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廁所「這處」細菌量與馬桶蓋一樣多!上廁所壞1習慣 病菌跟著你
細菌病毒專家廁所警告習慣病菌洗手滑手機馬桶蓋招名威門把 文章 參考資訊


你知道廁所門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嗎?當你進到廁所,關上門,接著坐在馬桶上掏出手機的時候,此時門把上的細菌就會如影隨形跟著你!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因為沖馬桶時,水至少會被濺起2公尺高,所以廁所門內其實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腸病毒、諾羅病毒、新冠病毒等病菌。
廁所門把的細菌量與馬桶蓋一樣多
招名威指出,廁所門把上的細菌數量其實與馬桶蓋差不多,當沖馬桶的時候,水會被濺起來至少2公尺高,所以廁所內面,包括門把等處,其實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病菌,像是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甚至可能還有腸病毒、諾羅病毒、新冠病毒等。
看更多:食物掉地上「3秒內」能吃嗎?醫曝下場超慘母湯啊!「這類人」萬萬不可
不過最可怕的是,許多民眾一進到廁所,摸完門把就坐下來,接著又掏出手機開始滑,而「手上的這些病菌,就跟著你無處不在了」,招名威說明,難怪很多人莫名其妙生病都不自知!
看更多:殺死新冠病毒只要狂噴酒精就好?專業醫親授4招消毒法,消毒時間比消毒劑重要
招名威解釋,就細菌來說,每1平方公分至少住了1百萬隻細菌,而要去除這些病菌,除非一進門就對著門把瘋狂噴消毒水,否則是無法全面清除這些髒東西的。
最小接觸面積接觸門把、不亂摸其他物品、如廁後洗手,避免病菌纏身
招名威提醒,既然接觸到骯髒門把是不可避免的,若想降低觸碰到的風險,建議大家盡量以「最小接觸面積」接觸門把才是上策,可以用指甲去撥應該會比其他接觸方式風險更低,如廁後也一定要盡快洗手,期間不要再亂摸其他物品了。
看更多:他大便常沖不乾淨 竟是1器官出事!醫:2情況大便容易浮水面 小心這種害罹癌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
5 小時前 —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因為沖馬桶時,水至少會被濺起2公尺高,所以廁所門內其實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腸病毒、諾羅病毒、 ...
2023年2月23日 — 講到家裡細菌最多的地方,許多民眾第一直覺就是馬桶,不過毒理專家招名威提醒,其實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導致很多人莫名生病都不自知, ...
2023年2月23日 — 生活中心/賴俊佑報導許多人認為廁所的馬桶細菌量最多,不過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其實門把上的細菌量和馬桶蓋差不多,且可能有6種不同病菌, ...
2023年2月25日 — 什麼!廁所門把上的細菌數量,竟然跟馬桶蓋差不多。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沖水時,水會被濺起來至少2公尺高,廁所內包括門把, ...
2023年2月23日 — 由於無法避免接觸到骯髒門把,又要降低觸碰到的風險,因此招名威教授建議,盡量以「最小接觸面積」去接觸門把才是上策,「用指甲去撥應該會比其他接觸方式 ...
2023年2月24日 — 毒理專家招名威就提醒,其實廁所內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若是上廁所時又掏出手機,細菌還會附著在手機上,病菌就會跟著你,讓人莫名奇妙 ...
AC5893洗手台馬桶一體拆馬桶水箱 工具嚴重便秘吃什麼電光牌馬桶價格toto免治馬桶日本代購大便一顆一顆 大腸癌上廁所 愛 滑手機toto直沖式馬桶cf632n馬桶蓋尺寸 屏東衛生局醫政科澎湖 國中義大健康產業園區
午餐吃醃菜和鹹魚中年大叔缺氧皮膚變藍色!顏宗海:醃菜醃魚含這成分吃多要小心"
中年男子午睡醒來,發現自己全身皮膚變藍色,宛如電影「阿凡達」中的外星人,而且還感覺心悸、呼吸困難、頭痛嘔吐,向女兒求...
癌症、慢性病患小心!40歲男癌症治療染疫去世,新冠病毒威脅專挑這2族群!
雖然新冠病毒威力減弱,但是有癌症及慢性病的人還是要小心!今(2/17)COVID-19確定病例雖然連14日下降,但是死亡人數有78人...
想防失智,就多動「手和嘴」!抗老專家:生活中多做2件事,幫助活化大腦
photos放大顯示「多動手」促進大腦健康「劍玉」是近來我覺得具有抗老化的活動之一,因為我已經透過實驗證明,活動手指的確可...
知名主持人轉頭摸到頸部硬塊陳凱倫驚傳扁桃腺癌!醫:喉痛、單側頸部腫危險!
童星出身,後來靠廣播為自己贏得3座廣播金鐘獎肯定的陳凱倫驚傳罹患甲狀腺癌!他表示,今(3/22)是他重生的第98天!去年11...
比丘尼茹素卻便祕長痔瘡「腫到比男生拳頭大」!5習慣害便祕猛吃纖維也沒用
吃素居然也會便祕有痔瘡?琳安聯合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表示,曾收治一名50多歲比丘尼,因多年飽受痔瘡困擾而求診...
為何自己泡的茶,總是沒有外面賣的好喝?茶飲專家解惑:泡出好茶5大秘訣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市售茶飲無論是包裝茶或是手搖茶飲,之所以能比自己在家隨意沖泡的好喝,是因為業者透過研究與流程掌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