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後才生育 罹患乳癌風險高出近四倍
photos放大顯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每年增加近1萬5千人,約每18至19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而且新增人數也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另外,根據國外研究顯示,35歲以上生育第一胎之婦女,罹患乳癌風險較30歲以前生育第一胎者高出3至4倍之多;因此,對於國內越來越晚婚且晚生育的婦女而言,乳房健康實在不容忽視!
95%罹患乳癌是後天因素 嗜酒者風險增3成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葉名焮主任指出,乳癌患者中,僅有5%為家族遺傳,其他罹癌因素可能與生育年齡、荷爾蒙補充或飲食、睡眠習慣有關。,嗜酒的女性也要留意,每周飲酒超過2杯者,罹患乳癌機率也增加3成,由此可見,少飲酒對身體有益,而飲食習慣也建議少脂肪、少糖。
台灣乳癌年輕化 平均年齡少歐美10歲
葉名焮主任進一步說明,台灣罹患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好發年齡平均為50歲,比歐美國家早10年,且每9位乳癌患者就有1位小於40歲。不過,女性不要太過擔心,近年來藥物與手術治療方式多元,確認乳癌類型後,醫師會提供患者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只要遵循治療,病情都能得到良好控制。
低溫電漿刀+整形式乳癌手術 保留乳頭、外觀完整提升自信心
在葉名焮主任的門診中,近8成的乳癌患者採用部分切除搭配放射線治療,成效約等於乳癌全切除,術後再進行「整形式乳癌手術」,外觀能與正常乳房相近,美觀不但不打折,還能提升自信心。
此外,手術器械的進步,也為患者帶來一大幫助,葉名焮主任指出,術中搭配低溫電漿刀切除癌細胞,能避免乳房組織結構的燒灼及破壞,且因器械溫度較低,能降低血管的傷害,如要保留乳頭、術後重建,或是腫瘤整形手術者,就會建議使用。
臨床上一名愛美的輕熟女確診二型乳癌,使用低溫電漿刀部分切除癌細胞後,再進行腫瘤整形手術,兩邊乳房並無明顯差異,傷口小、術後復原快,患者對於術後乳房外觀也非常滿意。
治療方式多元 及早治療提升存活率
葉名焮主任呼籲,確診乳癌不要害怕,目前治療方式日新月異,只要及早治療,都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台灣在乳癌治療上也十分進步,各期別平均5年存活率接近9成;因此,只要發現乳房有異狀,應盡早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台安醫院婦產科何信頤醫師指出,35歲以上晚婚未育的女性,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的機率,確實比35歲以前結婚生育的女性還要高, ...
2018年12月28日 — 3、比較生育胎數,生1胎者5年後罹乳癌的風險,比未生育生者高1.22倍;生兩胎者高1.36倍;多胎者(多於3胎)者得乳癌風險則超過兩倍,但超過20年後風險降低 ...
1. 飲食不當: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好可怕 · 2. 身材肥胖:BMI越高,乳癌風險就越高 · 3. 缺乏運動:多多運動,降低乳癌罹患率和復發率 · 4. 未生育或太晚生育:生第一胎 ...
2018年12月14日 — 研究人員指出,雖然懷孕後母親的乳癌風險增加,但55歲以下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整體風險仍然很低。在41至45歲之間,相較於未生育子女的女性,在過去3至7年中有 ...
2018年12月21日 — 而女性初產年齡越大,生育胎次越多,產後乳癌風險增加的也會越多,持續時間也越長,但是否母乳餵養,並不會明顯影響乳癌風險。 懷孕乳腺增生促進腫瘤細胞 ...
2022年10月1日 — 這樣卵巢每個月要排卵和分泌雌激素,都會增加她們一生中受雌激素的影響時間及程度,從而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相反,有生育經驗和較早生育第一胎都會減低 ...
... 乳癌的風險。 第二種情形是生育年齡,如果第一胎出生時年齡在29歲後或從未生育過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為懷孕會降低女性一生的月經週期數,可能對乳癌發生具有 ...
2020年5月20日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提醒,女性愈來愈晚婚、晚生育,一生中身體受雌激素影響太久,當心包括乳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也跟著增加。
2020年1月2日 — 3、比較生育胎數,生1胎者5年後罹乳癌的風險,比未生育生者高1.22倍;生兩胎者高1.36倍;多胎者(多於3胎)者得乳癌風險則超過兩倍,但超過20年後風險降低 ...
乳癌相片乳癌年齡乳癌手術風險子宮頸癌風險因素乳癌症狀乳癌手術後遺症乳癌治療乳癌機率乳癌問題乳癌症狀硬塊 生活保健 南非醫藥衛生 人體基因突變 Zdhhc13血便怎麼辦
第1期5年存活極高!卵巢癌患籲大企業「納2關鍵健檢」|ETtoday地方新聞
▲李佩蓁醫師指出,過去卵巢癌較常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患者,近年卵巢癌的年輕患者變多,推測與現在女性不孕或未生育的比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