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11點前一定要睡覺」綁架!精神科醫師:睡好眠,比養肝更重要
photos放大顯示
很多失眠患者的一個問題是,他們相信「睡眠的黃金期很重要」,也就是不要太晚睡,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點。但因為現代人的作息時間越來越延後,夜間的活動也越來越多,晚上11點就要上床睡覺其實滿早的。結果越急著想睡,反而睡不著。不要太晚睡的原因有一說是為了在「黃金養肝期」充足睡眠,但照這個說法,很多長年上夜班的醫護、勞工們的肝應該都死光光了吧?為何反而常聽到一些賣健康保健食品的大老闆,因為肝出問題而英年早逝呢?
中醫的論點是「血氣灌注在經脈臟腑的時間有所不同,子時(夜間11點到1點)血氣留住於膽腑,這是足少陽膽經。丑時(清晨1點到3點)血氣流注於肝臟,這是足厥陰乾經。」所以依照中醫的肝膽理論,黃金睡眠時間是晚上11點到清晨3點,跟生長激素分泌的時間重疊。小孩子真的需要早睡,至於成年之後呢?我不打算跟中醫或相信自然醫學的人辯論,只想用科學的邏輯看待這些說法。不過,日本男性晚上長時間加班,下班後還要應酬,應該是睡最晚、睡最少的一群人了吧?但是他們的平均壽命居然可以高達80.79歲?
其實從臺灣第一大死因癌症的分析,發現重點不在排毒,而在減少致癌物質、影響細胞基因健康物質的攝取,所以少喝酒、不抽菸、不吃檳榔,甚至不吃燒烤的防癌效果,都遠勝廣告宣傳與大家常談的排毒跟睡眠。但臺灣罹患大腸癌的人越來越多,眼看燒烤吃到飽的餐廳越來越多,我內心不禁嘀咕,為何對的事情不做,卻老是要強調排毒與睡眠,嚇唬失眠又焦慮的患者?
我可以講一大篇關於養肝沒根據的理論,但簡單講就是「昨是而今非」。過去有許多B型肝炎患者,那個時代也沒有所謂的夜班,需要熬夜工作的人往往是迫於生活,再加上營養不足,B型肝炎反覆發作,造成許多人因肝硬化早逝。可能看多了這類病人,那時的中醫師就把睡眠跟肝功能作了一個因果上的連結。但是現在B肝患者越來越少,也不是沒日沒夜賺錢維生。雖然研究顯示上夜班是會減短壽命,但原因跟心血管阻塞比較有關,不是肝臟的問題。所以養肝之說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是落伍的想法。
忘記不存在的睡眠黃金期吧!把握睡前2小時!
睡前的兩個小時你都做些什麼?晚上睡不好,往往與睡前做的事脫不了關係。像睡前都還在工作;或是通勤花掉許多時間的櫃姐,回到家洗好澡就必須趕快睡著。在這些情況下,腦細胞都不能進入放鬆的狀態,睡眠中樞的鎮靜波也無法發揮其應有功能,必須靠「棍子敲暈腦子」,而這裡的棍子指的就是安眠藥。
看新聞或政論節目則是在睡前累積負面能量,一樣是非常影響腦細胞放鬆的活動。假如年紀較大,睡眠中樞的鎮靜波較弱,也會造成入睡困難。另外,現代人睡前最大的問題是玩手機,研究指出9成美國人會在睡前一小時玩平板、滑手機;此外,上床時間往後延,人們就會想吃消夜,結果睡覺時胃腸忙著消化,反而睡不安穩,造成失眠問題。
睡前這樣做,讓大腦慢下來更好眠
一、閱讀輕鬆書籍
閱讀?不是連醫師都說睡前不宜嗎?其實醫師是指睡前不要閱讀懸疑小說,尤其是那種會讓你欲罷不能的,像金庸、哈利波特等。最適合睡前閱讀的是旅遊、服裝、攝影之類的雜誌,除了內容輕鬆愉快之外,閱讀隨時可以告一段落,沒有懸念。即使大部頭的小說也可以養成緩慢閱讀的習慣,從書中描寫的景物去想像、去欣賞,會幫助平緩情緒,形成腦中的慢波。其他像是商業或政治方面的雜誌,也不宜睡前閱讀,曾有位病人說已經照我教的看雜誌,但是一樣睡不著。所以他來看診時我問了一些問題。
「請問你都看什麼雜誌?」我好奇地問。
「商業周刊、經濟學人⋯⋯」噢!我想找到原因了。
「這些不會太用腦了嗎?」
「不會啊!我平常都看這些,很習慣了!」
滿腦子生意經,不知道怎樣才叫放鬆的人,難怪會失眠!
二、靜態的興趣嗜好
靜態沒問題,但什麼是興趣?看電視算不算?當然不算啦!簡單舉例大家就能了解,所謂的靜態興趣像集郵、模型、手工藝。「興趣嗜好」跟「休閒娛樂」是不同的,首先是休閒娛樂偏聲光刺激,腦子是被動的接受者;而興趣或嗜好有學習的層面,需要「慢慢」花時間去累積、享受。最重要的是藉著靜態的活動,如回顧郵票、擦拭模型、愉快地完成手工藝作品,你的腦子會形成慢波,進入放鬆休息的狀態,有助睡眠。像LV、瑞士鐘表、德國精密工業,很可能是北歐長夜漫漫,做手工藝慢慢做出來的。
「醫生,那去KTV唱歌算不算?我可是職業等級的喔!可以都唱慢歌。」
「去KTV完回到家會不會太晚了?」
「那我早去早回總可以了吧?」
「唱歌是要投入情緒的,還是白天唱比較好。」
老實說,歌唱得再好,也很難到達興趣或嗜好的學習層面。
三、放鬆練習、打坐冥想
打坐冥想除了要注意吐納之術,亦即腹式呼吸,可以幫助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之外,一樣有幫助腦子形成慢波的效果,只是需要比較多的練習。放鬆練習以腹式呼吸為主,難度相對比較低,但是依然需要指導。做得好不僅可以調整自律神經、提高身體含氧量、放鬆緊繃的肌肉,還可以幫助入睡。相關辦法後面會以專章介紹。
「醫生啊!我不會打坐,而且什麼是冥想啊?我都靠唸《金剛經》或抄寫《心經》,有時有效,但大部分還是摃龜睡不著。」
「那你抄寫《心經》的時候,腦子都在想什麼?」病人看久了,自然知道問題所在,所以我再問了一句。
「想說現在是一百遍的第幾遍。想說這樣做很久了,修行怎麼都沒進步,媳婦一樣對我不好。」
第一種想法帶著趕工的味道,期待要趕快寫完早點睡,這時抄寫什麼經都沒用。第二種想法則是唸著唸著,浮現婆媳不愉快的回憶,負面情緒跑出來了,自然也難眠。
photos放大顯示
很多失眠患者的一個問題是,他們相信「睡眠的黃金期很重要」,也就是不要太晚睡,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點。但因為現代人的作息時間越來越延後,夜間的活動也越來越多,晚上11點就要上床睡覺其實滿早的。結果越急著想睡,反而睡不著。不要太晚睡的原因有一說是為了在「黃金養肝期」充足睡眠,但照這個說法,很多長年上夜班的醫護、勞工們的肝應該都死光光了吧?為何反而常聽到一些賣健康保健食品的大老闆,因為肝出問題而英年早逝呢?
中醫的論點是「血氣灌注在經脈臟腑的時間有所不同,子時(夜間11點到1點)血氣留住於膽腑,這是足少陽膽經。丑時(清晨1點到3點)血氣流注於肝臟,這是足厥陰乾經。」所以依照中醫的肝膽理論,黃金睡眠時間是晚上11點到清晨3點,跟生長激素分泌的時間重疊。小孩子真的需要早睡,至於成年之後呢?我不打算跟中醫或相信自然醫學的人辯論,只想用科學的邏輯看待這些說法。不過,日本男性晚上長時間加班,下班後還要應酬,應該是睡最晚、睡最少的一群人了吧?但是他們的平均壽命居然可以高達80.79歲?
其實從臺灣第一大死因癌症的分析,發現重點不在排毒,而在減少致癌物質、影響細胞基因健康物質的攝取,所以少喝酒、不抽菸、不吃檳榔,甚至不吃燒烤的防癌效果,都遠勝廣告宣傳與大家常談的排毒跟睡眠。但臺灣罹患大腸癌的人越來越多,眼看燒烤吃到飽的餐廳越來越多,我內心不禁嘀咕,為何對的事情不做,卻老是要強調排毒與睡眠,嚇唬失眠又焦慮的患者?
我可以講一大篇關於養肝沒根據的理論,但簡單講就是「昨是而今非」。過去有許多B型肝炎患者,那個時代也沒有所謂的夜班,需要熬夜工作的人往往是迫於生活,再加上營養不足,B型肝炎反覆發作,造成許多人因肝硬化早逝。可能看多了這類病人,那時的中醫師就把睡眠跟肝功能作了一個因果上的連結。但是現在B肝患者越來越少,也不是沒日沒夜賺錢維生。雖然研究顯示上夜班是會減短壽命,但原因跟心血管阻塞比較有關,不是肝臟的問題。所以養肝之說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是落伍的想法。
忘記不存在的睡眠黃金期吧!把握睡前2小時!
睡前的兩個小時你都做些什麼?晚上睡不好,往往與睡前做的事脫不了關係。像睡前都還在工作;或是通勤花掉許多時間的櫃姐,回到家洗好澡就必須趕快睡著。在這些情況下,腦細胞都不能進入放鬆的狀態,睡眠中樞的鎮靜波也無法發揮其應有功能,必須靠「棍子敲暈腦子」,而這裡的棍子指的就是安眠藥。
看新聞或政論節目則是在睡前累積負面能量,一樣是非常影響腦細胞放鬆的活動。假如年紀較大,睡眠中樞的鎮靜波較弱,也會造成入睡困難。另外,現代人睡前最大的問題是玩手機,研究指出9成美國人會在睡前一小時玩平板、滑手機;此外,上床時間往後延,人們就會想吃消夜,結果睡覺時胃腸忙著消化,反而睡不安穩,造成失眠問題。
睡前這樣做,讓大腦慢下來更好眠
一、閱讀輕鬆書籍
閱讀?不是連醫師都說睡前不宜嗎?其實醫師是指睡前不要閱讀懸疑小說,尤其是那種會讓你欲罷不能的,像金庸、哈利波特等。最適合睡前閱讀的是旅遊、服裝、攝影之類的雜誌,除了內容輕鬆愉快之外,閱讀隨時可以告一段落,沒有懸念。即使大部頭的小說也可以養成緩慢閱讀的習慣,從書中描寫的景物去想像、去欣賞,會幫助平緩情緒,形成腦中的慢波。其他像是商業或政治方面的雜誌,也不宜睡前閱讀,曾有位病人說已經照我教的看雜誌,但是一樣睡不著。所以他來看診時我問了一些問題。
「請問你都看什麼雜誌?」我好奇地問。
「商業周刊、經濟學人⋯⋯」噢!我想找到原因了。
「這些不會太用腦了嗎?」
「不會啊!我平常都看這些,很習慣了!」
滿腦子生意經,不知道怎樣才叫放鬆的人,難怪會失眠!
二、靜態的興趣嗜好
靜態沒問題,但什麼是興趣?看電視算不算?當然不算啦!簡單舉例大家就能了解,所謂的靜態興趣像集郵、模型、手工藝。「興趣嗜好」跟「休閒娛樂」是不同的,首先是休閒娛樂偏聲光刺激,腦子是被動的接受者;而興趣或嗜好有學習的層面,需要「慢慢」花時間去累積、享受。最重要的是藉著靜態的活動,如回顧郵票、擦拭模型、愉快地完成手工藝作品,你的腦子會形成慢波,進入放鬆休息的狀態,有助睡眠。像LV、瑞士鐘表、德國精密工業,很可能是北歐長夜漫漫,做手工藝慢慢做出來的。
「醫生,那去KTV唱歌算不算?我可是職業等級的喔!可以都唱慢歌。」
「去KTV完回到家會不會太晚了?」
「那我早去早回總可以了吧?」
「唱歌是要投入情緒的,還是白天唱比較好。」
老實說,歌唱得再好,也很難到達興趣或嗜好的學習層面。
三、放鬆練習、打坐冥想
打坐冥想除了要注意吐納之術,亦即腹式呼吸,可以幫助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之外,一樣有幫助腦子形成慢波的效果,只是需要比較多的練習。放鬆練習以腹式呼吸為主,難度相對比較低,但是依然需要指導。做得好不僅可以調整自律神經、提高身體含氧量、放鬆緊繃的肌肉,還可以幫助入睡。相關辦法後面會以專章介紹。
「醫生啊!我不會打坐,而且什麼是冥想啊?我都靠唸《金剛經》或抄寫《心經》,有時有效,但大部分還是摃龜睡不著。」
「那你抄寫《心經》的時候,腦子都在想什麼?」病人看久了,自然知道問題所在,所以我再問了一句。
「想說現在是一百遍的第幾遍。想說這樣做很久了,修行怎麼都沒進步,媳婦一樣對我不好。」
第一種想法帶著趕工的味道,期待要趕快寫完早點睡,這時抄寫什麼經都沒用。第二種想法則是唸著唸著,浮現婆媳不愉快的回憶,負面情緒跑出來了,自然也難眠。
DS_IMG_184800} 酷暑難耐的夏日,不到下午2點,診所外等著掛號的人潮已排到隔壁藥局,不仔細看,還以為最近又有哪一波流感,讓病人等著看 ...
在台灣,有一個很常見問題是: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有什麼不同? 我們最常聽到的說法是── 「精神科醫師偏重於透過生理角度看待問題,對於藥理作用比較了解, ...
每逢各大醫院招募新血的歲暮時節,我總會想起多年前某大學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面試會場一個片段。 當時已是住院醫師的我負責會場唱名,一位陌生女孩應聲入場, ...
精神科,這個2、30年前相當冷僻的科別,卻因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所衍伸的社會心理問題驟升而變得熱門。面對多數人、甚至連醫師都束手無策的 ...
三年前有一次跟當時台大精神部總住院醫師的學弟聊天,他未來想當兒童精神專科的主治醫師。 我心裡想說離開台大已經十來年,怕自己落伍了, ...
文/Suzie 十幾年前,在身心科擔任主治醫師的楊紹民醫師,因工作超時, 看重醫病關係,心理超載,發現自己得到重度憂鬱症。 那時的楊醫師容易疲累 ...
養生養慧 班寶 可 夢 最強 屬性吐司不加油
冬天最容易長皮蛇》皮膚科醫師警告:「這3個地方」有帶狀皰疹,當心嚴重併發症!
photos放大顯示這篇文章的重點只有3個:位置!位置!位置!不過我不是要賣房子,而是希望讓大家了解,在身上某些特定部位的...
什麼是「腦霧」?只有確診者會有嗎?反應變慢、沒活力...都是腦霧症狀!精神科醫...
photos放大顯示根據一個研究發現,即使是不需住院的COVID患者,跟不曾感染過的人相比,在測試中發現依然有認知功能的缺損。...
別再用溫水沖泡!小兒科醫師:務必使用70℃的開水調配嬰兒配方奶粉
photos放大顯示所有的新生兒,都應優先以母乳哺育。但是某些因素之下(母親罹病,奶水不足等因素),可考慮用嬰兒配方奶粉作...
書桌別面對窗戶!不想視力被光線殘害,眼科醫師傳授5招居家照明,燈泡選這種最舒適
photos放大顯示居家照明作得好,不只能讓家庭環境變得更明亮、讓心情更舒適,也能保護家人的眼睛健康。現代人居家生活離不開...
「你會想要殺死父母是很正常的!」醫師給那些在親情裡掙扎孩子的2大建議
photos放大顯示上班族B小姐(33歲)由於焦慮症(AnxietyDisorder)來我的門診求助,說她常常陷入恐慌,會突然強烈心悸、呼吸...
每天2杯綠茶,失智率降一半!精神科醫師教你:9個方法鍛鍊大腦防失智
photos放大顯示「新式失智症預防法」——知與不知,差別很大年歲漸長,最令我們畏懼的各種疾病裡,應以「失智症」為代表吧。失...
手術幫翻身,病患癱瘓,教授被判關5個月...七年級醫師告白:醫師的善意,卻與吸毒...
photos放大顯示2007年我從醫學院畢業。當身後出現了跟診醫學生,且全是八年級生,我才意識到,此刻,醫院上線的,正是七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