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發現罹患大腸癌怎麼辦?醫:定期追蹤不會傷寶寶 3因子預防癌症發生
癌症因子定期寶寶懷孕排便大腸癌抽血大腸直腸癌核磁共振超音波出血復發余苑綺沈名吟皿便 文章 參考資訊


余苑綺不幸癌逝,留給親友無限悲痛,她抗癌8年70次化療,2017年生下女兒,2019年生下小兒子,卻驚傳直腸癌復發,癌細胞轉到肺和肝。若懷孕的女性罹患大腸癌怎麼辦? 中醫大新竹附醫外科部長沈名吟表示,癌症可能會復發,懷孕不應該中斷定期追蹤,目前醫療科技進步可使用超音波追蹤,核磁共振或抽血驗癌指數、血液中游離癌細胞,或游離癌細胞的DNA,不會對胎兒造成傷害。
看更多:大腸癌怎麼來的?專家3個字揭露!1天1杯「這點心」可降低大腸癌風險
懷孕24週以上 醫療可幫助
外科部長沈名吟指出,如果懷孕之後才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24週以內的寶寶,會建議以母親身體為主,因為寶寶還沒有存活能力;如果超過28週以後才診斷出來罹癌,以現今新生兒照顧技術,寶寶提早剖腹出生後一樣可以健康長大;至於24週和28週之間的胎兒,醫師可藉醫療減輕腫瘤症狀,讓母親度過4週時間,寶寶出生之後,再幫母親做治療。
看更多:不菸酒、不吃油炸的年輕型大腸癌 與媽媽懷孕胖太多、童年肥等有關
排便習慣改變、血便是警訊
沈名吟表示,大腸直腸功能是吸收水和礦物質和排便,所以,排便過程如果受到阻礙就容易發生症狀,但早期因為腫瘤小,不會有症狀,直到腫瘤大到阻塞腸子,才出現病症,一旦發現排便習慣改變、肚子痛、排便出血、貧血或體重減輕等症狀,都要特別小心,建議要就醫檢查。
沈名吟強調,癌症產生是多方因子,首先是要有致癌的體質;第2,要有致癌物的刺激;第3,時間的累積,讓癌症發生變化。就算控制其中一個致癌因子,其他沒控制好,還是有可能造成癌症,並不是單從食物就能阻絕大腸直腸癌病發。但食物的確是致癌的主因,降低高油脂,高熱量,醃製,燒烤或酒精等致癌物的攝取,確實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的機率。
看更多:他血便以為痔瘡竟是大腸癌!醫曝大腸癌症狀 8種人必做大腸鏡檢查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沈名吟醫師
→疫後時代來臨,染疫怎麼辦?與疫共存怎麼防疫?快來看防疫懶人包! →健康資訊不漏接!點我加入【健康2.0 LINE好友】【FB粉絲頁】
新生兒大便用力嬰兒兩天沒大便抽血檢查癌症指數寶寶便便顏色墨綠色大腸癌抽血檢查費用血便照片新生兒大便次數ptt7個月寶寶大便形狀幼兒拉肚子一星期癌症指數檢查費用 主恩中醫診所斗六分局分局長子宮頸抹片陽性個案治療處置流程
什麼人容易得癌症?如何預防癌症?十大癌症危險因子、症狀、篩檢懶人包
photos放大顯示台灣人罹癌率年年增加,癌症已經不再是「少數人」的疾病,而是大多數人都必須預防及面對的問題。事實上,根據...
最愛生食!40歲女吃生蚵、生蝦5天後發病,成台灣今年首例霍亂病例吃胃藥、制酸劑...
婦女愛吃生蚵、生蝦,竟然變成國內今年首例本土霍亂確定病例!疾病管制署公布霍亂病例,該個案不僅是今年首例本土案例,也是...
網友熱議10大稀飯配菜第1名是它!專家說糖尿病、高血脂、腎病等5種人得斷開
天氣冷冷的,無論早餐或是宵夜來一碗熱熱的稀飯、粥品,就是最滿意的享受。但是吃著白白的粥要更有味,你最喜歡配什麼?有網...