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糖尿病症狀!中醫師授1食療助控糖 3穴位減緩口渴、飢餓感
糖尿病飲食慢性病食療血糖穴位中醫症狀口渴中醫師第二型糖尿病飢餓感周宗翰助控新冠肺炎控糖消渴症枸杞炒苦瓜 文章 參考資訊


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病,最近許多研究陸續指出,糖尿病可能也能列入長期新冠症候群其中之一,得過新冠肺炎的患者相比沒染疫過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相對較高。因此,確診過的患者要更加謹慎注意身體的變化,中醫師周宗翰也分享如何透過穴位及食療幫助控糖,減緩症狀。
中醫治療先辨明類型 對症下藥更精準
周宗翰指出,黃帝內經的《素問.奇病論》中提到的「消渴」,和現今糖尿病十分類似,而消渴症所涵蓋的範圍更加廣泛,雖不能完全劃上等號,但可以做為臨床治療的方向參考。
周宗翰說明,消渴症的病因病機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素體陰虛,再加上飲食失節、情志不調或勞慾過度所導致,並可依影響到肺、胃、腎三個臟腑的情況,分為上消、中消及下消,以利評估病位以及病情的走向。
上消:肺熱津傷型
以多飲為主,經常會覺口乾舌燥,飲水增多卻不解渴,治療上可以使用消渴方加減沙參、麥門冬去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中消:胃熱熾盛型
以多食為主,經常會感到飢餓,吃很多東西體重卻沒有隨之上升,同時也容易便秘,此時則可以使用玉女煎加減方,有助於清胃瀉火,養陰生津。
下消:腎陰虧虛型
以多尿為主,還可能伴隨尿濁、腰膝痠軟,形體瘦弱等症狀,臨床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有助於滋陰固腎。要注意的是,許多下消是由上消和中消發展而成,類似於糖尿病的後期,患者的體質中的氣陰虧虛的程度以及是否久病出現瘀象,也需一併考量處理。
飲食地雷要避開 食療+穴位助控糖
無論是糖尿病前中後期的患者,飲食的控制都要相當注意,周宗翰建議,可多攝取高纖維食物,以及像是苦瓜、冬瓜、山藥、薏仁等清熱生津的食材。並且避開高糖分、高脂肪及精緻澱粉,同時也要小心加工食品,例如香腸、丸子、火鍋料等物。
此外,進食的順序也很重要,建議可先吃高纖蔬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再吃全穀雜糧類,不僅可讓血糖不會波動太大,也比較能夠有飽足感。同時,也要維持規律的運動與作息,才能夠從根本去調整。以下推薦一道簡單的中醫食療供糖尿病患者參考:
枸杞炒苦瓜
【材料】枸杞10~15克、苦瓜一小條
【作法】將枸杞和苦瓜洗淨,苦瓜剖開去籽並切片,放入沸水中焯燙一分鐘撈起,浸泡冷水,如此可去除苦味同時保留脆嫩口感。接著,將苦瓜放入油鍋中炒到個人喜歡的軟硬度,加入枸杞以及適量的鹽一同拌炒即可起鍋。
【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可治熱病煩渴,枸杞味甘性平,可滋補肝腎之陰,兩者搭配起來滋陰清熱的效果頗佳。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苦瓜中含有可促進醣類分解,輔助降低血糖,而枸杞則是含有枸杞多糖,可能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脂。
除了飲食以外,周宗翰提供下列幾個保健穴位,透過每日自行按壓,不僅可以減緩消渴的症狀,也能夠幫助血糖的穩定。
承漿穴
【位置】下唇下方正中凹陷處。
【功效】承漿是任脈的穴位,按壓此穴可減緩糖尿病患者煩渴的症狀。
內庭穴
【位置】足背第二三指間,交界處往上凹陷處。
【功效】內庭穴屬足陽明胃經的滎穴,按壓此穴可瀉胃熱,減緩胃陰的損耗,並控制食慾,減少飢餓感。
然谷穴
【位置】足內側內踝前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功效】然谷穴是腎經的縈穴,能有助於升清降濁,補充腎水。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翰鳴堂中醫診所 周宗翰中醫師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第二型糖尿病治療口 乾 舌 燥 中醫第二型糖尿病藥物第二型糖尿病前期口乾舌燥穴道血糖高不能吃的食物第二型糖尿病痊癒糖尿病會死嗎糖尿病口渴怎麼辦口乾舌燥怎麼改善 藥業 西普 注射液鐵馬 掃街 妹妹 全程 頭殼 LINE TODAY事業 低潮 賈靜雯
中了流感全身痠!別怕營養師揭「7大飲食妙招」:加速恢復-Yahoo奇摩新聞
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會有較多的飽足感,也可以幫助修復人體組織,維持我們的免疫力正常運作。5.高營養密度食物:營養牛乳、毛...
侯昌明戒宵夜逆轉高血糖!醫曝3種糖尿病皮膚徵兆「銅人推掌法」助穩定血糖
藝人侯昌明曾自曝某次健康檢查發現,高血糖接近糖尿病邊緣,才發現有可能是愛吃宵夜惹的禍,而他又有家族糖尿病史,決定透過...
胰臟癌、肝癌、胃癌、腸癌、卵巢癌10大癌症半數都腹痛!這裡痛最危險
藝人巴戈日前因胰臟癌去世,從發病到去世不到5個月。前駐泰大使李應元也是胰臟癌,據形容,胰臟癌痛起來要人命!幾乎每個人...
糖尿病腳麻是神經病變還是....?1症狀分辨是不寧腿症或神經病變
65歲的王先生有糖尿病又合併末期腎臟病,有次因為呼吸喘、全身腫脹必須進行緊急透析治療,但躺臥時卻因為腳不停抖動和移動,...
早期沒症狀,一夜之間視力卻可能從1.0退到0.1...眼科醫師:千萬別輕忽這種慢性病
photos放大顯示日前門診有位40歲的女性前來求診,表示自己飛蚊症增加,檢查後雖然兩眼視力皆為1.0,不過做眼底檢查後卻發現...
咳嗽、流鼻水卻快篩陰就沒事?小心恐罹患鼻竇炎「3症狀區別」延誤治療恐致命
本土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每天仍有上萬名新增確診個案,讓不少人一出現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呼吸道症狀便...
新北市確診衝破2.3萬人!侯友宜「疫情海嘯來了」喊話「快篩陽視同確診不限對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新冠肺炎疫情,今日(5/12)本土確診新增6萬5385例,其中新北市新增2萬3788例本土個案。新北市...
你聽過「觸覺飢餓」嗎?想減肥,別用餐具吃飯!醫師教你:靠「正念飲食」瘦身又紓壓
photos放大顯示新的調查發現,如果嬰兒被允許用雙手進食,他們會吃下無論分量或種類都較為適當的食物,而且較不容易發胖。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