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減20公斤 糖尿病免再吃藥!
photos放大顯示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台中一名擔任藥廠業務的尤小姐,由於上下班時間不固定,也無法定時吃三餐,晚餐都是拖到8點後才吃,也時常熬夜晚睡,飲食與生活作息的不規律讓尤小姐的身形日漸臃腫,再加上本身患有糖尿病2到3年的時間,健康狀況讓親友都擔憂不已。經朋友介紹下,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原本身高156公分,體重近90公斤的她,已在短短3個月中,減去20公斤的體重,不僅身體變得健康,也變更有自信,人際關係也跟著變好了呢!
從5XL到S
尤小姐減重前的衣服都需要買到5XL的大size,減重後甚至穿S也可以,讓她好有成就感;糖尿病的治療需要固定服藥與打針,因減重成功,血糖也跟著穩定,進而減少藥物劑量甚至是不用再吃藥。尤小姐表示,減重一定要有決心,讓自己健康才能做更多的事,而且減重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只要遵循專業醫師的指示並搭配正確的飲食與運動, 也可以瘦得健康又美麗!
喜歡喝含糖飲料、吃很甜的水果、甜點零食
尤小姐的工作是藥商業務,時常都要到晚上7、8點才下班,晚餐也跟著延後,間接也影響了就寢時間,再加上不愛喝水,喜歡喝含糖飲料,吃很甜的水果、甜點零食等各種高糖份、高熱量的食物,通通來者不拒,讓尤小姐的體重是頭也不回的往上飆升。
陳弘聖醫師表示,每個人變胖的原因不盡相同,要把體重增加的原因抓出來,並針對原因做處理,像尤小姐三餐不定時與熬夜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基礎代謝運作,而水分是基礎代謝運作的重要媒介,水分攝取不足會讓基礎代謝變差,建議一般人一天喝水量毫升數最少是體重公斤數乘以30才足夠(例如:90公斤成人一天最少喝到2700 毫升)。
肥胖與糖尿病的控制 有很大的關連性
糖尿病患在減重方面與一般人有些不同,尤小姐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以生活型態改變與藥物治療為主,而藥物又分成口服與針劑,要注意的是,口服藥中的磺胺尿素類(促進胰島素分泌)、TZD類(胰島素增敏劑)與針劑胰島素都會導致體重上升;糖尿病患要減重,就要先看在藥物治療裡,這3類會讓體重上升的藥物,是否真的必須要使用,現今許多治療糖尿病的醫師已注意到這一個環節,初始治療已漸漸不選擇這類會讓體重上升的藥物了,因肥胖與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的關連性,變胖會讓血糖變得更不好控制。在2014年美國糖尿病協會針對糖尿病的診療標準指引裡有提到-對於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應該降低熱量攝取並搭配健康的飲食型態來促進體重下降,可見得控制體重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性。
以蔬菜類的大蕃茄 取代高糖份的水果
陳弘聖醫師表示,尤小姐使用的糖尿病藥物有最新型口服排糖藥與非胰島素針劑(GLP-1類似物),這2種藥物都不會讓體重上升,因此可排除是藥物因素導致肥胖,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平均血糖控制指數)數值百分之7點多,控制算還不錯,研判是生活作息與飲食的原因導致肥胖;剛開始就從基本的飲食做修正,給她設計每天攝取1800大卡的健康均衡飲食,並以蔬菜類的大蕃茄取代高糖份的水果,不但能增加飽足感也能補充維生素,教導正確的飲食順序-先喝湯、蔬菜、雞肉魚肉、澱粉,戒掉含糖飲料與太甜的水果並搭配運動。
避免挑選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高昇糖指數食物
陳弘聖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血糖太高或太低都不適合運動,血糖太高時身體會出現缺水的狀態,若再繼續運動流汗,恐會有昏迷的危險;若血糖較低時,運動後有可能會更低,可能會昏迷。運動前的血糖值若在300mg/dL以上,則不建議做運動,若小於100mg/dL以下是可以運動,但建議身上攜帶幾顆糖,萬一有低血糖的情況時就可以吃。糖尿病患者在食物挑選上面,應避免挑選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高昇糖指數食物,例如稀飯、香蕉、西瓜等…,昇糖指數越高的食物,會讓血糖上升的越快,導致胰島素分泌得更多,會讓血糖忽高忽低,更加不穩,也容易形成體脂肪,對減重是不利的。
自從改變飲食習慣、調整生活作息以及規律運動後,尤小姐感覺身體變得輕盈而且每天精神很好。尤小姐表示:以前吃零食總是要吃到飽,現在有了正確的飲食觀念就不那麼貪吃了,瘦了之後人際關係有變好,工作也很順利,身體也越來越健康,就是這樣的成就感讓我能持之以恆的減重,相信只要有決心,擁有健康好身材絕非難事。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
糖尿病(拉丁語:diabetes mellitus,缩写为DMs,简称diabetes)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它的特徵是患者的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高血糖會造成俗稱「三多一少」的症狀:多 ...
講到生活習慣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心臟病等慢性病或文明病),糖尿病是最常被拿出探討的代表性疾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候所講的 ...
糖尿病的成因有三大原因:(1)遺傳體質(2)飲食型態(3)肥胖,或是情緒壓力、藥物、懷孕、營養失調等因素。近年來因外食族增多,大多是三高飲食使得營養過剩,增加 ...
糖尿病病徵糖尿病檢查糖尿病前兆糖尿病英文糖尿病成因糖尿病症狀糖尿病原因糖尿病特徵糖尿病飲食糖尿病治療 桃園早療補助線上申請嘉義長庚放射腫瘤科112原住民修繕補助
代謝症候群納健保給付!台大醫2招預防代謝症候群這食物吸油、降膽固醇很有效"
健保署7月起,推出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首度將未演變成疾病項目納入給付,西醫診所可針對20至64歲符合對象收案,協助個案追...
小擦傷竟變截肢!這類病患腳若潰瘍「平均餘命僅6年」無症狀也要做2動作助預防
「本來只是腳不小心踢到椅子,腳趾擦傷。怎麼知道後來腳趾就愈來愈黑,醫師說要切掉腳趾。但是,切完腳趾後傷口還是沒好,又...
瘦子較健康?「瘦胖子」罹糖尿病死亡風險高2倍!醫授「3要領」避免隱形肥胖
老一輩把肥胖當作「福相」的觀念已被推翻,多數人認同,肥胖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但外表看起來瘦,或體重未超標,就代表健康...
營養師教立冬「科學補冬」!含「這營養」食物要多吃乾香菇、鮭魚、鯖魚、起司都在列
今天(11/7)是立冬,很多中醫師和養生專家會教大家要吃中藥食補來「補冬」,婆婆媽媽們也會為家人準備常見的麻油雞等國人愛...
新冠救命藥抵台!默沙東口服藥「3大副作用」曝光避免重症7種人優先使用
疫情曙光!原本預計年後才會抵台的默沙東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提早在今(24)日清晨5點18分抵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