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熱問/哪些人容易有長新冠後遺症?康復者如何自我照護?長新冠後遺症如何就醫?
糖尿病失眠後遺症胸痛掉髮焦慮呼吸困難心悸甲狀腺炎腦霧新冠1922多系統發炎症候群長新冠後遺症肌肉關節疼痛皮膚紅疹黃妙慧 文章 參考資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許多康復者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到底長新冠後遺症是什麼?長新冠後遺症有哪些症狀?哪些人容易有長新冠後遺症呢?康復者如何自我照護?長新冠後遺症如何就醫?健康2.0「1922熱問」單元為你解答。
看更多:這種茶預防長新冠後遺症!醫師教你3招喝茶 減重、防癌、預防慢性病
Q:長新冠後遺症是什麼?
花蓮慈濟醫院主責「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門診」的感染科主任黃妙慧表示,新冠肺炎病人感染新冠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持續至少2個月且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的症狀,為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徵候群,也就是俗稱的「長新冠後遺症」。
Q:長新冠後遺症有哪些症狀?
黃妙慧說明,長新冠後遺症的表現因人而異,分布人體各大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失眠、睡眠時間變長、焦慮、憂鬱、認知功能障礙,俗稱「腦霧」。 心血管系統:胸痛、心悸、心肌發炎。 呼吸系統:長期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力差,只要稍微動一下就會咳嗽或喘。 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炎。 泌尿系統:腎臟損傷。 肌肉關節:肌肉關節疼痛。 皮膚系統:掉髮、皮膚紅疹。 其他:多發性疲勞與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看更多:染疫後好不了!長新冠症狀遍及全身 醫師、營養師教戰「這樣吃」遠離後遺症
Q:哪些人容易有長新冠後遺症?
黃妙慧指出,根據研究指出,在感染新冠肺炎急性期的嚴重度,會影響病人長新冠後遺症的輕重程度,像是輕症或無症狀的病人,產生長新冠後遺症的機率比較低;若是染疫時曾進到加護病房,甚至使用到呼吸器的族群,長新冠後遺症的狀況就會比較嚴重;另一個長新冠後遺症高風險族群為女性,相較於男性有2倍的風險,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
Q:康復者如何自我照護?
黃妙慧分享,染疫康復者自我照護3祕訣:
❶了解自身狀況
新冠肺炎病人可以自我觀察身體或心理的症狀、生活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有沒有新出現的與生病之前不一樣的狀態。舉例來說,像是因為喘或者咳嗽,導致吃不好、睡不好,就是嚴重的症狀。
❷良好的自我壓力調適
部分新冠肺炎病人在染疫後,可能會害怕接觸人群,過量的疫情資訊可能會增加心理壓力,甚至造成產生社交上的畏懼;若是發現過量的資訊,造成心理壓力增加,建議稍微阻斷,好好的休養。
❸自我復健
建議新冠肺炎病人在康復後,保持規律的生活、放鬆心情,以及適度的自我復健、恢復日常活動,包含:做家務事、適量的運動;但不建議在剛康復的狀態下,進行高強度訓練,而是要從緩和運動開始做起,並觀察運動時有無不舒服的症狀。
看更多:長新冠後遺症如何改善?中醫師推「紫蘇薑米茶」改善腦霧 4招擴胸運動改善肺功能
Q:長新冠後遺症如何就醫?
黃妙慧表示,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者會逐漸好轉,但有一定比例的病人,會出現行動力下降、全身疲倦、呼吸困難、長期咳嗽等症狀仍會持續,甚至出現慢性腎疾病等後遺症;確診者在4星期後仍持續有症狀,建議可視需求就醫治療。
花蓮慈濟醫院配合衛福部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開設「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診整合門診」,只要在解除隔離日後6個月內,有多種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症狀,都可以在星期五上午來門診評估,接受跨醫療科整合門診醫療服務,僅需繳交一次掛號費及部分負擔費用。
看更多:染疫康復一個月仍咳嗽怎麼辦?快求助「新冠康復者整合門診」!易喘、疲倦感、丘疹當心長新冠後遺症
《健康2.0》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花蓮慈濟醫院
→一場百年大疫影響我們有多深?帶您一探疫情下的人生百態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紅斑性狼瘡皮膚症狀皮膚紅 疹 照片臉過敏可以擦什麼臉過敏急救dcard紅斑性狼瘡照片皮膚刺痛灼熱怎麼辦紅斑性狼瘡初期症狀皮膚紅斑紅斑性狼瘡原因紅斑性狼瘡 長 怎樣 里 港 衛生所 體檢國訓隊日本樂天註冊教學2022
頭髮變細、分線變寬、每天掉髮超過100根…小心!5成以上是這病、女性也逃不過出現8...
很多人都有掉髮的困擾,每次一梳頭髮就掉一大把,甚至用手拉頭髮,都會有頭髮落地情況。醫師指出,如果只是掉幾根頭髮,都屬...
糖化血色素狂飆9.3%、飯前血糖130!糖尿病阿伯愛喝花生牛奶,天天1瓶破功!「這...
牛奶花生好好吃!阿伯買了兩箱,幾乎每天吃、喝1瓶,沒想到每天都打胰島素控制血糖的他,糖化血色素竟然飆到9.3%!太太看到...
本土+72921,死亡暴增211人再攀新高!17歲少年肺炎痰多咳嗽2天不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6/9)公布國內新增7296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6例境外移入,本土個案72921例,分布為高雄...
新冠確診後容易出現急性肌少症!醫點名這4種人最危險,飲食3招可預防
新冠病毒感染之後很容易導致急性肌少症,研究發現,超過8成患者在康復後,股四頭肌強度只有正常值54%,顯示大肌肉群的功能...
168瘦好快!心臟科醫示警:不吃早餐得心臟病風險也很高當心付出死亡代價"
「鄰居做168斷食,一個月瘦了10幾公斤,衣服從大號的「L」號穿到「S」號」,聽了好讓人羨慕!不少人因為這樣,都瘋狂加入168...
午餐吃醃菜和鹹魚中年大叔缺氧皮膚變藍色!顏宗海:醃菜醃魚含這成分吃多要小心
中年男子午睡醒來,發現自己全身皮膚變藍色,宛如電影「阿凡達」中的外星人,而且還感覺心悸、呼吸困難、頭痛嘔吐,向女兒求...
走路防慢性病、降死亡率!權威研究:60歲以上每天6000步、60歲以下這個步數最佳
體能活動可以降低多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多種癌症引起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每天走路就是最簡單的體能...
「牙周病」可能讓你得糖尿病、脂肪肝!日本診所院長:改掉6習慣遠離牙周病
photos放大顯示改善牙周病就能預防脂肪肝與糖尿病近年有一項令人玩味的數據發表,備受各界注目。那就是牙周病與糖尿病彼此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