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孩子體能,為什麼醫師不建議「打球」?醫師揭露:選對「這運動」訓練肌耐力,還能提升記憶力
photos放大顯示
發現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怎麼辦?我的孩子發展正常嗎?做哪些體適能運動較合適?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但面對眾多疑難雜症時,總令家長緊張又苦惱。擁有小兒心臟科專業的台中榮總兒童醫學中心主任林明志,教你掌握兒童適當的運動原則、提醒哪些徵兆需特別留意,並破解常見迷思。
在台灣,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並不低,各式先天性心臟病加起來約佔1%,也就是100個孩子中,有1個會有先天性心臟病。常見的新生兒心臟病包含心室中隔缺損、心房中隔缺損和開放性動脈導管等。
這些孩子較常出現的症狀包含呼吸會喘、長不大、體重增加很慢、全身或嘴唇發黑。林明志指出,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兒會在出生1~2個月後出現心雜音,需由醫師以聽診器檢查確認,不見得一出生就會被診斷。其他症狀還有呼吸淺快,正常嬰兒每分鐘呼吸40~60下,而心臟病兒可能每分鐘80、90~100下,甚至需要費力呼吸,如呼吸時肋骨凹陷、胸骨上凹陷等。
許多父母聽到孩子有心臟病就開始緊張,以為要開刀。但林明志說,現在90%的先天性心臟病幾乎都能用心導管治療,不需要開刀,只要及時診斷、配合醫師追蹤和治療,大部分都能治癒和平安長大,也不會留下後遺症。另外,也請家長不要因為產檢時發現胎兒有天先性心臟病就墮胎,其實可以生下來,是可以治癒的。
孩子發展是否正常?靠一張表幫孩子檢測許多家長希望透過一些評估量表或體適能運動訓練,觀察孩子是否健康成長。林明志說,兒童的成長大致可分成「生長」和「發展」,前者是看體重、身高、頭圍,屬於比較客觀的測量;後者則包含動作、語言及認知、人際互動等,例如1歲應該會走路、1歲半會跑、1歲開始會叫爸爸媽媽。
林明志建議,一般家長可用「兒童發展檢核量表」幫孩子評估發展進度,有疑慮時與兒科醫師討論,找出原因治療和改善。目前各大醫院兒科都有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評估後如果真有遲緩,醫師會根據孩子需要,安排早期療育,如請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或臨床心理師介入治療。
如果孩子會跑、會跳,發展應沒有太大問題,不過也有例外。林明志提醒,可以從一天的總奶量判斷嬰兒進食是否正常,嬰兒大小餐是常見現象,家長不需要因為嬰兒偶爾吃較少而過度反應;但如果經常吃奶吃不完、吃到一半會有呼吸淺快或費力呼吸等喘的情況,有可能是心肺功能不佳,家長應特別留意。
運動提升孩子專注力 但較不建議打球運動不僅能鍛鍊體能,還可以促進孩子的記憶力、學習力和提升專注力,國內外不乏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就曾探討,經過10週的有氧體適能訓練課程,兒童在注意力和人際關係都有顯著改善;美國也有研究證實,運動後,兒童的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都增加了,這三者分別對應的是開心的感覺、記憶力和專注力。
林明志說,慢跑、長跑、快走、游泳、爬山等持續性的運動,孩子都可以參加,順其自然就好,不需特別限制。如果家長平日要上班,沒空陪孩子做體適能活動,讓孩子課後參加直排輪或游泳課程都可以,不要只顧著補習。
「台灣的孩子普遍做太少這類活動,容易覺得單調、枯燥,反而比較喜歡玩球,」打球屬於間歇性的活動,較少鍛鍊到體適能,對心肺功能的訓練也不大。林明志觀察,有些籃球員一開始領先,到了最後關頭卻輸掉,可能跟缺乏體適能訓練有關,即使技巧不錯,但沒有續航力,體能下降反而容易發生失誤。
至於心律不整或先天性心臟病開過刀的孩子,可先諮詢醫師哪些活動較適合。林明志提醒,有心臟病的孩子較需要避免的是競賽型的運動,或要提醒他們不要跟別人硬拚;不過家長也不應過度擔心而把孩子關在家裡,完全不讓他們活動。
幫孩子狂補鈣 少做這件事等於白補林明志說,學齡前幼兒基本上是以遊戲方式運動,並沒有嚴格要求需達到多大的運動量,大原則是運動時心跳最少要能達到「最大心跳率」80%。「最大心跳率」的計算方式為「220減掉年紀」,以20歲的人為例,最大心跳率是200,運動時心跳最少要能達到80%,也就是160以上。
至於學齡兒童的運動量,林明志建議,可參考兒童福利聯盟的「FIT運動守則」。F是「Fun」,兒童可依年齡和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I是「Interaction」,也就是運動過程中,家長觀察孩子的發展並提供心理支持,例如家長每週至少安排1次陪孩子運動,傳授正確的運動知識和適時給予鼓勵;最後,T是「Time」,每天至少活動60分鐘,可以分次完成。
除了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應雙管齊下。林明志說,油炸類的垃圾食物、含糖飲料、精緻碳水化合物如餅乾、糖果,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關,孩子應少吃。不少研究發現,孩子的鈣質不是吃不夠,而是留不住,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及臺灣兒科醫學會都建議以母乳哺育的嬰兒,每天應補充400單位的維生素D,以預防軟骨症;學齡孩子每天則可攝取2份奶類,2杯約500c.c.。
此外,讓孩子保持規律的作息,也比較不容易肥胖。林明志解釋,因晚上早點睡可以避免吃下過多的宵夜和垃圾食品,充足的睡眠也能幫助生長激素正常分泌,促進生長。
責任編輯:林筱庭核稿編輯:呂宇真
醫師基本資料
林明志 醫師
專長:兒童心臟病的診斷及治療
診所:台中榮民總醫院
電話:04-23592525
地址:40705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650號
因為已有研究得出結論: 三個月的規律耐力訓練,可以顯著增強記憶單詞的能力。 這種方式一箭雙雕:增強記憶力(即能記住的單詞數量)的同時,也強化 ...
大腦的記憶中心海馬迴,是會隨年紀增長萎縮的一個部分。我們有兩個 ... 一組是耐力訓練,另一組則是伸展之類的輕度運動,運動時心率不會提高。
專業運動員如中斷肌肉記憶訓練,20年後再重新訓練,所需時間比那些從未接受過 ... 體育運動的動作掌握方式,與一般知識的掌握有所不同:除了大腦有記憶功能, ... 前者有利於肌肉塊的XX和力量的提高,後者則常稱為耐力型肌纖維,因為它們有很強 ...
如國小學童施以跳繩運動訓練,. 對其心肺適能、肌肉適能、肌耐力適能及柔軟度都明顯提升(沈樹林,2000) 。 吳重貴(2001) 以十二分鐘跑走、跳繩活動及新式健身操的 ...
運動是分很多種的,例如伸展呼吸運動、肌力訓練、有氧運動、高強度間歇運動… ... 海馬迴」是大腦的記憶力中樞,過去已有不少研究發現有氧運動有助於人的 ... 持續性的中強度耐力運動(有氧運動,如慢跑),相較於肌力訓練或高強度 ...
許多研究都指出,運動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運動搭配大腦訓練,不但能提升記憶力,且改善範圍更廣泛。大腦的 ... 提供一個有效的心肺耐力簡易評量方式,一直是運動生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注意力缺失症注意力不集中運動跳繩 專注力肌耐力運動項目adhd治療adhd是什麼肌耐力定義過動運動adhd運動治療過動兒運動治療 尚禾亞DSTBossSMA usa
預防慢性病、保護心血管、提升記憶力營養師激推5大天然食物補充葉酸"
預防慢性疾病、保護心血管都要吃葉酸!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葉酸對人體成長發育具有相當影響力,無論哪一個年齡層或性別的人,...
從「能坐絕不站」到「沒運動就難過」!丁菱娟的改變,全因癌逝朋友臨終前「這句話」
photos放大顯示丁菱娟理解到「照顧好自己」不容易卻非常重要一位好友因為癌症走了,臨走前留給我們的最後的一句話就是:對自...
孫芸芸身材管理3原則,吃美食照樣瘦!醫師大讚模範生但1族群不要學
名媛孫芸芸雖然已經44歲,但是外表卻不輸給女大生,更是長年保有纖瘦體態,她曾分享,自己靠均衡飲食、每天量體重、閒不下來...
做「二郎腿」拉筋可解腰痛腳麻屁股痛久坐久站不愛運動的人更需要
50歲的王姓病患,某天看著YOUTUBE的有氧教學,嘗試抬腿的動作,沒想到,隔天突然覺得腰部疼痛,一度腳麻,剛開始以坊間噴藥...
「走快」比「走多」健康!走錯方式恐足底痛、小腿緊 走路5招護關節、強心肺
走路是最常見的運動之一,不過與其執著於每天走路的步數,倒不如關注走路速度!醫師提醒,研究顯示,1分鐘走幾步的步行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