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暈眼花到停止呼吸,只要60秒!急救顧問告訴你:猝死前10大身體警訊
photos放大顯示
猝死前的徵兆雖說猝死來得突然,猝不及防,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有些猝死患者在事發前,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只是很多人並沒有接收到並重視這些重要的信號。這讓我想起搶救北京市副市長李潤五的事。
1995年11月2日,北京市政府準備在上午9點召開一個會議。當時,參加會議的各局委辦的人員都已經到了,會議即將召開。當的北京市長李其炎、張百發常務副市長和李潤五副市長在會場旁邊的小會議室先碰了個頭,然後李其炎市長起身說:「咱們過去吧。」張百發副市長也跟著站了起來,但他們兩個人發現李潤五副市長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沒有反應,就一起大聲叫他:「潤五,潤五!」這時,時鐘指向了8時58分。
李其炎副市長急忙推開門,大聲問在外面等待開會的人:「誰帶了治心臟病的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一位上級長官連忙掏出隨身攜帶的硝酸甘油片(NTG),遞給了李市長,李市長親手把藥片塞進了李潤五副市長的嘴裡。與此同時,張百發副市長吩咐工作人員分別打電話到市政府醫務室和急救中心。
我奉命趕赴市政府搶救李副市長,救護車則在9點10分趕到,事發現場在市政府的一個小會議室,外面圍滿了人。看見我們來了,他們立即讓出一條路,我們快速跑到了患者身邊。當時的市政府醫務室的姜主任正跪在地上給患者做胸外心臟按壓,患者此時已經沒有心跳、呼吸;我和護士立即給藥、進行氣管插管,心電圖儀器顯示的是一條直線,但是我們還是竭盡全力地搶救患者,同時聽張百發副市長說明病情。
經過按壓、人工呼吸、矯正酸中毒等救治,患者幾次出現「心室纖顫」的心電圖圖形,每次及時除顫,又都馬上變成了「直線」。又過了10多分鐘,學醫出身的何魯麗副市長也趕了過來,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著名急救專家李宗浩教授也趕到了現場,北京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的專家們也前來增援。幾家著名醫院的專家全力以赴,患者始終都沒有任何反應。張百發副市長小聲對我說:「等到10點鐘再沒有好轉,我看就沒戲了。」我說:「我一進門,不就說百分之百沒戲,百分之百努力嗎?」其實,在場所有的醫生、護士和大部分人早已心照不宣,就是都不願說出口。
最後,在場的專家和長官決定,把患者就近送往北京同仁醫院繼續搶救,在場的醫生有的互相對視一下,都能讀懂對方的意思,而這時已經是11點多了。當然,最後的結果完全是意料之中的:56歲的李潤五副市長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實,李潤五副市長的猝死早有預兆,聽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在發生猝死的前幾天,他一直感覺身體不適,渾身沒勁、胸悶,呼吸也不如以前順暢,還有些心悸。他曾在去開會的路上讓司機停車,吸了一會兒氧氣感覺好些了才又繼續趕路。後來,有一次正在開會,李潤五副市長突然意識不清,「出溜兒」(北京方言,「迅速滑動」的意思)到桌子底下⋯⋯,大家一直勸他去醫院看看,他總是說:「等把北京今年冬天供暖的問題解決了再去看。」結果,還沒有等到那一天,他就與世長辭了。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突然出現不適,突然出現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症狀,一定要盡快去醫院看一看,不能不重視。
一些患者在猝死前沒有徵兆,這種情況防不勝防。而李副市長恰恰在發生猝死前有明顯的徵兆,但並未重視,最終沒能夠躲過這一劫。我在搶救李副市長的時候,聽到旁邊的多位工作人員說「他是累死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有病及時看,或許就可以避免或減少猝死悲劇的發生。
事實上,引起猝死的絕大多數急症都有比較典型的表現,或是明顯的警示信號,而有一些信號則容易被大家忽略,或引起誤診。如果遇到以下情況,患者身邊的人應該在對患者進行力所能及搶救的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有統計顯示,在所有的猝死患者中,大約90%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只有少數猝死發生在醫院裡。其中,65%的人死於發病後的15分鐘內,而恰恰他們來不及去醫院,救護車也不可能在4分鐘內到達患者身邊,所以就死在了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其餘35%的人死於發病後的15分鐘至2小時之間,顯然有一部分患者也是來不及去醫院而猝死在病發現場或去醫院的途中,那兩個小時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那為什麼還死在醫院以外了?往往是因為患者的表現非典型,沒有引起患者和家屬的足夠重視。比如侯耀文先生,因為當時他不是胸痛,而是後背痛,就沒能充分重視,結果發生了猝死的憾事。
photos放大顯示
photos放大顯示
猝死前的徵兆雖說猝死來得突然,猝不及防,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有些猝死患者在事發前,身體會發出預警信號,只是很多人並沒有接收到並重視這些重要的信號。這讓我想起搶救北京市副市長李潤五的事。
1995年11月2日,北京市政府準備在上午9點召開一個會議。當時,參加會議的各局委辦的人員都已經到了,會議即將召開。當的北京市長李其炎、張百發常務副市長和李潤五副市長在會場旁邊的小會議室先碰了個頭,然後李其炎市長起身說:「咱們過去吧。」張百發副市長也跟著站了起來,但他們兩個人發現李潤五副市長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沒有反應,就一起大聲叫他:「潤五,潤五!」這時,時鐘指向了8時58分。
李其炎副市長急忙推開門,大聲問在外面等待開會的人:「誰帶了治心臟病的藥?」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一位上級長官連忙掏出隨身攜帶的硝酸甘油片(NTG),遞給了李市長,李市長親手把藥片塞進了李潤五副市長的嘴裡。與此同時,張百發副市長吩咐工作人員分別打電話到市政府醫務室和急救中心。
我奉命趕赴市政府搶救李副市長,救護車則在9點10分趕到,事發現場在市政府的一個小會議室,外面圍滿了人。看見我們來了,他們立即讓出一條路,我們快速跑到了患者身邊。當時的市政府醫務室的姜主任正跪在地上給患者做胸外心臟按壓,患者此時已經沒有心跳、呼吸;我和護士立即給藥、進行氣管插管,心電圖儀器顯示的是一條直線,但是我們還是竭盡全力地搶救患者,同時聽張百發副市長說明病情。
經過按壓、人工呼吸、矯正酸中毒等救治,患者幾次出現「心室纖顫」的心電圖圖形,每次及時除顫,又都馬上變成了「直線」。又過了10多分鐘,學醫出身的何魯麗副市長也趕了過來,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著名急救專家李宗浩教授也趕到了現場,北京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的專家們也前來增援。幾家著名醫院的專家全力以赴,患者始終都沒有任何反應。張百發副市長小聲對我說:「等到10點鐘再沒有好轉,我看就沒戲了。」我說:「我一進門,不就說百分之百沒戲,百分之百努力嗎?」其實,在場所有的醫生、護士和大部分人早已心照不宣,就是都不願說出口。
最後,在場的專家和長官決定,把患者就近送往北京同仁醫院繼續搶救,在場的醫生有的互相對視一下,都能讀懂對方的意思,而這時已經是11點多了。當然,最後的結果完全是意料之中的:56歲的李潤五副市長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其實,李潤五副市長的猝死早有預兆,聽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說,在發生猝死的前幾天,他一直感覺身體不適,渾身沒勁、胸悶,呼吸也不如以前順暢,還有些心悸。他曾在去開會的路上讓司機停車,吸了一會兒氧氣感覺好些了才又繼續趕路。後來,有一次正在開會,李潤五副市長突然意識不清,「出溜兒」(北京方言,「迅速滑動」的意思)到桌子底下⋯⋯,大家一直勸他去醫院看看,他總是說:「等把北京今年冬天供暖的問題解決了再去看。」結果,還沒有等到那一天,他就與世長辭了。所以,大家平時一定要注意,身體突然出現不適,突然出現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症狀,一定要盡快去醫院看一看,不能不重視。
一些患者在猝死前沒有徵兆,這種情況防不勝防。而李副市長恰恰在發生猝死前有明顯的徵兆,但並未重視,最終沒能夠躲過這一劫。我在搶救李副市長的時候,聽到旁邊的多位工作人員說「他是累死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有病及時看,或許就可以避免或減少猝死悲劇的發生。
事實上,引起猝死的絕大多數急症都有比較典型的表現,或是明顯的警示信號,而有一些信號則容易被大家忽略,或引起誤診。如果遇到以下情況,患者身邊的人應該在對患者進行力所能及搶救的同時,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有統計顯示,在所有的猝死患者中,大約90%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只有少數猝死發生在醫院裡。其中,65%的人死於發病後的15分鐘內,而恰恰他們來不及去醫院,救護車也不可能在4分鐘內到達患者身邊,所以就死在了醫院以外的各種場合;其餘35%的人死於發病後的15分鐘至2小時之間,顯然有一部分患者也是來不及去醫院而猝死在病發現場或去醫院的途中,那兩個小時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那為什麼還死在醫院以外了?往往是因為患者的表現非典型,沒有引起患者和家屬的足夠重視。比如侯耀文先生,因為當時他不是胸痛,而是後背痛,就沒能充分重視,結果發生了猝死的憾事。
photos放大顯示
【永誠中醫進修】兩岸中醫藥職涯發展中醫體驗講座 現代上班族普遍壓力大、工時長,營養又不均衡,很容易導致身體未老先衰,引發健康危機。 從中醫 ...
台北中醫體驗講座 11/08(日)10:00~12:30 10:00~11:30 閻利利講師 中醫講健康之從中醫養生觀點看身體警訊兩岸中醫藥職涯發展分享大陸中醫執 ...
10:00~11:30 主講師資閻利利講師 主講範圍 ‧中醫講健康之中醫觀點看身體警訊‧兩岸中醫藥職涯發展 11:30~12:00 永誠公司廖渝荃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中醫進修 ...
【台北中醫講座】:從中醫養生觀點看身體警訊---換個方向,學醫讓人生從此不一樣--- 2015/10/25(日)10:00~12:30閻利利講師主講歡迎您利用永誠線上客服系統報名, ...
3/22(日)從中醫養生觀點看身體警訊-兩岸中醫體驗講座10:00~11:30 閻利利講師□ 中醫講健康之從中醫養生觀點看身體警訊□ 兩岸中醫藥職涯發展□ 分享大陸中醫 ...
【台北中醫講座】:從中醫養生觀點看身體警訊中醫漸受世界各國肯定,源於人體在於調養體質、疾病斷根、 ... 【在職進修達人-李若瑟】兩岸諮詢顧問- 永誠台北教育中心.
腦中風 人間指標 微生物 特性六 腳鄉 生育補助
常常忘記東西放哪?失智症十大警訊,你中了幾個
我知道妳沒有失智了別再笑我了QQp.s.錯誤示範:不可以用三個食物喔 「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StatusExam,MMSE),用來測試...
食譜/保護腸道遠離癌症!高纖沙拉幫助掃除身體垃圾-黑木耳青花菜沙拉
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纖維攝取很重要。主廚潘瑋翔教大家製作油醋型溫沙拉「黑木耳青花菜沙拉」,富含植物膠質的黑木耳,搭配...
從頭看健康!白髮、掉髮、頭皮屑...中醫師教你看出:身體哪裡出問題
photos放大顯示一個人的頭皮及髮質健康與他的身體狀況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妨從日常生活中去觀察頭皮及髮質的健康狀況,根據以...
一杯飲料含糖量就超標!愛吃糖對身體的4大傷害,比油炸物更危險
photos放大顯示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各種食品成分對健康的影響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研究。反式脂肪被公認為「有害」的食品成...
日本醫師57歲,身體年齡維持32歲!抗老權威的年輕秘訣:「北歐式健走」
photos放大顯示穿合腳的鞋,盡可能大步走我走路通常會快速大步走,因此經常有人說我走路很快。除了工作上的移動之外,我也會...
每天一顆蘋果,降身體三把火!內分泌名醫:吃對這3種水果,排毒助減肥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dreamstime排毒是身體代謝的重要方式,在醫學界,有一種公認的說法是:身體不能定時排毒,就是代謝出了...
揭秘!酒量是天生還是後天練出來的?醫師曝驚人真相:其實全由身體「這件事」來決定
photos放大顯示有人喝酒千杯不醉,啤酒喝通海,葡萄酒也能整瓶牛飲。相反地,有人沾一口啤酒就面如關公,頭暈心悸樣樣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