感,嚴重時會產生罪惡妄想,比如認為自己一個小小的行為對不起別人,乃至對不起全世界,甚至覺得人生無望而有自殺意念或行為。尤其當產生罪惡妄想時,危險性更高。
2.思考方面
對自己不滿意、低估自己能力、悲觀、自我譴責(常感到罪惡感或無價值感)、低自尊、強迫回想舊事、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做決定,判斷力減退,對周遭事物呈錯誤、消極的判斷。
3.行為方面
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工作效率或生產力皆減低、無精打采、說話與動作明顯遲緩、坐立不安,變得不太想動。
4.生理方面
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但少數病人反而會過度進食而明顯增胖。失眠或嗜睡、幾乎整天都極度疲勞與缺乏能量、精神或動作反應激動或遲滯、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痠痛、口渴、頸部痠痛、胸悶、呼吸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痠痛、腰痠痛、盜汗與消化系統不適。
憂鬱症的病程
一般來說,一次憂鬱症的發作約持續6~13個月,若接受適當的治療,8成以上的病患可在3~8周內有明顯改善,僅有2成的病患,病情呈現慢性化。
看更多 憂鬱症/心情低落還是憂鬱症?2張量表測測看 10種快樂食物遠離憂鬱症 憂鬱症/憂鬱症發作怎麼辦?7招教你自救!陪伴憂鬱症者4方面要注意 憂鬱症/除了吃藥還能做什麼?吃2、3天藥都沒效怎麼辦?新療法縮短病程 憂鬱症/憂鬱症就是肝氣抑鬱 中醫如何排憂解鬱?3茶飲+2藥膳理氣安神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台中榮民總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情感性精神病在躁期時最常出現之臨床症狀是什麼星座外遇情感性精神病憂鬱症學生抑鬱症測試摩羯安全感dcard心地善良的星座膀胱過動症看什麼科雙極性情感疾患英文重度抑鬱症測試情感性 低落症
偏頭痛是50歲以下失能主因罹患憂鬱症、精神疾病風險高透過3招可有效預防
(台灣英文新聞/醫藥組綜合報導)《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指出,過去30年以來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疾病的第二名,在50歲以下...
過動症並不存在、孩子不該被藥物控制?夠了!別再「販賣恐懼」給父母了
photos放大顯示距離我以「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主題的講座開始還有30分鐘,我按捺不住緊張,才剛到台前把電腦檔案準...
台灣拯救了她!港妞身心受折磨決定來台生活開心喊:發病次數減少許多-民視新聞網
影音中心/陳瑞婷報導「恐慌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者會反覆經歷到突如其來的強烈恐懼,甚至會有瀕臨死亡的感覺,發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