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狀態:事事為別人著想,不如當個自私的人還比受歡迎!「交往適度定律」的3個觀念
photos放大顯示
人情投資不可過度一位女士結婚不久就離婚了,離婚的原因聽起來卻像天方夜譚。用她丈夫的話說:「她對我們太好了,我們都覺得受不了。」原來這位女士非常喜歡關心照顧別人,甚至到了狂熱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外,所有的家務,色括買菜、做飯、洗衣服、擦地板等,都由她一人包辦,別人絕不能插手。弄得丈夫、公公、婆婆覺得好像住在別人家裡一樣。好事幾乎都被這位女士做盡,久而久之,全家人對這位女士忍無可忍,終於提出讓這位女士離開這個家庭。
互惠定律告訴人們,人們對別人給予的好處,總想進行同等程度的回報。但是互惠定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對別人適度地好,可能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如果對別人過度地好,送出過多的人情,別人將無法回報。這叫做「交往適度定律」。
在廣告公司上班的李某為人本分老實,工作勤懇。一天,他忽然對同事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我盡心盡意地對別人好,事事為別人著想,到頭來,卻不如自私的人受歡迎。」這個道理看似難懂,其實簡單。人有一種慣性,對一個人好,只能對這個人越來越好,加倍的好,這似乎是人的心理活動規律。
對一個人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這個人可以理直氣壯地享受這種好。這樣一來,如果有一天對這個人的好不能讓這個人滿意,哪怕是一點點的不滿意,這個人的情緒就會發生強烈變化,之前為這個人所做的一切有可能被抹殺掉,這個人能記住的可能就是別人對這個人所做的那點不好。
當一個人的好來得太容易,容易到這個人不懂得珍惜時,別人給這個人的好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這就好比一個人如果天天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在這個眼裡也就一點都不值得珍惜。相反,當一個平日裡很冷漠的人突然表現出熱情的時候,往往可以讓人喜出望外。
在處理人際關係的過程中,人情過度投資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第一,對一個有勞動能力、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生活和付出感情是個人成長的需要。處理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能滿足這種需要,這種關係維持起來就比較困難。心理學家霍曼斯提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社會交換。這種交換同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原則一樣,就是人們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多於付出的。
人際交往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符合平衡原則。當一個人付出多而得到少時,就會想辦法讓對方補償,如果給別人的恩惠和人情太多時候,對方會覺得無法償還得到的恩情。於是就會產生「大恩不言謝」的想法,會想著某一天也要送類似的恩情。但是在沒有報恩之前,有可能會選擇暫時離開,因為對方一時承受不起這份未還的恩情。
所以初入社會的人常犯好事一次做盡的毛病,以為自己全力以赴為對方做事會使雙方關係更融洽、更密切。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因此與人交往人情投資不可過度,要留有餘地,要適當保持距離。愛付出的太多,會給對方增加壓力。在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為孩子付出很多,孩子卻一點不領情,其實是孩子承受過多壓力所致。與人交往也是如此,所以別把好事一次做盡,要給對方喘氣的機會,這樣雙方才能自由暢快地呼吸。
第二,人情投資過度,會令對方對這種恩情感到麻木,時間久了,就不覺得自己對對方有多好。俗話說,「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就是說,對對方適度的好,對方會感激不盡,也會主動給予回報。
夫妻之間也是如此。有時妻子對丈夫太好,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事都對丈夫百依百順,反而讓丈夫輕視妻子的感情。因為人們對於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懂得珍惜。而對對方付出的不珍惜,反過來會引起對方的怨恨,結果在感情上形成了惡性循環,非常不利於夫妻感情的健康發展。所以在愛情關係中,一個人不要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而應該適當地向對方提出索取要求,以保持感情付出的平衡。只一味地付出,肯定會讓對方承受不了,這也是上述案例中那個女士被趕出家門的原因。
第三,一個人人情投資過度,對別人太好,容易讓別人覺得這個人心太軟。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之輩,讓自己有點威嚴,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也讓自己更有影響力。如果總對別人太好,會讓別人覺得這個人善良而軟弱,容易被人利用。作為領導者,要懂得運用恩威並施的手段,既要有軟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
在送人情的過程中,不要進行過度投資,不要對別人過分的好,那樣只會讓自己付出太多而得不到回報。
書籍介紹
人情世故不簡單:智慧人生要掌握的處世哲學作者: 馮麗莎 出版社:華冠文化 出版日期:2020/06/03
作者簡介馮麗莎
大學歷史學專業畢業,資深圖書策劃人,長期從事文史、養生、經管、勵志、兩性心理、家教、傳記等多種題材的策劃撰稿工作,對圖書市場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曾經參與出版的圖書主要有《要想有機會,就別慢半拍》等。
責任編輯:呂宇真核稿編輯:陳宛欣
2 小時前 - 成年人最舒服的社交狀態:事事為別人著想,不如當個自私的人還比受歡迎!「交往適度定律」的3個觀念 ... 但是互惠定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對別人 ...
是因為一些社交效應和社交定律的作用。 ... 在需要、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和思想觀念等方面,如果存在差異,而雙方的需要和滿足途徑又正好 ...
這個250定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一條銷售的鐵律,也成為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指導,但人們也對這個定律產生了誤解,他們可能會將傳統的社交擴張與人際 ... 是藉助不同的生活哲學和生活方式來應對,包括「斷舍離」等觀念在內的 ...
如果你也有社交方面的困惑,希望《墨菲定律》中的三條人際交往法則能夠 ... 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雖然出身豪門的達西先生拋開門第觀念,向伊莉 ...
社交心理學(Socially Psychology)社交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它以 ... 在這種不斷的應答活動中,逐漸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規範、社會價值觀念,學會評價 ...
一張圖帶你看懂關於社交的三個理論:六度分隔理論/150定律/五人平均值 ... 的人都是不理解此理論的核心觀念我認為六度分隔這個理論的核心觀念 ...
減肥減脂「雞胸肉」不是首選?營養師解答3大高蛋白肉類飲食觀念,這款海鮮竟是瘦...
正在維持身材,執行瘦身、健身計畫的男女,肯定都曾面臨"吃"的困擾!不只飲食得講究,為了增肌減脂,蛋白質的增量攝取更是...
肥胖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4大提醒助釐清減重觀念-華人健康網
全台成人每兩位就有一位、兒童青少年則是每三位就有一位過重或肥胖。小心肥胖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提醒,肥胖問...
減肥|用錯方法減肥超傷身!易便秘脫髮停經?營養師教4招健康瘦身+突破樽頸位
營養師廖欣儀在Facebook專頁撰文提醒,若用錯方法或過度減肥,恐致身心健康受影響。她指出,因為世俗眼光,現代人受「過度要...
你真的需要吃維他命嗎?營養補充品的正確觀念:維他命是藥,是藥就有副作用
photos放大顯示最近常看到某維他命公司以銀髮族為對象,大肆在電視廣告裡推銷「隱性飢餓」(HiddenHuger)的概念,說服這些老...
「存股就要選高殖利率股,就算套牢,光領高股利也能快點翻身?」金融系副教授:為...
作者:李顯儀圖片:shutterstock「高股利殖利率股來進行存股,以後即使股票被套牢,放久了,光領高股利,也能較快翻身?」現在...
癌症病人和家屬,面對重大疾病如何做心境調適?心理師傳授「5字訣」助面臨各種挑戰
2023-10-0708:30:00寶瓶文化《癌症心理師的療心錦囊》作者/商沛宇癌症病人和家屬,做為疾病適應或心理調適的依據,應該如何...
1天只能吃1雞蛋?醫教「正確觀念」吃對可顧心血管1類人適量就好|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藍詩孟報導許多長輩都認為雞蛋不能多吃,會害膽固醇過高。(示意圖/資料照)▲許多長輩都認為雞蛋不能多吃,會害...
雞」極防疫,防堵疫病入侵!動保處辦理宣導會強化業者防疫觀念-臺中市政府
疾病並提高禽場經濟收益。為了有效減少家禽疾病發生,動保處也加強宣導養禽業者應落實良好日常操作管理並遵守本市「H5、H7亞...
減肥減脂「雞胸肉」不是首選?營養師解答3大高蛋白肉類飲食觀念,這款海鮮竟是瘦...
正在維持身材,執行瘦身、健身計畫的男女,肯定都曾面臨"吃"的困擾!不只飲食得講究,為了增肌減脂,蛋白質的增量攝取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