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醫療糾紛不斷?想避免悲劇,手術前我該做什麼?醫師親授:用這「10大技巧」與醫師對話
photos放大顯示
報載:嘉義女拔二十顆牙返家昏迷亡,某法醫揭兩關鍵「對醫不利」:「如果是拔牙前感染,為什麼沒注意到?患者若是拔牙後感染更糟糕,難辭其咎,牙醫恐怕得負上醫療過失責任。」
「對醫不利」?「難辭其咎」?等一下!醫療事故的責任歸屬,與法律因果關係分析,有這麼簡單嗎? 「未審先判」?「網路公審霸凌」?到底是「醫醫相護」還是「醫醫相害」?
到底,醫療糾紛該怎麼看?一般民眾與讀者可能也都是霧裡看花。到底,醫療事故的爭點與因果關係怎麼看?到底,醫療事故是過失還是難以避免的意外風險?到底,醫療糾紛如何預防與避免?事先的說明溝通釋疑與同意,是醫病信任關係的要素;事中的小心注意與風險應變,是能否逢凶化吉化險為夷的條件;事後的客觀行為分析與爭點整理,才是判定責任歸屬與圓滿調解的關鍵。
本件爭議中,有智能障礙的女子拔二十顆牙後,出院返家後,隔天疑吸入性肺炎,搶救九天後宣告不治。家屬質疑與拔牙手術手術有關,要求檢警查明死因。檢警會同法醫對鄭女遺體進行解剖,初步判定死因是「右側肺部吸入性肺炎」,至於是否與拔牙有關?嘉義地檢署表示,要等鑑定報告出爐才能釐清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
對此,某法醫向媒體表示,一次拔二十顆牙,有感染及出血兩大問題要考慮;此外,肺炎發生時間點也要釐清,是拔牙前就有肺炎,還是拔牙後併發肺炎感染。該名法醫提到,無論今天鄭女解剖死因為何,是否為手術前後得到感染,結果都對醫生不利,「如果是拔牙前感染,為什麼沒注意到?患者若是拔牙後感染更糟糕,難辭其咎,牙醫恐怕得負上醫療過失責任。」
其實,任何的醫療爭議事件對醫病雙方都是一件悲劇,應該詳盡整理爭點與分析因果,才能還給當事人公道與正義!
筆者曾出書:《九十九%醫療糾紛都是可以避免的》,分享多年醫療糾紛調解第一手實戰經驗,善用書中三大法寶:爭點整理三步驟──透過爭點整理,可以釐清問題所在,讓事件脫離情緒化,加速解決問題。不僅可加強病人安全、幫助醫病重修關係,還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也提供法律從業人員在面對醫療糾紛案件時,有參考的依循。
其實有時候,醫病雙方只要善用溝通的技巧,許多不幸的結果都不會發生;且就算不幸地發生了意料之外的結果,只要雙方肯真誠面對彼此,釐清問題所在,也可以減少訴訟的漫長苦難折磨。畢竟醫療糾紛一旦發生,對醫病雙方都是災難,沒有人是最終贏家。
一般而言,分析醫療爭議個案,可利用八大分析工具,如診療經過一覽表、醫療事件時間序列線、醫療行為分析圖、醫療行為分析表、事實因果分析圖、事實上爭點整理表、法律上爭點整理圖、法律上爭點整理表等。
醫療事故三階段而就有關醫療事故之爭點整理,在程序上可區分為三個階段:(1)個案醫療行為之行為分析,(2)事實與證據上之爭點整理,(3) 法律上爭點整理。
該名法醫提到:「無論術前或術後肺炎,醫師都難辭其究。」依據臨床手術麻醉實務經驗,全方位醫療危機管理法律分析,以及全方位關懷調解管理學上,我的看法有十點不一樣:
1. 術前,如果有肺炎? 在台灣醫療實務經驗法則上,實在不太可能!手術與麻醉評估之醫護團隊,是不可能讓他進開刀房,不可能沒有把關,就隨便進開刀房開刀的,這也是稍有臨床專業經驗者都知道的常識。
2. 術後,有肺炎!是一般肺炎嗎?法醫解剖發現「右側吸入性肺炎」,依據時間序列分析,跟手術一定有因果關係嗎?
3. 術後,呼吸血壓心跳正常。並無手術直接關連之併發症。
4. 後來,N天後猝死,法醫解剖發現「吸入性肺炎」。不是手術中異物掉入,也不是術後異物掉入氣管。
5. 是食團或唾液嗆入氣管?有待嚴謹的醫療鑑定,審酌事證,具體明確認定。
6. 「如果是術後肺炎,醫師都難辭其究...」?如果是一般意外,氣道吸進異物或食物或唾液,是「醫療難以避免的個人風險」,如何論斷是「醫療過失」?如何妄斷醫師「難辭何咎」?
7. 對於曾經異物阻塞氣管實際經驗,被兒子哈姆立克救回來的我來說,正常人也會發生「氣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的意外,要硬說是跟「手術」有「因果關係」,恐怕要有充分的事實與證據,才能說服我。
photos放大顯示
報載:嘉義女拔二十顆牙返家昏迷亡,某法醫揭兩關鍵「對醫不利」:「如果是拔牙前感染,為什麼沒注意到?患者若是拔牙後感染更糟糕,難辭其咎,牙醫恐怕得負上醫療過失責任。」
「對醫不利」?「難辭其咎」?等一下!醫療事故的責任歸屬,與法律因果關係分析,有這麼簡單嗎? 「未審先判」?「網路公審霸凌」?到底是「醫醫相護」還是「醫醫相害」?
到底,醫療糾紛該怎麼看?一般民眾與讀者可能也都是霧裡看花。到底,醫療事故的爭點與因果關係怎麼看?到底,醫療事故是過失還是難以避免的意外風險?到底,醫療糾紛如何預防與避免?事先的說明溝通釋疑與同意,是醫病信任關係的要素;事中的小心注意與風險應變,是能否逢凶化吉化險為夷的條件;事後的客觀行為分析與爭點整理,才是判定責任歸屬與圓滿調解的關鍵。
本件爭議中,有智能障礙的女子拔二十顆牙後,出院返家後,隔天疑吸入性肺炎,搶救九天後宣告不治。家屬質疑與拔牙手術手術有關,要求檢警查明死因。檢警會同法醫對鄭女遺體進行解剖,初步判定死因是「右側肺部吸入性肺炎」,至於是否與拔牙有關?嘉義地檢署表示,要等鑑定報告出爐才能釐清兩者是否有因果關係。
對此,某法醫向媒體表示,一次拔二十顆牙,有感染及出血兩大問題要考慮;此外,肺炎發生時間點也要釐清,是拔牙前就有肺炎,還是拔牙後併發肺炎感染。該名法醫提到,無論今天鄭女解剖死因為何,是否為手術前後得到感染,結果都對醫生不利,「如果是拔牙前感染,為什麼沒注意到?患者若是拔牙後感染更糟糕,難辭其咎,牙醫恐怕得負上醫療過失責任。」
其實,任何的醫療爭議事件對醫病雙方都是一件悲劇,應該詳盡整理爭點與分析因果,才能還給當事人公道與正義!
筆者曾出書:《九十九%醫療糾紛都是可以避免的》,分享多年醫療糾紛調解第一手實戰經驗,善用書中三大法寶:爭點整理三步驟──透過爭點整理,可以釐清問題所在,讓事件脫離情緒化,加速解決問題。不僅可加強病人安全、幫助醫病重修關係,還可避免不必要的糾紛,也提供法律從業人員在面對醫療糾紛案件時,有參考的依循。
其實有時候,醫病雙方只要善用溝通的技巧,許多不幸的結果都不會發生;且就算不幸地發生了意料之外的結果,只要雙方肯真誠面對彼此,釐清問題所在,也可以減少訴訟的漫長苦難折磨。畢竟醫療糾紛一旦發生,對醫病雙方都是災難,沒有人是最終贏家。
一般而言,分析醫療爭議個案,可利用八大分析工具,如診療經過一覽表、醫療事件時間序列線、醫療行為分析圖、醫療行為分析表、事實因果分析圖、事實上爭點整理表、法律上爭點整理圖、法律上爭點整理表等。
醫療事故三階段而就有關醫療事故之爭點整理,在程序上可區分為三個階段:(1)個案醫療行為之行為分析,(2)事實與證據上之爭點整理,(3) 法律上爭點整理。
該名法醫提到:「無論術前或術後肺炎,醫師都難辭其究。」依據臨床手術麻醉實務經驗,全方位醫療危機管理法律分析,以及全方位關懷調解管理學上,我的看法有十點不一樣:
1. 術前,如果有肺炎? 在台灣醫療實務經驗法則上,實在不太可能!手術與麻醉評估之醫護團隊,是不可能讓他進開刀房,不可能沒有把關,就隨便進開刀房開刀的,這也是稍有臨床專業經驗者都知道的常識。
2. 術後,有肺炎!是一般肺炎嗎?法醫解剖發現「右側吸入性肺炎」,依據時間序列分析,跟手術一定有因果關係嗎?
3. 術後,呼吸血壓心跳正常。並無手術直接關連之併發症。
4. 後來,N天後猝死,法醫解剖發現「吸入性肺炎」。不是手術中異物掉入,也不是術後異物掉入氣管。
5. 是食團或唾液嗆入氣管?有待嚴謹的醫療鑑定,審酌事證,具體明確認定。
6. 「如果是術後肺炎,醫師都難辭其究...」?如果是一般意外,氣道吸進異物或食物或唾液,是「醫療難以避免的個人風險」,如何論斷是「醫療過失」?如何妄斷醫師「難辭何咎」?
7. 對於曾經異物阻塞氣管實際經驗,被兒子哈姆立克救回來的我來說,正常人也會發生「氣道阻塞」或「吸入性肺炎」的意外,要硬說是跟「手術」有「因果關係」,恐怕要有充分的事實與證據,才能說服我。
2 天前 — 醫師親授:用這「10大技巧」與醫師對話 ... 該名法醫提到,無論今天鄭女解剖死因為何,是否為手術前後得到感染,結果都對醫生不利,「如果是拔牙前 ...
2 天前 — 恐怕佛心的口腔外科醫師應該會大量退場,重症難症無人醫,惡化醫療崩壞,恐非眾多弱勢病患之福。 ... 醫師親授:用這「10大技巧」與醫師對話 ...
Dr. A Nan之『手術前身心準備期』,(社交(FB)活動休眠期) . ... 醫師親授:用這「10大技巧」與醫師對話撰文者醫勞盟法律顧問蔡秀男(現職醫師) 2...020-12-16 報載: ...
早上,順利,成功,開了ㄧ刀, 內視鏡尿道狹窄切開擴張手術。 ... 醫師親授:用這「10大技巧」與醫師對話撰文者醫勞盟法律顧問蔡秀男(現職醫師) 2...020-12-16 報 ...
See more of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on Facebook ... 醫師親授:用這「10大技巧」與醫師對話撰文者醫勞盟法律顧問蔡秀男(現職醫師) 2...020-12-16 報載:嘉義 ...
中山醫營隊2021肩關節鏡手術費用腹腔鏡co2理由膝關節鏡手術爬樓梯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營盲腸炎手術時間2021醫學營隊腹腔鏡二氧化碳排出高醫醫學營腹腔鏡術後休養 079是哪裡的電話衛生局長鄭鴻藝輔 英 醫院 職缺
肥胖、糖尿病、失智症...可能是「皮質醇」惹禍!哈佛醫師:這2種東西不要碰
photos放大顯示壓力擺錘帶給我的重擊在我30多歲時,我是典型受長期壓力迫害的女性,導致我皮質醇過高。我經常為了小事庸人自...
老太太剛捱過乳癌,又發現肺部腫瘤...不是除了開刀就只能安寧!醫師道出癌症治療...
photos放大顯示對晚期及年長的患者就應該選擇安寧或緩和治療?【正解】1.對年長病人不宜立刻選擇安寧緩和治療,應考慮放療的...
手機不離耳,讓你容易得腦瘤!腦神經內科醫師公開:有這種症狀,腦瘤機率翻倍
photos放大顯示諮詢/黃俊豪(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黃啟訓(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採訪整理/張郁梵...
和長輩總是雞同鴨講?台大名醫揭老年聽損溝通技巧「大小聲」更聽不清楚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2025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當中就有1人超過65歲,而統計上,有3至4成...
設備豪華潔淨、全美語說故事...家醫科醫師:為什麼這些幼兒園,被我列入不往來名單?
photos放大顯示還記得孩子兩歲半時,我開始幫他物色優質的幼兒園。先讓孩子上一家「小小幼稚園」。這幼兒園的名稱是兒子自己...
健檢發現「肺結節」是肺癌前兆嗎?想判斷是否惡性腫瘤,胸腔外科醫師點名「3大情...
photos放大顯示根據衛福部公告的「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指引」,初次篩檢出小於6mm的結節,無論是單個或多個、非實質性、...
感冒最好的良藥是讓身體排汗!罹癌後存活45年...台大醫師這樣做,20多年沒感冒
photos放大顯示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的李豐醫師,赴加拿大進修,就讀研究所第3年時罹患淋巴癌。返回台灣後,曾任教台大醫學...
食譜/絲瓜薏仁糙米雞肉粥-顧好三高又護血管的得舒飲食防高血壓、腦中風"
保護心血管、控制血壓,除了從日常生活的睡眠、運動做起,飲食也很重要,主廚陳之穎帶來這道得舒飲食「絲瓜薏仁糙米雞肉粥」...
咳嗽停不了,應該怎麼辦?《百大兒科》中區第一名醫師教你:何時該化痰?還是先止...
photos放大顯示9月來到,台灣天氣逐漸轉涼入秋,然而,不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減,流感季節也要到來,家長不僅擔心一方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