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兒科》人氣醫師柳雱邁想到就落淚:媽媽哭著不敢說話、孩子臉上有瘀青....不只治病更治人心,那些診間的揪心故事
photos放大顯示
「用最簡單的方法,解釋讓父母親了解。」小兒科醫師柳雱邁是家長眼中值得信賴醫師,而能夠獲得信任,他認為,除了專業醫療之外,與病患溝通相當重要。例如,家長們最害怕孩子發燒,他試著將發燒比喻為警報器響,代表身體出現某些問題,強調解決問題源頭更重要,也就是善用比喻,以民眾聽得懂的方式,達到良好的醫病溝通與衛教。
孩子們充滿希望 柳雱邁投身兒科領域手裡拿著獅子玩偶,逗著哭鬧、害怕看醫師的孩子,他是小兒科醫師柳雱邁,也是孩子們眼中的「獅子醫師」。會當上醫師,柳雱邁笑說,這和自己的特質很不同。父親是高中化學老師,從小耳濡目染在理科的環境中,再加上成績不錯,在過去傳統思維「成績好多半都考醫學院」,理所當然走上了從醫之路。
不過,對人文、歷史、哲學相當喜愛的他,個性感性多於理性,種種因素之下,他決定選擇擔任小兒科醫師。柳雱邁回憶上解剖學時,便自認為手不夠巧,不適合外科,而原本對精神科醫學有興趣,卻在台北市立療養院實習時,發現當病患每天重複嚷著想出院,甚至訴說著心裡的情緒時,柳雱邁容易陷入感性之中,被患者情緒帶著走,卻愛莫能助。最後選擇小兒科,主要是看到迎接新生命的歡愉,以及感染了孩子們從生病到復原後的笑容,因此,投入兒科領域。
由於家族有過敏體質,父親與哥哥均有氣喘毛病,柳雱邁自己則是鼻過敏,且一流汗便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全身發癢難耐,因此,他以小兒過敏為次專科領域。
妥善溝通與衛教 兒科醫師的重要使命柳雱邁認為,治療最難的不是病童而是家長,因此,與病童的家長,甚至是阿公阿嬤溝通非常重要。
他曾收治4、5個月大的異位性皮膚炎男寶寶,臉部皮膚紅疹,可能因奇癢難耐,導致寶寶亂抓皮膚,或將臉在枕頭上摩擦,結果導致破皮、流湯。通常擦類固醇藥膏以及服藥,便會慢慢好轉,不過,新手爸媽擔心藥物副作用會傷害寶寶,寧可選擇坊間的泡酵素方法,沒想到卻未見好轉,且磨破皮讓病情加劇。
柳雱邁極具耐心,利用看診20、30分鐘時間,仔細分析給父母理解,其實幼兒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屬於弱效型,不會產生副作用,只要按時擦藥、服藥,若非嚴重的狀況,通常1週便能緩解。
不僅利用看診時間說明,為了解決診間時間有限的問題,柳雱邁也開放臉書以及line,若看診後有用藥或病情變化等問題,在時間允許下,會利用空檔解答家長的問題。他的耐心與細心,也讓不少家長跨縣市詢問,「曾碰過不住高雄,且沒看過診,也在臉書私訊,po孩子皮膚照片詢問。」他無奈表示,只能委婉告知家長,趕緊就近找醫師看診,以免延誤孩子病情。
除了願意花時間與家長溝通及衛教,柳雱邁認為,最重要的是以簡單的方式,讓家長理解。他回想剛離開醫院時,在學長許金照開立的家醫科診所服務的那段時間,奠定了自己開業的重要基礎。
他說,一方面是因為家醫科診所接觸到的病患很多元,包括慢性病、皮膚問題,甚至失眠等,每碰到不同的病症,便要趕緊涉獵更多知識或上課,累積豐富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許金照也告訴他,必須練習口條以及臨場反應,在短時間內以民眾可以理解的方式說明。
photos放大顯示
柳雱邁的診間有一大水缸,裡頭養著豬鼻龜,許多小孩子一進診間就會被吸引,忘了看病的緊張感。柳雱邁舉例,發燒是孩童常見的問題,剛開始他會以專業醫療知識解釋,「發燒是下視丘有個控制的中樞,當身體有發炎反應時,大腦接收訊息後,會將你體溫提高……。」他笑說,尤其是阿嬤帶孫子看診,往往解釋完一整串,阿嬤依舊一頭霧水的說,「阿你卡緊幫孫子打針退燒,不然,頭殼會燒壞掉。」
為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柳雱邁先將醫學知識反芻後,並且利用易懂的比喻,讓家長了解。好比是,「發燒如同警報器響起,提醒著家裡可能遭小偷闖入,不是急著關警報器,還得要找出原因警報響的原因,就像發燒不僅急著退燒,最重要是找到發燒的原因。」
不只訓練自己溝通能力,柳雱邁還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在家醫科診所任職沒多久,曾碰到一位媽媽及阿嬤帶著4、5個月大的寶寶求診,只見寶寶全身軟趴趴,十分沒有活力,家長自述一個月來看很多醫師都找不出原因。
眼見孩子精神不佳的狀態,柳雱邁想起唸書時老師提過的鉛中毒案例,會讓人的中樞神經活性下降。他解釋,早期的台灣,家長看到孩子哭鬧,會亂買來路不明的八寶散讓孩子服用,但有些不肖廠商為降成本,改用鉛丹,因此,若發現小寶寶有不明原因的神經症狀或嘔吐、食慾不振,一定要懷疑鉛中毒。
當下他問家長,是否讓孩子服用特別的中藥材,家屬回想確實讓寶寶吃了坊間購買的八寶粉。柳雱邁立即將病童轉診至大醫院抽血檢查,果然血中鉛濃度過高,才會出現活動力不佳等現象,還好並未長期服用,只需讓孩子身體慢慢代謝,沒多久便已恢復正常。
不只醫病 更要有同理心「不只看病,我也會關心病患的心情。」柳雱邁說,有位老太太曾因失眠求診,有次回診時,明顯心情低落,當問起近況時,老太太拿著手機秀出一張張照片,他一看才知道,是老太太兒子過世後的告別式、靈堂等照片,眼看著老太太眼淚直落,感性的他更不忍打斷,就這樣聽她訴說著與兒子的點滴,半小時後,實在是候診人數多,護理師不停向他比手勢,才不得不想辦法中斷。
他還曾碰過一名太太哭著帶2名孩子前來驗傷,他看到孩子們臉上及身上有新舊傷,先緩和了孩子母親的情緒,才慢慢詢問願不願意談談發生什麼事。柳雱邁極富耐心等待,等這位母親逐漸情緒穩定,再試著引導她說出來,後來才了解原來是與全家出遊,夫妻發生口角,先生拿孩子出氣,但先生已非第一次打孩子。同樣為人父柳雱邁更能感同身受,看到孩子們臉上瘀青,柳雱邁忍著淚水,告訴她必須通報社會局。
原本這位母親因種種家庭及經濟等因素,阻止她通報社會局,但柳雱邁試著讓她理解,孩子們是無辜的,且通報是醫師的職責,也勸她要多替孩子們著想。
花心思在病患身上 守護患者全家健康柳雱邁在「良醫健康網」《百大兒科大賞》票選活動中,獲得極高人氣,在競爭激烈的南區中得到第11名,不僅如此,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聰宏也對他讚賞有加,「柳雱邁是名很有耐心的醫師,視病如親,不斷在醫術上深耕。」雖是人氣醫師,為人卻謙和有禮。
「很多病人說,我是願意聽他們講最久的醫師。」柳雱邁說,不只仔細聽病童及家長描述孩子的狀況,還會將很多細節註記在病歷附註欄位,例如父親有沒有抽菸,或是患者的職業,家庭狀況等。這些註記均有助於醫療的用藥或判斷。若患者是司機,開藥時便需特別留意,不能開給嗜睡的藥物;此外,過敏病童的父親有抽菸習慣,只要每次就醫,他便會勸父親戒菸,幾次之後,家長自覺不好意思,真的戒掉多年菸癮。
戒菸除了能減低孩童過敏,對家長本身也有好處,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病者,戒菸能有助疾病控制,因此,6、7年前診所設立了戒菸門診,並由護理師一對一進行戒菸衛教及諮商,在努力推廣之下,診所每年大約對1,000名患者進行戒菸衛教,其中約有500名進入戒菸門診。
不厭其煩的勸導戒菸,柳雱邁希望從預防角度著手,守護就診病童及全家人的健康。
責任編輯:林筱庭核稿編輯:呂宇真
醫師基本資料
柳雱邁 醫師
專長:兒童預防保健
診所:柳雱邁診所
電話:07-3895640
地址:807高雄市三民區大順二路96號
因為看見孩子的需要,長期支持台大兒童醫院推動友善醫療的信義公益基金會,再次 ... 獨門的歡樂魅力,聯手推出「小丑歡樂診間」、「神奇氣球藥方」、「好聽故事 ... (圖二)巫婆媽媽說著療癒人心的故事,家長跟小朋友聽得投入,心裡也暖暖的。
若更多的盈餘可以給孩子及教師更好的教學環境與品質,「營利」難道不好嗎? ... 見一二八頁),透過這個封面故事,我們最想和讀者分享的,並不只是有哪些學校和教學的趨勢。 ... 這是一本直扣人心的好書! ... 同時我也聯想到許多家長在帶孩子看病時,不知道如何與醫師溝通,等到走出診間了,對孩子的病情還是一知半解。
今年,她將婦科經歷寫成《診間裡的女人:婦產科女醫師從身體的難題帶妳 ... 林靜儀說,這些診間裡的女人的故事最初是她下診後寫在臉書上的日誌。 ... 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接觸案例☆婦產科門診及病房中真實故事,撼動人心☆ ...
對大部分孩子而言,醫院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夢靨,討厭吃藥、打針的小朋友, ... 看看醫生和家長的內心話以及兩個暖心故事,你會發現,醫療院所處處是溫暖! ... 候診室外動物們陸續進入診間,但是等候在外的小動物卻陸續消失,發生什麼事?
【專業讀者】諶淑婷|從門診百態看見女性的個人價值──評《診間裡的女人》 ... 結婚生子後,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與伴侶的共同生活,或是憑藉著豐厚的 ... 醫師呢,再怎麼努力,也只能在下診後,將這些女人的故事記在心上, ... 醫院婦產科前資深主治醫師第一手接觸案例、婦產科門診及病房中真實故事,撼動人心!
名人自我成長例子人生勵志文章故事 道理名人小故事大道理激勵 人 話勵志人生網現代勤奮例子激勵人的 說話分享小故事長 腿 叔叔信箱
原本以為我不喜歡小孩,直到有了孩子後才發現:我不喜歡的是「改變」
photos放大顯示當了媽媽以後我原本以為,我不喜歡小孩,我不想要小孩。有了孩子以後才知道,我不喜歡的是「改變」。我害怕任...
早上喝「冰涼蔬果汁」,孩子抵抗力容易變差!4種最傷孩子的早餐
photos放大顯示圖片來源:Dreamstime早餐,是絕對不能馬虎敷衍的一餐,尤其是對於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不管是衛生、營養等都...
驚!孩子自閉症,可能和媽媽懷孕缺鐵有關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EmeryCoPhoto@flickr,CCBY-SA2.0自閉症孩童的母親在懷孕前及懷孕時較少使用鐵質補充品。研究作者表示,...
有個棒兒子等於沒兒子?劉墉:許多讀書不怎麼樣的孩子,比傑出的子女更孝順
photos放大顯示同樣子女、同樣成就,在不同年齡父母的心裡,可能完全不一樣。不是因為子女變差,而是父母不一樣了!我以前在...
「別人過號關我屁事!」家長不耐等怒罵...兒科醫師:父母的所有舉動,孩子都會學
photos放大顯示「別人過號關我屁事!」幾年來曾經有2位心急看病不能等的人,在柚子醫師面前說過這句話,大家可以想像,當然...
原本想生3個孩子,最後決定只養一個》4個故事告訴你,年輕人不是不想生而是...
photos放大顯示臺灣的生育率逐年下降,國家的生育口號,更從「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變成「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