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並不可怕,重點是做好準備!關於長期照顧,30、40、50歲都該知道的事
photos放大顯示
「長期照顧是一座幽暗空谷,深不見底,有可能會拖垮一家子人」,長期輔導長照家庭,看盡許多「久病床前無孝子」人生百態的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生沈政男感嘆,「照顧失能失智的家人,有兩成想自殺、每六人有一人想殺人。」要如何避免長照悲歌不斷上演,不管你現在是30、40或50歲哪個世代,預先做好準備,對於自己與家人,都是一種慈悲。
在保險公司擔任業務主管的楊瓏元,在28歲那年,父親中風倒下,一病就是18年,期間經過3次小中風,進出醫院無數次。他最怕聽到暗夜電話聲響,因為,電話那頭一定是母親從醫院急診室傳來的急切聲音:父親又住院了。幾度從鬼門關搶救起父親,他常想:這樣擔心受怕的日子,到何時才是個頭?
身為獨子的楊瓏元,背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前後也交過兩任女朋友,但是,當女方得知他家中有一位需要長期照顧的中風父親,就紛紛打退堂鼓,楊瓏元表示,他到30多歲都還不敢想結婚,因為光父親一個月的醫藥費,就是一大筆開銷,如果結婚生子,經濟壓力將更為沉重。雖然有母親照顧,但長年下來,他也擔心母親撐不住病垮了。在經濟、家庭因素的考量下,直到父親過世之後,他才敢娶妻生子,開始正常的家庭生活,這時,他已經46歲。
沈政男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失能失智平均照顧的時間為10年,頭5年從輕度到中度,後5年則是重度到臨終,「照顧的家屬不崩潰不算正常。」他感嘆地說。
像楊瓏元這樣的狀況,並非特例,台灣有75萬5千個家庭陷入長期照顧的困境,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會不會就是自己。其實,面對長期照顧議題,不應該被動的等著發生,而應該主動提前因應,在人生不同階段,30、40及50歲三個世代,都有應該做、必須做的準備工作,只有預先做好心理、財務等準備,才不至於臨到之際,「驚慌失措」、「困頓無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分別針對30、40、50歲世代,提供了以下的心理準備與具體建議:
30歲世代:預先做好保險規畫及對老化的認知
30歲世代,剛好是投入職場約5~6年,可能已經晉升公司小主管與準備結婚的階段,一般而言,此一族群的父母親大約才5、60歲,剛好進入「準退休期」。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張淑卿表示,人的身體狀況在25歲時到達顛峰,並開始逐漸走下坡。為了能夠延緩老化時間,她認為要趁著年輕,就應該強化對「老化」的認知。
首先,要先培養對老年人身體退化能力的警覺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父母身體狀況是否已經開始退化,例如,體力是否大不如前,常常坐著看電視就睡著;是否常忘東忘西,整日悶不吭聲。應適時多予關懷,鼓勵父母走出家庭,培養正當的休閒生活、多參加老友聚會,甚至參與社會活動(如志工、社區活動、廟會等宗教活動)等,避免假日多待在家看電視,少了人際關係的互動與刺激,如此才能延緩老化的速度。
另一方面,因為此一階段的族群已具備經濟能力,不妨幫父母或自己規畫長期照顧保險,一般而言,年紀越輕,長照險的保費越便宜,現在30歲,20年期繳滿期之後也才只有50歲。至於父母親,則檢視一下保單,特定傷病的保障是否足夠,如果不足,建議可加購殘扶險或長期照顧保單,以備不時之需。
以台灣平均壽命為79.84歲計算,離30歲的年紀還有兩倍半之多,一般人可能認為距離「老年」還早,根本無須顧慮,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5歲以上身心障礙失能率均超過兩成,身心障礙者使用到長期看護的可能性不比老人低,及早準備,才能無後顧之憂。
40歲世代:安排長輩老年住處
對於40歲世代來說,除了30歲世代必須注意的事外,此一世代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父母與自己的「房事」問題。因為40多歲族群多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三明治族群」,經濟較為穩定,同時會面臨與父母共同居住或自行購屋的不同選擇。
不少人會想換大房子,甚至是透天厝,享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然而張淑卿引用日本經驗指出,這個年紀其實不應換大坪數房子,若有換屋需求,反而應該考慮退休或老化的需求預作準備。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由於台灣有許多從南部離鄉背井來台北打拚的外鄉人,雖然在北部事業有成,但父母都仍住在鄉下,限於父母年事已高,常常會陷入兩難局面,她建議幾大考量方向:
一、跟父母商量,是否願意北上同住,如果願意,為避免生活上的摩擦及保留彼此的居住空間,可以考量與兄弟姊妹及父母居住在同一棟樓或社區,一方面保有自我空間,另一方面可以互相照料,若是父母身體有恙,也能就近照顧。
二、由於父母的年紀漸大,因疾病或老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未來可能有輪椅或行動輔具的需求,如果是公寓型住宅,建議買在一樓,方便出入,也可以讓父母與鄰居互串門子,增加良好人際關係。住宅周邊緊鄰市場、公園、醫院,交通便利、生活機能佳是最好不過了,讓父母親感覺與住在鄉下的生活並無太大改變,並能享受較好的醫療照護。
photos放大顯示
「長期照顧是一座幽暗空谷,深不見底,有可能會拖垮一家子人」,長期輔導長照家庭,看盡許多「久病床前無孝子」人生百態的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生沈政男感嘆,「照顧失能失智的家人,有兩成想自殺、每六人有一人想殺人。」要如何避免長照悲歌不斷上演,不管你現在是30、40或50歲哪個世代,預先做好準備,對於自己與家人,都是一種慈悲。
在保險公司擔任業務主管的楊瓏元,在28歲那年,父親中風倒下,一病就是18年,期間經過3次小中風,進出醫院無數次。他最怕聽到暗夜電話聲響,因為,電話那頭一定是母親從醫院急診室傳來的急切聲音:父親又住院了。幾度從鬼門關搶救起父親,他常想:這樣擔心受怕的日子,到何時才是個頭?
身為獨子的楊瓏元,背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前後也交過兩任女朋友,但是,當女方得知他家中有一位需要長期照顧的中風父親,就紛紛打退堂鼓,楊瓏元表示,他到30多歲都還不敢想結婚,因為光父親一個月的醫藥費,就是一大筆開銷,如果結婚生子,經濟壓力將更為沉重。雖然有母親照顧,但長年下來,他也擔心母親撐不住病垮了。在經濟、家庭因素的考量下,直到父親過世之後,他才敢娶妻生子,開始正常的家庭生活,這時,他已經46歲。
沈政男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失能失智平均照顧的時間為10年,頭5年從輕度到中度,後5年則是重度到臨終,「照顧的家屬不崩潰不算正常。」他感嘆地說。
像楊瓏元這樣的狀況,並非特例,台灣有75萬5千個家庭陷入長期照顧的困境,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會不會就是自己。其實,面對長期照顧議題,不應該被動的等著發生,而應該主動提前因應,在人生不同階段,30、40及50歲三個世代,都有應該做、必須做的準備工作,只有預先做好心理、財務等準備,才不至於臨到之際,「驚慌失措」、「困頓無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分別針對30、40、50歲世代,提供了以下的心理準備與具體建議:
30歲世代:預先做好保險規畫及對老化的認知
30歲世代,剛好是投入職場約5~6年,可能已經晉升公司小主管與準備結婚的階段,一般而言,此一族群的父母親大約才5、60歲,剛好進入「準退休期」。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張淑卿表示,人的身體狀況在25歲時到達顛峰,並開始逐漸走下坡。為了能夠延緩老化時間,她認為要趁著年輕,就應該強化對「老化」的認知。
首先,要先培養對老年人身體退化能力的警覺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父母身體狀況是否已經開始退化,例如,體力是否大不如前,常常坐著看電視就睡著;是否常忘東忘西,整日悶不吭聲。應適時多予關懷,鼓勵父母走出家庭,培養正當的休閒生活、多參加老友聚會,甚至參與社會活動(如志工、社區活動、廟會等宗教活動)等,避免假日多待在家看電視,少了人際關係的互動與刺激,如此才能延緩老化的速度。
另一方面,因為此一階段的族群已具備經濟能力,不妨幫父母或自己規畫長期照顧保險,一般而言,年紀越輕,長照險的保費越便宜,現在30歲,20年期繳滿期之後也才只有50歲。至於父母親,則檢視一下保單,特定傷病的保障是否足夠,如果不足,建議可加購殘扶險或長期照顧保單,以備不時之需。
以台灣平均壽命為79.84歲計算,離30歲的年紀還有兩倍半之多,一般人可能認為距離「老年」還早,根本無須顧慮,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5歲以上身心障礙失能率均超過兩成,身心障礙者使用到長期看護的可能性不比老人低,及早準備,才能無後顧之憂。
40歲世代:安排長輩老年住處
對於40歲世代來說,除了30歲世代必須注意的事外,此一世代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父母與自己的「房事」問題。因為40多歲族群多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三明治族群」,經濟較為穩定,同時會面臨與父母共同居住或自行購屋的不同選擇。
不少人會想換大房子,甚至是透天厝,享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然而張淑卿引用日本經驗指出,這個年紀其實不應換大坪數房子,若有換屋需求,反而應該考慮退休或老化的需求預作準備。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由於台灣有許多從南部離鄉背井來台北打拚的外鄉人,雖然在北部事業有成,但父母都仍住在鄉下,限於父母年事已高,常常會陷入兩難局面,她建議幾大考量方向:
一、跟父母商量,是否願意北上同住,如果願意,為避免生活上的摩擦及保留彼此的居住空間,可以考量與兄弟姊妹及父母居住在同一棟樓或社區,一方面保有自我空間,另一方面可以互相照料,若是父母身體有恙,也能就近照顧。
二、由於父母的年紀漸大,因疾病或老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未來可能有輪椅或行動輔具的需求,如果是公寓型住宅,建議買在一樓,方便出入,也可以讓父母與鄰居互串門子,增加良好人際關係。住宅周邊緊鄰市場、公園、醫院,交通便利、生活機能佳是最好不過了,讓父母親感覺與住在鄉下的生活並無太大改變,並能享受較好的醫療照護。
photos放大顯示
「長期照顧是一座幽暗空谷,深不見底,有可能會拖垮一家子人」,長期輔導長照家庭,看盡許多「久病床前無孝子」人生百態的衛福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生沈政男感嘆,「照顧失能失智的家人,有兩成想自殺、每六人有一人想殺人。」要如何避免長照悲歌不斷上演,不管你現在是30、40或50歲哪個世代,預先做好準備,對於自己與家人,都是一種慈悲。
在保險公司擔任業務主管的楊瓏元,在28歲那年,父親中風倒下,一病就是18年,期間經過3次小中風,進出醫院無數次。他最怕聽到暗夜電話聲響,因為,電話那頭一定是母親從醫院急診室傳來的急切聲音:父親又住院了。幾度從鬼門關搶救起父親,他常想:這樣擔心受怕的日子,到何時才是個頭?
身為獨子的楊瓏元,背負傳宗接代的壓力,前後也交過兩任女朋友,但是,當女方得知他家中有一位需要長期照顧的中風父親,就紛紛打退堂鼓,楊瓏元表示,他到30多歲都還不敢想結婚,因為光父親一個月的醫藥費,就是一大筆開銷,如果結婚生子,經濟壓力將更為沉重。雖然有母親照顧,但長年下來,他也擔心母親撐不住病垮了。在經濟、家庭因素的考量下,直到父親過世之後,他才敢娶妻生子,開始正常的家庭生活,這時,他已經46歲。
沈政男指出,根據臨床經驗,失能失智平均照顧的時間為10年,頭5年從輕度到中度,後5年則是重度到臨終,「照顧的家屬不崩潰不算正常。」他感嘆地說。
像楊瓏元這樣的狀況,並非特例,台灣有75萬5千個家庭陷入長期照顧的困境,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會不會就是自己。其實,面對長期照顧議題,不應該被動的等著發生,而應該主動提前因應,在人生不同階段,30、40及50歲三個世代,都有應該做、必須做的準備工作,只有預先做好心理、財務等準備,才不至於臨到之際,「驚慌失措」、「困頓無助」,這才是最重要的。
專家分別針對30、40、50歲世代,提供了以下的心理準備與具體建議:
30歲世代:預先做好保險規畫及對老化的認知
30歲世代,剛好是投入職場約5~6年,可能已經晉升公司小主管與準備結婚的階段,一般而言,此一族群的父母親大約才5、60歲,剛好進入「準退休期」。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助理教授張淑卿表示,人的身體狀況在25歲時到達顛峰,並開始逐漸走下坡。為了能夠延緩老化時間,她認為要趁著年輕,就應該強化對「老化」的認知。
首先,要先培養對老年人身體退化能力的警覺性,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父母身體狀況是否已經開始退化,例如,體力是否大不如前,常常坐著看電視就睡著;是否常忘東忘西,整日悶不吭聲。應適時多予關懷,鼓勵父母走出家庭,培養正當的休閒生活、多參加老友聚會,甚至參與社會活動(如志工、社區活動、廟會等宗教活動)等,避免假日多待在家看電視,少了人際關係的互動與刺激,如此才能延緩老化的速度。
另一方面,因為此一階段的族群已具備經濟能力,不妨幫父母或自己規畫長期照顧保險,一般而言,年紀越輕,長照險的保費越便宜,現在30歲,20年期繳滿期之後也才只有50歲。至於父母親,則檢視一下保單,特定傷病的保障是否足夠,如果不足,建議可加購殘扶險或長期照顧保單,以備不時之需。
以台灣平均壽命為79.84歲計算,離30歲的年紀還有兩倍半之多,一般人可能認為距離「老年」還早,根本無須顧慮,然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5歲以上身心障礙失能率均超過兩成,身心障礙者使用到長期看護的可能性不比老人低,及早準備,才能無後顧之憂。
40歲世代:安排長輩老年住處
對於40歲世代來說,除了30歲世代必須注意的事外,此一世代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父母與自己的「房事」問題。因為40多歲族群多屬於「上有高堂、下有兒女」的「三明治族群」,經濟較為穩定,同時會面臨與父母共同居住或自行購屋的不同選擇。
不少人會想換大房子,甚至是透天厝,享受三代同堂的天倫之樂。然而張淑卿引用日本經驗指出,這個年紀其實不應換大坪數房子,若有換屋需求,反而應該考慮退休或老化的需求預作準備。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表示,由於台灣有許多從南部離鄉背井來台北打拚的外鄉人,雖然在北部事業有成,但父母都仍住在鄉下,限於父母年事已高,常常會陷入兩難局面,她建議幾大考量方向:
一、跟父母商量,是否願意北上同住,如果願意,為避免生活上的摩擦及保留彼此的居住空間,可以考量與兄弟姊妹及父母居住在同一棟樓或社區,一方面保有自我空間,另一方面可以互相照料,若是父母身體有恙,也能就近照顧。
二、由於父母的年紀漸大,因疾病或老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未來可能有輪椅或行動輔具的需求,如果是公寓型住宅,建議買在一樓,方便出入,也可以讓父母與鄰居互串門子,增加良好人際關係。住宅周邊緊鄰市場、公園、醫院,交通便利、生活機能佳是最好不過了,讓父母親感覺與住在鄉下的生活並無太大改變,並能享受較好的醫療照護。
重點. ZHUYIN[ㄓㄨㄥˋㄉㄧㄢˇ]; PINYIN[zhongdian]. a weight-bearing point;a key; a stress; an emphasis; the focal (or key) point; priority. 釋義; 相關詞.
重點. ZHUYIN[ㄓㄨㄥˋㄉㄧㄢˇ]; PINYIN[zhongdian]. a weight-bearing point;a key; a stress; an emphasis; the focal (or key) point; priority. 釋義; 相關詞.
Many translated example sentences containing "重點" –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and search engine for English translations.
基本解释:1. [Stress;Main point;Focal point]∶重要的或主要的重点学校2. [Important point]∶指主要的或重要的一个或几个部分在一幅风景画中被用作重点的植物3.
報告老抓不到重點?簡報高手賈伯斯的聚焦思考法. 松島準矢/著, 吉山勇樹/監修; Web only; 2015-10; 圖片來源:stocksnap.io. 製作簡報時應該把大部份時間花在思考 ...
相關資源 · Introduction · 首頁; 詞目:重點(目前頁面). 重點. tiōng-tiám 播放主音讀tiōng-tiám. 分類. 語言、泛稱——事、物泛稱. 搜尋辭典. 類型. 用臺灣閩南語查詞目.
2023年4月26日 — 常被人提醒講話要「講重點」嗎?溝通時該怎麼簡單扼要、不說廢話,用短短幾句話就精準說出關鍵資訊?3 個職場專業人士必備的表達技巧一次看!
書名:為什麼有些人一開口就能說到重點?:讓人一聽就懂的57種表達技巧,原文名稱:伝達力の基本,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5922146,頁數:256,出版社:春光, ...
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 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 奈米工程與科學 精準健康 · 研發實習. 文件下載. 教師專區 學生專區 學院採購 · 產業結盟 常見問題 訊息公告 En.
循妥斯性功能遊戲退款會怎樣公車轉乘優惠2024
天冷一定要保護心臟!做好保暖、早上賴床外還要做到這6件事-台視新聞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如何在天冷時節保養心臟,才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袁明琦指出,在生活作息、飲食習...
痘痘一直好不了怎麼辦?原來痘痘分5種類!抗痘成分怎麼挑?「5大消痘重點」皮膚科...
photos放大顯示長痘痘(痤瘡)是常見的皮膚問題,根據西醫、中醫合併理論,導致痘痘長不停原因很多種,不同青春痘與痘痘位置...
更能控血糖血壓、消腹部脂肪的HIIT運動!注意一重點有效護心血管又紓壓
高強度心肺訓練多數的官方公共衛生指南都建議民眾每週至少做2½小時、中等至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對許多人來說,這代表每週有5...
不是所有房子都有能力陪你到老...挑選老屋不可不知的2大重點,專家:小心「這時期...
photos放大顯示老屋只要改造就可以再住嗎?如果依照這個想法,是不是所有的建築物,只要不停地改造補強,就可以住上2、300年...
單身一定比有另一半的人寂寞?科學告訴你:劃錯重點了!
photos放大顯示來源:mrhayata@flickr,CCBY-SA2.0「晚上下班後要去哪裡?」右邊的同學說。「可能抱著自己的右手,一邊吃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