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就看不清楚!「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全台僅有400人
視力障礙先天性聽力喪失看不清楚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視力問題夜盲管狀視野長豪智陳達慶陳莉茵天黑萊伯 文章 參考資訊
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在嬰幼兒或青少年時期,即可能失去正常視力,其中最早發、也最可能造成失明的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全台僅有400人。在醫界及民間團體的努力下,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今年獲准罕病認列,將擁有更多的治療權益,同時也減輕罕見病患者就醫的經濟負擔。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指出,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為基因變異所致,是一種致盲性眼睛疾病,嚴重將會引起視力障礙,導致患者行動不便、降低生活品質,造成病友心理沉重負擔,甚至因視力影響無法工作。如今,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確診比例逐年提升。
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 3大症狀表現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陳達慶表示,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的視網膜中,由於感光細胞或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出現異常或死亡,可能無法正確或根本無法製造蛋白質,隨著時間的流逝,可能會失去視力。
❶視力問題
許多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的眼睛,從外觀上完全看不出異常,但卻會因為視力問題引起許多生活上的不方便,或是因為看不見容易形成「故意不理人」的誤會。
❷夜盲
白天時行動自如,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與一般人沒有什麼不同;但到了晚上卻會陷入一片黑暗,無法辨認周圍是否有障礙物,動不動就撞到東西。
看更多:半夜起床如廁視茫茫?小心視網膜色素病變 出現4症狀快檢查
❸管狀視野
視野範圍縮小,如同從吸管中看出去一般,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也許能閱讀書籍,看得到路牌標示;但卻看不到略微上下左右的障礙物,或別人遞給他的東西。
陳達慶強調,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在嬰幼兒時期,特徵是視力會逐漸衰退,在昏暗或黑暗的環境中很難看清、無法校正的中央視野,以及強光適應困難等;另外,有些基因變異也可能同時引起與視力無關的其他器官病症,包括:聽力喪失和神經系統異常。
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獲罕病認列
根據統計,全台約有8000名以上的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患者,而最早發、也最可能造成失明的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約占總疾病人數的5%,僅有400人。
過去,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沒被列入罕病保護之下,導致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病人無法改善治療品質。所幸,在醫界及民間團體的努力下,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獲得罕病認列。
▲醫界及民間團體努力下,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獲得罕病認列。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呼籲,希望透過大家的力量幫助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病患,並且富有更多同理心對待,給予支持與幫助,如今醫界也有很好的治療武器,讓病友在病情惡化前,能及早得到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
→字體放大好閱讀,收藏文章更便利!點我下載【健康2.0 APP】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陰影 書汗水 抗菌肽 抗菌公主連結推薦角色2024
新手爸媽注意!出生48小時做對「一件事」能揪要命代謝異常疾病-獨家報導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家有新生兒的爸媽千萬要注意!國健署提醒,務必要讓孩子在出生後48小時內,儘早接受新...
【本地醫療】膽紅素堆積致腦損傷新生兒黃疸或是蠶豆症|良醫-光明日报
(吉隆坡訊)蠶豆症的正式學名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Deficiency,簡稱G6PD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