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染疫後罹患免疫疾病風險增3倍!醫揭出現「這些症狀」快就醫
疾病風險風濕症狀僵直性脊椎炎感染免疫新冠肺炎確診COVID-19魏正宗 文章 參考資訊
確診新冠肺炎本土病例至今超過968萬,而根據一項大數據研究,新冠病毒感染者,未來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為未感染者3倍左右!研究團隊建議,新冠患者痊癒後若發生長期皮膚紅疹、口腔潰瘍、關節僵硬、掉髮、疲倦等症狀,要小心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提早就醫。這項研究刊載在本月的頂尖期刊《柳葉刀Lancet》子刊《eClinical Medicine電子臨床醫學》。
康復後時間愈久 罹病風險愈高
感染新冠肺炎後,可能增加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的研究團,攜手高雄榮總團隊,利用全球電子病歷資料庫TriNetX,分析2020至2021年內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期間380萬名接受PCR檢測的個案,其中約90萬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及290萬名對照者,他們的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生活型態及基礎疾病特徵相近,持續追蹤180天發現,確診者半年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累積發生率3%,是未感染者的3倍之多。
看更多:紅斑性狼瘡/如何診斷?能痊癒嗎?妥善治療降低併發症 存活率可破9成
魏正宗表示,確診新冠肺炎康復後,隨著時間愈久,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愈高,其中以僵直性脊椎炎最高,達3.21倍;其次依序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變3.14倍、系統性紅斑狼瘡2.99倍、類風濕性關節炎2.98倍、乾癬2.98倍 、乾燥症2.62倍、血管炎及多發性肌炎1.96倍最為常見。
▲魏正宗醫師領導的研究團隊以大數據分析發現,曾經感染新冠病毒者,未來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增加約3倍。(圖片提供/中山醫大附設醫院)
41~64歲發生風險較高
研究也發現,女性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略高些;不同年齡層的表現略有差異,但41~64歲的COVID-19患者在各種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都明顯高於未感染者;亞洲人罹患新冠肺炎後則要特別留意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生。
看更多:上班族全身骨痛暴瘦10多公斤以為骨癌 原來是僵直性脊椎炎10年沒治
中山附醫副院長魏正宗表示,確診新冠肺炎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增加,原因可能是感染新冠肺炎後激活免疫反應,產生細胞因素風暴進而導致系統紊亂,或病毒抗原又和自身體內的抗原結構相近,導致交叉反應,攻擊自己的組織,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發生。
魏正宗說明,新冠病毒痊癒後症狀不見,但病毒會殘存身體較長時間,加上是新的病毒,人體產生的免疫反應也較激烈,尤其有自體免疫疾病體質及後天失調的病人,更容易免疫錯亂,誘發免疫疾病,且人種及新冠的輕、重症患者罹患機率並無明顯差別,建議確診後應盡速調整作息與飲食生活,讓免疫系統恢復正常。
魏正宗也提醒,若確診新冠肺炎痊癒後,出現長期皮膚紅疹、口腔潰瘍、關節僵硬或痠痛、不明原因落髮、疲倦、發燒等症狀,應盡速就診,以檢查是否免疫系統發生問題。
看更多:關節痛就是痛風?不痛了不代表沒事!小心恐藏這些疾病 醫提醒3原則助預防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魏正宗醫師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20 小時前 — 又以僵直性脊椎炎的三點二一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變的三點一四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二點九九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二點九八倍、乾癬的二點九八倍、乾燥症的 ...
1 天前 — 魏正宗醫師指新冠肺炎引發自體免疫病,常見如僵直性脊椎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記者蔡淑媛攝).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感染武漢肺炎 ...
16 小時前 — 魏正宗說,以台灣為例,男性多罹僵直性脊椎炎、女性多罹系統性紅斑狼瘡,年長者則罹類風溼性關節炎及乾燥症等較多;建議新冠患者痊癒後,若發生長期 ...
1 天前 — 該研究在臨床應用性有深遠的影響:不論是在COVID-19流行期或疫情後期,建議臨床醫師在治療新冠肺炎急性或康復期患者時,應同時留心觀察自體免疫疾病的表徵 ...
疾病的診斷,很難跟您百分之百確定,尤其是風濕病,包括僵直性脊椎炎。 ... 1)COVID-19重症風險因子很多,其中有一項是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HIV感染、先天性免疫不全、 ...
酪梨油的味道糖化血色 醫界 首度彰基遺傳諮詢中心
死亡率極高!噁心、想吐、劇烈頭痛...醫師:10月、11月轉涼,最要小心這種疾病
photos放大顯示10月至11月轉涼,壯年人要留意蜘蛛膜下腔出血腦出血除了傍晚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黑時間,那就是快要新年時。...
一週接觸二手菸1小時,心肌梗塞的機會就多1.2倍!引爆「心血管疾病」的5大地雷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是年長者要特別留意保暖,留心身體異狀!新光醫院心臟內科趙書平表示,年長者、有三高、肥...
不幸罹癌要化療,最能幫助你的竟然是「重大疾病險」而非「傳統癌症險」
photos放大顯示「化學治療」(化療)這個詞,對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台灣一年約有10萬人罹癌。但你是否真正清楚化療是什麼?...
死亡率極高!噁心、想吐、劇烈頭痛...醫師:10月、11月轉涼,最要小心這種疾病
photos放大顯示10月至11月轉涼,壯年人要留意蜘蛛膜下腔出血腦出血除了傍晚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黑時間,那就是快要新年時。...
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台大醫師教你早餐這樣吃,改善身體慢性發炎
photos放大顯示「發炎」是藏在疾病背後的秘密殺手幾年前《時代》雜誌曾做了一個封面報導。說的是與心臟病、癌症及阿茲海默症...
爸媽注意》捏臉頰、親額頭...易讓小孩罹患「這2種」疾病!嚴重恐脾臟破裂、致命贊助
photos放大顯示最近,因為有總統候選人出席寶寶爬行活動時,為安撫哭泣、受驚嚇的女嬰,數次親吻女嬰頭頂,有醫生表示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