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體質容易罹癌 要多吃鹼性食物才能抗癌?國衛院最新研究發現癌細胞生長謎團
癌症腫瘤抗癌體質研究癌細胞生長國衛院罹癌酸性體質鹼性體質鹼性水酸性微環境謎團 文章 參考資訊


酸性體質容易罹癌?要多吃鹼性食物,喝鹼性水才能改變體質,成功抗癌?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當癌細胞長期處於酸化微環境壓力中,能發展出一套極為獨特而緩慢的可逆性適應機轉,並在酸性微環境壓力下生長增殖,進而成為更具侵襲轉移能力的惡化致命狀態,但這也只侷限在腫瘤周邊極微小範圍而已,民眾絕對不要將此與「酸性體質容易致癌」混為一談,尤其人體絕無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體質之分。
癌細胞因為失控快速增生,血液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擴增速度,因此癌細胞經常處於缺氧與養分不足等多重壓力環境中,加上癌細胞進行特殊代謝作用,產生的過量乳酸與氫離子等酸性物質來不及回到血液系統而堆積在細胞外,導致腫瘤組織周遭微環境的酸鹼度,從原本正常的弱鹼性(pH 7.4±0.05),逐漸變成弱酸性(pH 6.0~6.9)等特殊現象。然而至今多達千百種以上的不同癌細胞株幾乎全數被培養在正常生理pH 7.4條件下以進行後續研究分析,對於癌細胞如何承受和適應長期存在的酸化微環境壓力卻幾無所悉。
看更多:喝鹼性水可以改善體質?許書華醫師破除迷思:高強度運動後才需要喝
癌細胞在偏酸環境中可發展出一套獨特而緩慢的可逆性適應機轉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以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共同合作,利用高致命性胰臟癌細胞探討實體腫瘤如何演化適應微環境酸化壓力。研究團隊首度發現,當癌細胞長期處於偏酸微環境條件下,能發展出一套極為獨特而緩慢的可逆性適應機轉,解釋了癌細胞如何調節其早期感知反應和後期可逆動態變化與特殊進化優勢,在酸性微環境壓力下生長增殖,進而成為更具侵襲轉移能力的惡化致命狀態。此研究成果於今年4月發表在癌症領域學術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研究團隊發現,當癌細胞長期處於酸化微環境壓力中能發展出一套極為獨特而緩慢的可逆性適應機轉,此機轉包括了細胞型態的可逆改變、生長速率的可逆調整、代謝表徵的可逆變化、粒線體動態重編程、上皮細胞間質轉化等,調節癌細胞對酸性微環境的急性反應和慢性適應,並且讓癌細胞遷移和侵襲的潛能增加。
另外,針對長期適應酸化微環境的胰臟癌細胞也進行了全基因組分析鑑定,並找到幾組與微環境適應能力相關的關鍵功能機轉與調控因子,且其基因表現量與胰臟癌患者的總體生存密切相關。期待未來進一步針對這些調控因子進行研究,有潛力作為延遲甚至破壞癌細胞的酸化適應能力的相關治療標的,提升病患的存活與預後。
看更多:喝檸檬水可以調整體質?國健署直接打臉,真相是…
人體絕無酸性、鹼性體質之分
「此項新發現只侷限腫瘤周邊極微小範圍而已」。人體透過精密的呼吸系統與腎臟系統調控全身血液循環系統,酸鹼值在正常生理狀態下維持在pH 7.4±0.05恆定範圍,波動幅度極小,並不會因為進食類別多寡或單靠喝鹼性水而改變人體「巨環境」的酸鹼度,人體絕無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體質之分,切勿與坊間流傳「酸性體質容易致癌」的錯誤觀念給混淆在一起。若血液酸鹼度超過pH 7.4±0.05正常範圍,肯定是由疾病引起,代表身體器官或調節功能出了嚴重問題,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與治療。
看更多:醫師的罹癌日誌:身歷其境後,我才真正體會病人的苦痛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國衛院
→全民必修控糖課!點我看糖尿病知識大全【控糖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癌症線鹼性食物國 衛 院 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鹼灰性食物化療喝的水蘋果酸鹼值鹼性飲食法檸檬水酸鹼值鹼性食物檸檬瓶裝水 癌症 安神 疏肝火球祭卡司爭議 醫界 公務 生活 中央社
這招減肥不易復胖!彥寬老師「行氣攪海法」補氣血促代謝、擺脫虛胖體質
「保證一周瘦6公斤,無效退費。」、「王小姐才使用10天,腰圍就小了5吋。」、「周先生不到兩周就減了10公斤,啤酒肚整個不見...
聖伯納犬胃長腫瘤急開刀醫生掏出4隻熊熊玩偶傻眼:也算創舉-ETtoday
聖伯納犬梅西(Maisy)做脾臟腫瘤切除手術時,意外發現胃部仍異常鼓脹,醫生判斷是腫瘤因此也打算切除,沒想到這才發現裡頭是4...
坐月丨把握產後進補時機中藥療補配方廿八方調整體質、補血氣-香港01
巴戟、川斷、鹿尾羓有強腰固腎的作用,而北芪、春砂仁配高麗參有補中益氣的功效。金裝會特別加入鹿尾羓、高麗參兩種高貴藥材...
躁鬱症患者平均短命10年以上!台研究新發現:「這老藥」可降低死亡率
患有躁鬱症的人,情緒容易在高昂跟低落間擺盪,嚴重可能影響生活,且近年研究顯示,躁鬱症患者平均餘命較一般族群短少10至20...
30歲女病患早期乳癌,只吃中藥拖到乳房潰爛》治療癌症,該相信中醫還是西醫?一個...
photos放大顯示昨天,與兩個新病人的交談,讓我深思醫師在傳達醫療知識時,可能牽涉的層層細膩因素。醫病之間認知上的鴻溝,...
走路防慢性病、降死亡率!權威研究:60歲以上每天6000步、60歲以下這個步數最佳
體能活動可以降低多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多種癌症引起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而每天走路就是最簡單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